为什么提倡早期语言筛查,别让语言障碍来敲门
看到别人家的宝宝咿呀学语,叫“爸爸妈妈”,自己的宝宝还是不发声,家长一定会很焦虑,各种担心用上心头,担心宝宝将来竞争不过人家,担心宝宝将来会被歧视等等。
语言发育无小事,很多看似无关紧要,但日积月累,最后都成了迟悔的真相,你的宝宝也是个小“闷油瓶”吗?如何才能把宝宝的语言发育掌控在“安全线”内呢?
宝宝说话晚,问题有多严重
家长1、
我崽儿24个月之前只会叫妈妈,模仿能力极差,注意力不集中,教说话简直急死个人,主动表达很少,感觉比同龄人说话晚好久哦,可是又不知道这些差距是不是正常的,也不知道究竟如何观察预防。
家长2、
我儿子三周岁多,才第一次连起三个字说话,现在快四周,去评估检查过,《早期语言进程量表》显示不达标,看了很多测试项目,都是以前我们没注意的细节,现在想想真是后悔!
家长3、
家有30个月男宝宝,13个月大开始叫爸爸妈妈,然后一直进步很慢,会说的词汇非常少,表达不连贯,也不完整,家里人只能根据少量的词汇猜测,如果家里人回应慢一点,宝宝就会哭。哎,现在每天都抽出时间,叫宝宝说话,给他讲故事,感觉进步真的很慢。好怕宝宝有什么发育上的问题,真怕将来上幼儿园影响自尊和自信啊!
如何评估宝宝的语言发育?很难吗?
对于宝宝的语言发育问题,如何观察?观察什么?看来很多家长都有疑问。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判断孩子说话是不是真的晚。因为每个孩子在各能区的发展模式和速度不同,特定年龄段的语言表达也会有一些个体化差异。
另外,大部分家长只注重宝宝的开口说话的早晚,语音清晰度、以及词汇量的多少。却忽略了语言发育的其他方面,比如认知、理解、表达动机、视听相关感受等等。
曾经有位家长发来一份评估报告单,以这份《早期语言发育进程量表》为例,我们来谈谈关于幼儿的语言发育评估。
儿童语言早期发展量表———《早期语言发育进程量表》,最早由美国引入,经过改版后的量表有59个项目,分成语音和语言表达、听觉感受和理解、与视觉相关的感受和理解三部分。该量表属于幼龄儿童语言发育筛查工具,测试工具简单实用。适用年龄段为0-3岁宝宝。
参考这个标准,如果宝宝在相应的月龄,语言发展、理解认知落后6个月以上,就值得警惕了。
比如12个月的孩子还没有达到6个月的水平,或者2岁的孩子还没有达到1岁或者1岁半的标准,建议应找专业的语言评估治疗师进行评估。
评估宝宝的语言发育,一定要避开这些误区
1、测试宝宝的声音表达能力时,要注意早期产生的是语音,且多是无意义的语音,后期产生的才是语言。千万不要把3个月大宝宝发出的“baba”,误认为在叫爸爸。
2、测试宝宝听觉感受能力时,早期重点观察“能否听得见”,以及声音从哪里来,后期观察的重点才是“能否听得懂?”,千万不要搞混了。
3、不要忽视语前期0-6个月、6-12个月的观察,尽管这个阶段没有语言,但视觉、听觉会有感知,重点观察眼神、表情、肢体等非语言方式的理解能力。千万不要忽视非语言信息表达。
为什么提倡早期语言筛查呢?
1、早期语言发育是大脑发育的重要指标,通过语言筛查,可以发现很多其他方面发育问题,比如自闭症、脑瘫、智力障碍等等。
2、语言障碍并非突然出现,从医学询证观点看,一定在发育初期有迹可循,且从数据统计看,学龄前(0-6岁)儿童语言发育障碍发生率高达5%-8%,不得不防。
3、学龄前语言发育障碍,若未经干预,有40%-60%将持续存在至学龄期,甚至成年期。从大量的案例看,语言障碍对学习和心理的影响是长期存在,且不易消除的,甚至会伴发其他行为问题。
4、“语言关键期”和幼儿大脑的“可塑性”,是语言康复的关键。大脑神经的成熟变化与儿童认知、理解密切相关,如果因为语言障碍导致两者发展不同步,成年后很难弥补差距。
我们有理由相信,语言发育问题必须在6岁前接受全面的大脑认知功能检查。如果缺乏对儿童认知发育功能的筛查,错失一些疾病早期诊断指标,最终错过了发育康复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