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说‖元宝(289):对爸爸的沉默

对于我来说,和爸爸相处真的是有一定难度的。曾经,我和爸爸说话经常用抬杠(少年说‖元宝(223):抬杠)这种极端的方式,最后充满气愤;如今,我与爸爸的说话方式好像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就是不说话,保持沉默。
曾经抬杠的说话方式,让爸爸觉得我不会“唠嗑”,说出来的话不能让对方高兴,甚至容易搓火。同时,升入中学后,我的语文成绩也并不出色,尤其是不善于阅读理解。以上两件事,爸爸认为部分原因是我缺乏对人文类书籍的阅读所导致的。因此,爸爸开始给我安排读书的任务。然而,对文学兴趣并不浓厚的我,并不愿意去读这些书,有时因为不理解书中的表达,会觉得这些内容很“虚”。最后,就导致我不能在爸爸的规定期限内完成阅读任务。爸爸曾经体会过拖延的痛苦,自然不愿让我再受一遍,因此他对我的食言行为很愤怒,因此训斥我,比如最近发生的“14册事件”:
放暑假前
“你快要14岁了,我希望你假期看完这套《14岁懂社会》,一共14个小本,没问题吧。”
“假期那么长,应该没问题。”
暑假中
“看了几本了?”
“两本”
“暑假没几天了,你要看14本的”
“额……(沉默)”
暑假结束
“你看看你,一个假期就看了三本,不是说好的要看完的吗,又食言了,你这样下去以后在社会上会很痛苦的!”
“嗯……(沉默)”
“你说怎么办,什么时候能看完”
“这……(沉默)”
“你说话呀!”
不仅看人文书,有时写周记,也会出现这样的交流与沉默。我和爸爸保证每周六把下周周记的电子稿写好,但由于串休,上完一天课回来的我有些累,不愿写周记,爸爸问我为什么和什么时候写,我却沉默了。总之,经过种种这样的沉默,我也有些不愿意和爸爸交流了,甚至有时特意躲着爸爸,觉得和爸爸聊的内容,就都会经历“责问”“沉默”“愤怒”三部曲,但事实肯定不是这样的。
为此,我郁闷了很久,与爸爸交流,激烈的争辩和抬杠肯定不是办法,而沉默也不是办法,我和爸爸的交流甚至因此产生了一定的障碍。但是当互动关系出现障碍时,通常不是单一一方的问题。因此,经过我的反思,爸爸对于我的沉默,也许将其理解为了我对事情和责任的逃避;而我沉默的原因,也许只是没有想好要说什么,或是有些不好意思,毕竟是自己做事不靠谱,食言了。我希望,通过这篇周记与爸爸坦诚交流,让爸爸理解我的沉默,同时我也尽量避免对爸爸的话沉默,即使没想好说什么,也先说一句“没想好”,消除彼此对于沉默的误会。
目前,我的身心都在成长,也难免遇到一些问题与困惑。爸爸作为一个“过来人”,与爸爸交流是解决这些困惑最有效的方法,我特别需要与爸爸交流。因此,我希望能够和爸爸共同应对互动中的冲突和误会,以求坦诚真实地交流。

作者简介:金元宝,男,2007年10月生,六年级“求知少年”。『小小少年说』公号创建者,周五专栏小作者。自2016年3月25日起,每周一篇,纪录成长。


元宝爸的话元宝说这周要写“沉默”,我没想到竟然是关于我的。元宝妈讲他这篇文章一气呵成。

希望元宝多看些文学社科的书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收效一直甚微。这十四本书还真不是我强行安排的任务,而是一次交易和赌注。交易是我帮他做了一件事,他要答应我一件事。赌注是我和他打赌,谁输了要答应对方一件事。暑假看完这十四本小册子,就是我要求他做的事。结果暑假他只看了三本,宽限到9月底只多看了一本,再宽限到国庆放假前结果也是看完5本,一拖再拖。我愤怒,是因为元宝并非时间不够,能力不足(他自已说过,专心读两小时看一本绝对没有问题),而是态度消极,就是不想看,根本没把自己的承诺当回事儿。没完不成,也不主动解释。

我的工作需要经常与人合作。但我最害怕的是项目合作者的“沉默”。事先问询都说没问题。但到了该交东西时总是完不成。甚至玩消失联系不上。这样的事情总让人抓狂。这些工作上的经历和元宝三番五次的食言是我发火的前情铺垫。做人做事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如果不能做到,一定要提前告之,给人提前应变的时间。

虽然对元宝的屡次食言愤怒,但深夜在邮件上看到元宝的文章,还是很庆幸和感谢元宝向我吐露心声。我自己也做了反思。作为爸爸,我确实经常会忘记他还是个小孩,只管下任务看结果,但却忽略了一个根本:多数时候,一时的手段方法只能解决信念范围内的问题,对于信念之外的事往往缺乏成效。子曰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也是这个道理。显然,相比于理工类的知识,元宝对人文应该还没有“愤悱”的内需。我的“催逼压赶”或许只治标不治本。

在传统与现代汇而未融的大时代里,父子还经历着青春期与更年期的相遇。父爱如山,是花果山也是五行山。子性如猴,送虎皮裙也想套紧箍咒,真是不好拿捏。“互动关系出现障碍时,通常不是单方的问题”,还好有这个重要的共识,只愿取经路上“各自深刻反思、彼此坦诚交流”两件法宝始终不丢吧。

这些话我和元宝已经聊过,彼此也说开了。他也答应做出计划,力争执行,完成任务。

最后想一想,我千方百计地想让元宝做人文阅读这事,和小美看的绘本《绿鸡蛋和火腿》极其相似,我不断地劝,他不断地躲。但很多事,正如绿鸡蛋和火腿,吃过才能知其味。希望这14本小册子能成为元宝的“绿鸡蛋和火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