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皱纹更可怕的是老化的思维:心理抗衰老

发布时间:2020-10-28

小时候我们总是很期待过生日,家人朋友欢聚一堂,大人们都期盼着我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但随着生日蛋糕上的蜡烛越插越多,我们逐渐对过生日变得不那么期待。各大银行app、购物app也取代了最贴心的家人朋友们,送上每年最早的生日祝福。

当我今年收到某宝的生日提醒时,心头不禁一紧,“啊,怎么又老一岁了,抗皱精华该入手了吧,新来的00后小姑娘真是长得可真水灵呢。”

对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生物来说,衰老是必然的过程,出于对死亡的恐惧,我们对衰老也有着天然的恐惧心理。那么,当我们谈论衰老的时候,到底在害怕什么呢?

-01-

衰老的刻板印象

衰老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当你提到衰老,你脑海里会浮现什么样的画面?是气定神闲写着书法的耄耆老者,还是日落下独自守在养老院雪鬓霜鬟的背影,亦或是在新闻上碰瓷倒地的老人,甚至是躺在病床上痛苦呻吟的白发老人?

我们对老年群体的不同态度,构成了老年歧视,主要体现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歧视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有外显的也有内隐的,可以表现在个人、人际交往和社会三个层面,其中在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的老年歧视:

有研究者发现,儿童早在上小学前就觉得变老是不好的事情,而青年人对衰老的看法比儿童更为消极一些。但研究者发现,如果对衰老能有更全面的认知,减少对老化的焦虑,那么对老年人的歧视态度也会减弱。

老年人有时候也会对自身存在消极的看法,比如认为自己是家庭、社会的负担,在社会中地位较低等,这种自责观念会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和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02-

衰老焦虑

由于社会群体对衰老和老年人普遍存在消极的看法,因此在心理上也容易产生衰老焦虑,心理学家曾对此做出定量研究,发现衰老焦虑主要体现在:害怕失去年轻的样貌、害怕失去健康、害怕不再快乐、害怕失去意义感、害怕失去社会支持等等。

我们那么害怕老去,焦虑有用吗?爱尔兰研究者曾对4135名老年人进行过相关的追踪调研,发现对于衰老的消极态度似乎会影响到身心健康交互的过程,也就是说,越害怕老的人,老得越快。

研究者对此做出进一步解释:“当人们对衰老持有消极态度且无法阻止衰老的自然发生时,随着压力的增加,皮质醇会过度分泌,因此会损害身体健康和认知功能。”

-03-

心理抗衰老从改变认知开始

·拓宽认知,摒弃老年歧视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曾提出情绪ABC理论,即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consequence)不是由事情本身(A:activating event)直接引起的,根本原因在于你对事情的看法(B:belief)。那要改变我们对衰老的认知,首先我们一起打开眼界,看看那些过着精彩又时髦生活的老年人们。

我们都说视频是5G时代的风口,直播带货风风火火,Vlog视频也取代了电视节目成为“下饭神剧”。在被称为Z时代社区的B站里,却有这么一群老年UP主,他们是分享自己年轻时经历的90岁奶奶,是雕刻ACG人物的木工达人爷爷,还是制作农村美食的大爷等等。

他们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精湛的技艺,在花甲之年时结出了累累硕果,在网络世界里与我们共同分享。

我们国家的老龄化正在加剧,最新的数据显示,北京市老年抚养系数已达44.3%,相当于每2.3名劳动力需要抚养一名老年人。在这样的一个社会现状里,我们更应该传播客观正面的老年人形象,比如像B站的老年UP主,他们完全可以做着和年轻人一样的事情。当我们不带预判和偏见时,才能真正地把老年人当成丰满的个体去了解。

·打破固定化,拥抱成长型思维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畅销书《终身成长》中指出,我们通常拥有2种思维模式,一种是固定型,即认为能力是固定的,需要不断地被证明,挫折即是失败;另一种是成长型,即认为能力是可以改变的,通过学习来培养,没有成长才是失败。

当我们谈论对衰老的恐惧时,归根到底是害怕失去,害怕不再有能力去证明自己的价值。但如果我们能转换为成长型的思维模式,只要我们在不断地学习新的东西,那我们就在不断成长,只要我们在不断成长,又何惧衰老呢?

二十世纪美国传奇作家贝蒂·弗里丹曾说“老去并不是青春的逝去,而是开启了一个充满着机会和力量的新阶段。”脸上的皱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颗停止学习和成长的心。

原创:咸鱼Rey
责任编辑:一只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