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科院杨雄:AI时代,别再逼孩子死记硬背 |家庭教育|教育|ai|早恋
主讲人:杨雄 上海市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整理自第十三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
演讲主题《AI时代:我们如何做家长?》
一、00后们,都在想什么?
由于疫情,孩子的学习搬到了线上,今天的主题就想聊聊AI对孩子的影响,以及我们在这样一个人工智能信息化时代如何做父母。
有一组数据,是我们的00后他们认知的特点和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的模式,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00后普遍喜欢使用网络,他们有使用多个QQ、多个微信与粉丝群的信息的习惯,而且他们的判断是来自于多个微信群和不同的来源的印证,说明他们已经有互联网的思维。
所以我们说00后才是真正的中国第一代的网络原住民,这是第一个发现。
第二,除了孩子喜欢在云上、在线上与各位分享观点以外,他们在线下,也愿意和朋友、和大人交流一些社会问题。现在孩子已经呈现出一个叫观念分层的现象,这是个非常社会学的话题,已经突破了传统的阶层分化的传统理论。
第三,大部分00后已经不太盲从权威,他们有一种互联网的平权意识。
因为互联网是扁平化的,世界是平的,他们出生以后,一直到青春期,受到了互联网信息的冲击和影响,他们的个体意识比较强,和成人的对话愿望很强。
所以互联网时代,成人的权威开始急剧下降。
第四,00后非常关注自己的生活目标,他们有很明确的个人奋斗目标,他们其实非常认同个人努力的重要性。
第五,00后有比较强的平权意识、规则意识,他们私领域行为观念和公领域的行为观念区分的界限比较明确,比如说乱穿马路,在小区乱遛狗等等他们就不能容忍,但是个人早恋,甚至是同性恋他们就会持比较宽容的态度。
这就是互联网的思维:他把私领域和公领域,公民的道德领域和个人的私人领域边界分的越来越清楚,这和我们上一代有很大的区别。
在互联网时代,伴随着00后的社会化过程,父母、老师权威不断下降,由此也体现了我们今天在互联网时代,在AI时代做父母的必须要认知到孩子认知上述的变化。
还有一点可以看到,教育重要性,尤其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几乎是超过学校教育。
传统的模式,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然后进入社会,是纵向序列;但是进入IT时代后,孩子接受的信息,既来自家庭,也来自网络,也来自于我们传统学校正规的教育,所以它是重叠模式。
在AI时代亲子关系的调整是非常需要被重新定义和研究的。
因为现在00后几乎是三早:早慧的一代,也是早熟的一代,甚至把它定义为是早恋的一代,所以是三早的一代。
那么对于父母来说就是想不通,所以我认为互联网时代,是要青年人和成年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这样一个社会。
二、把孩子的心灵点燃,而不是把头脑塞满
信息是如何刺激我们的儿童,影响他们大脑的发育和演化?
孩子出生时,其实大脑的发育是最完整的,躯体、四肢慢慢会长大,唯有大脑在妈妈的子宫内部基本上形成了80%,一旦分娩以后,大脑轮廓的变化和成人期相差不大。
从心理学、儿童大脑演化的理论来说,因为大脑出生以后基本80%已经长好了,后面信息的刺激,包括互联网大量的信息刺激,它储存在什么地方呢?
没地方储存了,所以人类慢慢进入一个新皮层的储存阶段。
据说现在每83天,我们整个人类全世界的信息翻一倍,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接收信息,但是大脑的信息就处在过载的状态,这是第一个基本原理。
第二个原理,古代的人由于没有现在大量的信息,所以基本那时的儿童处在一个慢速思考的时代,因为他一辈子做画家、木匠、农耕、干活,处理一些比较简单的事物,他需要一种慢速的思考。
但是到了互联网时代,每天有大量的信息进来,现在儿童的思维大部分是碎片化的信息和快速地思考,或者快速地输入。
慢思考、深度学习的这个能力在慢慢的减弱,这就对家庭教育是一种很大的挑战。
因为家长希望孩子快快快,学习好、功课好,门门功课是第一名,但大脑储存运作CPU跟不上了,所以AI时代必须要考虑到儿童大脑结构的变化。
我们总结这一代00后发现,他的快速记忆是大于慢速思考的,快速记忆都是碎片化的,强记忆,一考试马上就扔掉了,慢速教育要把知识转化为常识和经验,一旦人类转化为常识和经验以后,他就记得住,但是新皮层的容量是有限的,他没地方再扩大这个记忆。
所以我们的父母要给孩子留有时间,要留空白,不要把大脑塞满。
教育学的一个经典理论观点就是,家长做的比较对的是把孩子的心灵点燃,而不是把大脑塞满。
所以我提出一个观点,我们家长要保护儿童的大脑。
一个电脑如果CPU运转过热或者过快容易短路,为什么孩子平时功课很好,突然就出意外状况?就是因为他的CPU过热,父母再给他过载就要烧掉了。
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二部分,我们在AI时代,父母应该关注儿童在接受信息,大脑处理信息过程中的一些新的变化。
快速的思维强于慢速的思考,储存信息的能力要大于提取信息的这种能力,所以这两个挑战对于我们今天做家长是需要重新定义和考试的。
AI时代,这3点要注意
三、在AI时代有三个重要的观点。
第一,我们父母千万不要逼着孩子再去死记硬背。
因为人脑容量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倡是有效学习。不要让孩子做非常愚笨的、重复的动作。
第二,虽然我们人类的深度思考现在机器赶不上,但是有朝一日可能会赶上。
在AI时代,我们主张ACE学习法。A是审美,C是创新,E就是我们移情、共情的能力。
ACE的学习法是对抗电脑机器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所以很多事情我们在AI时代要鼓励孩子自己多做决定。在后疫情文化时代,共同交流、共同成长是符合正向发展的理论。
第三,高技术时代我们必须要用高情感来平衡。
因为现在人脑和电脑,科技和人性的这种发展的比赛,我们家长是跟着考试走,逼着孩子回答问题做作业更加精准,因为后面的算法0.1分都会决定你的命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在AI时代用一种高情感来对抗它,使得孩子心理的平衡,就不会出现高坠。
我主张慢教育,我主张孩子要多运动。运动对他大脑非常有利,也有利于锻炼他的意志,所以运动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另外就是游戏,分享教育,给他一个非常自由的时间去做深度的思考,给孩子留白,他可以保持儿童大脑的健康、有氧和有利于未来的发展。
另外我们总结中国古代的考试,科举制里面有四个词汇,我觉得对AI时代也可以借用的,就是身、言、书、辩的问题。
以为科举就是考试吗?就是背吗?不完全是。
古代的殿试皇帝当场考你,要拿着抽签开展论辩,那么身就是姿态语言,所以要培养孩子姿态语言也是一种综合的,身体语言和姿态语言演讲,说明他的能力很强。光会读书考试,语言表达很差,那就言的问题。
现在上海包括北京中考都要考书法,我带研究生,我的研究生如果书法很差的话我会批评他。
辨那就是论辩,论辩就是锻炼你的思考能力,所以将来的作文它的含金量会越来越重要。
身、言、书、辩对我们现在AI时代的家庭教育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学校教育的面广,标准化,家庭教育私人领域,是个别化的,李家和王家完全两回事,每个家庭的禀赋、结构、背景,哪怕遗传都不一样,你不能把别人家的和你完全进行对比。
家庭教育是终身的,学校教育是阶段性的,小学出来到中学,中学出来到大学,大学到社会教育,所以它的功能、边界是不一样的。
所以现在有时候把学校教育过度介入到家庭教育,而有些家长过度去参与干预学校教育,这两种做法我觉得都是没有区别好两种教育的边界。
教育要回归常识,回归生活
四、最后是回归常识、回归生活。
劳动教育不是要求每个孩子去拖地板、倒垃圾,这把劳动教育完全庸俗化了。
劳动教育就是广义的生活教育,就是要敬畏生命,就是要学会生存,要感恩生活——这对对冲AI时代的人工智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核心价值观。
三生理论很多学者也讲过,我还要再重复一下:对每个人来说,生命是唯一的,我们推己及人,要爱护动物,同时要保护自己,这就是生活教育的一部分;学会生存,在AI时代我们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要学会一门本领,学会自己立身之本,并不是考据,考进大学、考进博士就完事。
我的研究所很多都是全国或者省市的高考第一名,但他进入研究所以后,我觉得他的实践能力、他的做事、做人的能力还是要从头学习。
所以我带了很多学生,重新教他们,这是生存的逻辑。
生存的逻辑就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要感恩生活。感恩生活就是要学会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包容、相互合作的生活的状态。
如果我们学会了敬畏生命,学会了感恩生活,基本上这个孩子大的方向就不会有大的变化了。
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