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宋晓红 : 岁月的炊烟为何如此缭绕

岁月的炊烟为何如此缭绕

作者:宋晓红

清明节后,涧溪清明山上那漫山遍野的粉色桃花,雪白梨花,金灿灿的油菜花,在春天的怀抱里里开尽了最美的容颜 ,谢了一地的残痕。那一天,在清明山上土生土长,辛勤耕耘了一辈子的公公也离开了我们,从此长眠在清明山上,只有那公公亲手种的竹子,还依旧四季长青,那么苍翠的挺拔在那里,陪伴在公公的墓旁。

带着无尽的悲伤,我们处理完公公的丧事,准备乘车带着忧伤的婆婆去明光生活。此时天空下着雨,大家都很疲惫,婆婆也是六神无主,深一脚浅一脚被我们搀扶着上了车。离开涧溪,离开了她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土地,她不时地回头张望,好像在寻找着什么?眷顾着什么?我无从而知,只是轻轻安慰她,我说:“别担心,以后我们会好好照顾您的。”婆婆不停地擦拭着眼角的泪花,掩饰不住满脸的悲伤。我知道,公公的离开,婆婆在心理上又一次失去了依靠,完全没有了安全感。

婆婆身世很悲苦。5岁的时候,父母带着她和两个哥哥一个姐姐推着一个独轮车,从阜阳开始逃荒,那时中国还没有解放,兵荒马乱的,一路上,全家人受尽了磨难。历经千辛万苦,逃到涧溪的时候,当地一对好心的夫妇,给了婆婆一家暂时停泊的港湾。让婆婆一家帮他们种地,换取一点点粮食,然而,命运就是那么多劫,安定的日子不到一年,那困苦劳累的生活,似一块巨石,压得婆婆父母喘不过气,不幸染病撒手人寰。没有了父母,也就断了生活的来源,16岁的大哥看着幼小的弟弟、妹妹们每天饥寒交加,面黄肌瘦,也无能为力。为了生存,他一狠心,听从了好心邻居的安排,将两个妹妹分别送给了别人家当童养媳,自己和弟弟跟随途经的部队参加了革命。谁曾想,这一别就是70年,哥哥再也没有回來过。1994年春,76岁的婆婆经多方打听,终于寻找到大哥的下落,顾不上年迈,顾不上体弱多病,千里迢迢从明光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来到了陕西宝鸡,见到的大哥也已是86岁高龄,这是一场多么漫长地等待,风霜挂满了各自的容颜,染白了乌黑的头发。兄妹见面哭成了泪人,话不尽的凄凉。婆婆后来听大哥说,二哥当年在前线打仗,牺牲时仅18岁。大哥自己一直在军工厂做后勤,干到退休,期间经人介绍,组建了一个家庭,生了三个儿子。多年来他也多方打听妹妹们的下落,无奈路途遥远,地址不详,始终没能联系上。当听说另一个可怜的妹妹早已不在人世了,大哥眼泪更是止不住地流,不住地自责。婆婆拉着大哥的手,委屈地抱怨,这么多年为什么不来找我们?你知道我们每天盼星星,盼月亮,都在盼着你的出现,你是我们的大哥,是我们心中的希望呀!大哥又何尝不记挂着妹妹,何尝不知道,当童养媳的妹妹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

当年,哥哥走后,没有了父母,没有了兄弟姐妹的婆婆成了落单的雁,6岁的童养媳,从此开始了苦难的生活。童养媳没人疼,还要伺候一个双眼失明的婆婆和爱赌的公公,缺衣少食脚底冻开了花,寒冬腊月,她的公公赌博输光了家里仅有的一点粮食,全家陷入了饥寒交迫的窘地。无奈何,婆婆搀着自己那失明的婆婆去要饭,皑皑的白雪,冻伤了光秃秃的脚,失明婆婆的竹棍声,敲打在她童年的记忆间。婆婆不忍回忆那痛苦的经历,她说每回忆那段时光,就会不堪回首,就会惊惶失措,就会恐惧,就会噩梦连连,眼前还常常会出现两道绿光,出现两只张牙舞爪,吃人都不吐骨头的恶狼,想想都不寒而栗。记忆中,那是一个傍晚时分,天色渐黑。她们讨了一天的饭,正一步一步踏着积雪,急匆匆往家赶,四周静得可怕,只能听见北风呼呼的声音,和自己急促的呼吸声,猛然间,婆婆发现,不远处,两只狼和她们迎面而来,三米,两米……距离越来越近,婆婆当时吓得挪不动脚步,呆立在那里,和两只狼对视了约有1分钟,估计这次凶多吉少,厄运在劫难逃,加上跑了一天的路,又冷又累又饿,扑通一声,竟然瘫软在地上,俩只狼被这扑通一声吓了一跳,径直跑掉了,婆婆后来说,狼一定是嫌弃自己皮包骨头,不可口,所以都不屑吃了。她说的那么伤感,我拉起婆婆的手,心疼得说不出话来,感叹婆婆真是命大,好在终究是逢凶化吉了。婆婆后来才听说,她那天走的是一条狼道,每天都会有过路的狼成对从那里出没,婆婆没被狼吃掉真的是一种万幸。

新中国解放后,婆婆和公公正式结了婚,公公当上社里的采购员,长年奔波在外,很少呆在家里。婆婆又要做家务,又要照顾孩子,还要忙公社的责任田,一米五几的个头,却像男子汉一样,吃苦耐劳,长期地锻炼,变得力大无比,一麻袋的粮食,伸手就能扛在肩上。尽管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家里的开支也还是入不敷出,五个孩子陆续出世,婆婆常常忙得吃不上饭,得了严重的胃溃疡。为了增加收入,婆婆还经常背着幼小的孩子,早出晚归,去几十里外的山里拾草砍柴,卖给街上的城里人,换点油盐钱补充家用。改革开放以后,土地承包到户,家中分到了几亩地,日子才开始红火起来了。婆婆每天起早摸黑,去田间劳作,夏秋两季,适时种上麦子,稻子,玉米,芝麻等,还开了一块荒地,整出了一个菜园,平时种上一些小葱小蒜,萝卜等,菜园四周还种上许多小树苗,等长大了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后来,家中的那间土房子也进行了重新翻建,后院还修建了两间猪舍,每年都能卖上三四头猪,全家用来生活,供五个孩子上学都已绰绰有余,生活质量在不知不觉中有了显著的提高。再后来,孩子们都陆续成家立业,这个家变得更加枝繁叶茂。而婆婆的腰一天天躬得厉害,那是生活重担一天天压积的结果

苦尽甘来,是党的富民政策给了婆婆一个蓝蓝的天,给了她一个崭新的生活,苦菜花开,经历了怎样的千辛万苦。回忆过去,婆婆泪眼婆娑,那苦难的岁月满是厚厚的伤疤,岁月的炊烟总是那么缭绕,飘不尽人世间的悲歌。

文字:宋晓红

排版:董祖芹

图片:网络

(0)

相关推荐

  • 【189】家的味道

    晚上十点,车子终于停在熟悉的门口,川哥熄了火,跟如玉一起,开始把车上的东西陆陆续续往屋子里拿.兮兮亦亦早已经在我和祖之的怀里熟睡,一路上俩小家伙还算给力,没有大哭大闹,只是兮宝往返八小时的路程里,更黏 ...

  • 悠悠岁月,袅袅炊烟

    悠悠岁月,袅袅炊烟 文/王国芳 我这个人食性简单,不挑食,对一日三餐没有太多讲究.细粮精制,花样百出自然美味,粗粮慢研,精心雕琢也觉爽口.若有人问我平生最喜欢吃什么,我总是不假思索地说,好喝红稀粥,爱 ...

  • 疯老婆儿

    (原汁原味) 今天我出地路过"疯老婆儿"的房子,让我的心圪腾紧紧绷了一下.不由得心里有些难过~~她那矮小的身影浮现在我的眼前,仿佛又听见她那熟悉的歌声在我耳边响起: 旧社会哎呀黑圪 ...

  • 都江堰风情录|黄春红:袅袅炊烟

    袅袅炊烟 黄春红 九十年代初期,我远嫁到浙江萧山.语言不通,饮食不同,好几年都不习惯. 嫁过去头年,每当傍晚,我便会站在三楼平台上,眺望西南方.家里的烟囱就在三楼,每次看到眼前的炊烟飘起,心里就特别难 ...

  • 叶挺原配黄春:12岁到叶家,29岁离婚,91岁辞世后被葬入叶家祖坟

    黄春是叶挺将军的原配妻子,她在12岁那年被送到了叶家.离家前,她并没有哭,在她看来:那就是自己的命,既然是命,哭又有何用! 叶家的主人,即叶挺的父亲叶锡三是客家人,他是广东惠阳县周田村的普通农民.叶家 ...

  • 《都挺好》朱丽:婆婆去世后,我发现自己嫁了个“妈宝男”

    作者:徐俊霞 公众号:海风讲故事(ID:haishangfeng2016) 电视剧<都挺好>里李念扮演的朱丽是个争强好胜的小资女人,她是父母的独生女,从小到大,顺风顺水,学习好,工作好,嫁 ...

  • 第110篇:有爱才是家

    从6岁读书,到28岁离开学校,我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度过的.每次周末或寒暑假,从学校到家,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一张车票,一个背包,风尘仆仆地回家. 那时候,我觉得,家就是有爸妈的关心和唠叨,还有 ...

  • 女子找和尚解惑,和尚听完问题跳了河

    小翠,古代一普通山村女子.她的一生很是凄凉,就好像真被儿时一老先生说中一样,一辈子的孤寡命.这不,7岁死了爹,10岁跑了娘,就连唯一照顾她的奶奶也在十一二岁便撒手人寰了. 好在她当时已经快12岁了,说 ...

  • 17岁妹妹意外怀孕,竟然和我70岁的公公有关

    我家里就我和妹妹两个女儿,对我爸妈来说,我们两个就是家里的宝,在我结婚之后我的妹妹更是爸妈的心头肉了.还好家里有两个女儿,要不然我嫁人以后家里就剩爸妈两个人了.因为我和我老公属于早婚早孕,我们二十二岁 ...

  • 最好吃的菜,最美的景

    我们还没从家里动身,大伯家的弟弟就把饭店给订好了,景点的门票给订好了,行程也给安排好了,他说过无论如何,到时候放下一切也得全程陪伴公公他们. 我们今天中午还没到达饭店,他已经把菜点好,早早站在门口等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