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佰安‖老家的小吃
老家岩峪沟有很多特色小吃,其中搅团和“蛤蟆鱼鱼”是我小时候常吃的一种饭食,几十年过去了,我还时时想起,似乎还能看到它那黄亮亮的样子,还能嗅到它那诱人的香味。
岩峪沟属浅山区,水稻田只有几小块,能种麦子的地也不多,大部分像样的土地主要用于种苞谷,薄点的地倒也能种点其它杂粮,但收成极差,所以岩峪沟人的饭食自然就以苞谷为主了。一天几顿饭绝大部分都与苞谷有关,换来换去不外乎也就那几样,不是稀糊汤、稀糊汤面,就是稀糊汤里面煮点芋头、萝卜、蔓青之类的,若是能煮几颗豆子那就惹麻烦了,舀饭时谁本事大,就用饭勺“踅”的豆子多,要是“踅”不到豆子,怨自己没本事,谁也别怪。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沟里人就绞尽脑汁变化花样,力争粗粮细做,这就有了各种小吃,搅团和“蛤蟆鱼鱼”自然位列其中了。
我们岩峪沟人将做搅团叫做打搅团,为啥要叫做打,还真找不到正确的出处,估计与做搅团时在锅中搅动的阵势有关吧。
我们家后屋的灶房内一摆溜盘有大锅、蹭锅和平底三口锅,烙饼子时用平底锅,人少时做饭用蹭锅,人多以及做搅团时就用那口大锅。每次做搅团时要添少半锅水,搭好硬柴禾可劲地烧,等水烧开后,就慢慢地往锅里撒苞谷面,边撒边用家中最长的一根擀面杖不紧不慢地搅动,等面撒到一定糊糊状后就停止撒面,但搅动则是一刻也不敢停止的,而且接下来还要加快速度搅,因为稍有怠慢就会糊锅底,那样处理起来可就麻烦了,所以一直不停地搅,直搅到确定锅里的苞谷面已经完全熟透并成了粘稠状为止。
说是打搅团,其实搅团和“蛤蟆鱼鱼”几乎是分不开的。而 且先做且最难做的就是“蛤蟆鱼鱼”。等苞谷面糊糊做好后,一切工作先要围绕着漏“蛤蟆鱼鱼”展开。
漏“蛤蟆鱼鱼”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活,需要好几个人紧密配合才行。锅里的苞谷面糊糊熬好之时,旁边早已准备好一大盆清水被端来放在锅沿上,随后一人拿一个有诸多窟窿的葫芦瓢(后来有了一种有圆窟窿的笊篱)放在清水盆上,另一个人要将大锅内熬好的苞谷面糊糊用勺子舀到葫芦瓢里,让苞谷面糊糊由葫芦瓢窟窿中流下落在水中,成了一截一截的酷似小鱼的“蛤蟆鱼鱼”。这期间,倒苞谷面糊糊的人要适量地倒,掌葫芦瓢的人要不停地用饭勺在瓢里面搅动,迫使瓢里的苞谷面糊糊尽快流出。与此同时还要注意搅动盆里的水,使盆里成型的“蛤蟆鱼鱼”及时散开。当然,如果所漏“蛤蟆鱼鱼”过多的话,还要及时将盆里的“蛤蟆鱼鱼”捞到准备好的其它用具中,如小盆、小锅、水桶中。等到稍凉一点后,就可以捞出来饱餐了。
漏完“蛤蟆鱼鱼”后,锅里会剩下一部分苞谷面糊糊,这也就是要吃的搅团。
吃搅团和“蛤蟆鱼鱼”一般需要浆水做为配料的,这浆水大多是用萝卜缨子“窝”成的,其中也有少量的菜叶,往里面加上少许盐、辣椒等佐料才行,倘若条件允许,也可以用油“爁”一下就再好不过了。
我喜欢吃“浆水鱼鱼”,因为它调味较重,酸辣可口,吃起来一吸溜一大口,几口一碗见底,吃两碗就差不多了,吃三碗也能行。遗憾地是这“浆水鱼鱼”不耐饥,我们当地人叫它“哄上坡”,就是说吃起来很快就感到饱了,然而出门走一段时间可就感到饿了。母亲曾说过我二舅每次吃这种饭时,吃一会儿还要跳一跳再吃,因为他感觉这样会“瓷实”一些。相对而言吃搅团能好一点,但我觉得搅团不如吃“蛤蟆鱼鱼”那么有味,吃时的风格也有所不同。吃搅团时用饭勺舀一勺倒在碗里,随后浇上浆水菜或者“爁”好的浆水,但见,碗中间是搅团,四周是有点菜的浆水,所以人们送它一个高雅的名字叫“水围城”,仔细琢磨倒是很贴切的,吃的时候用筷子夹出一疙瘩来沾着浆水吃,味道虽不能与“蛤蟆鱼鱼”相比,倒也还是不错的。
离开老家岩峪沟已经42年了,但只要有机会我还是要选吃这两样饭食,细究起来自然与念旧有关。但意想不到得是妻没有我的经历但倒比我更喜欢吃这两种饭食,由此可证明“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早些年,我们在华阴桃下镇上班时就去其县城吃过,也常去附近的罗敷镇、富水镇吃,即使好不容易到一次西安吧,还要在五路口找着吃。搬来西安之后我们常到灞桥镇的集市上去吃,也在和平门的“乾县食府”吃过,在粉巷的“生发春”也吃过,不过,这些饭店的搅团名气虽然很高,但是有点硬还都切成了长条状,早都不是过去吃的那种搅团了。好在这几年每次回商州,我们也会去和平的早市碰运气,要是能遇到,那才能吃到过去那种正宗的搅团,然而调料也早已不是早先的那种浆水菜了,自然也难以吃到过去在老家的那种味道。
我认真地反思过,现在即使有人将原来的那个搅团和“蛤蟆鱼鱼”端给我吃,恐怕也找不到原来的那种感觉了,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的人肚子早已不似过去那般的饿,自然就和“珍珠翡翠白玉汤”故事中所讲的那样,谁还能吃出过去那时节的味道呢?
金佰安的个人简历:
金佰安,男,1954年3月18日出生于陕西省商州夜村镇,1980年7月毕业于商洛师范专科学校,中共党员,1980年8月被派往中国第十冶金建设公司(2008年重组改名中十冶集团有限公司),历任中学教师、纪委办公室副主任、纪律检查科科长、审计监察部副部长、纪委副书记兼纪检监察部部长等职,2015年元月退休至今。
文学作品:通讯“匿名信告出一名好干部”于1997年5月在“中国纪检监察报”发表;散文“南瓜花煎饼”、“妻子爱唠叨”于1993年、1994年在“首钢日报”发表。先后在单位报纸“二建通讯”、“中国十冶”、“中十冶报”上发表数十篇文章。自己编印有“走出岩峪沟”上、中、下、续1、续2五本“文学作品”。
晒丹凤,你也可以秀
文学顾问:孙见喜 木南 东篱 丹竹
诵读顾问:海俊
主编:丹凤晒晒
责编:方子蝶 张芬哲 白月光 曹苌茳
校对:邻家小妹 七月未笺
自媒体支持:陕西文谭 无言年华
温暖相见 家在商洛
大乾州 新新文学
华文月刊 松风阁语
投稿:(必须附个人简介,图片一张)3071085012@ qq.com 或者15591980848
平台往期文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