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51杜甫五古《阆州东楼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县》读记
杜甫五古《阆州东楼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县》读记
(小河西)
阆州东楼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县
曾城有高楼,制古丹雘存。迢迢百余尺,豁达开四门。
虽有车马客,而无人世喧。游目俯大江,列筵慰别魂。
是时秋冬交,节往颜色昏。天寒鸟兽休,霜露在草根。
今我送舅氏,万感集清尊。岂伊山川间?回首盗贼繁。
高贤意不暇,王命久崩奔。临风欲恸哭,声出已复吞。
这首诗作于广德元年(763)秋冬之交,时杜甫居阆州。先是杜甫送二十四舅赴青城任县令(见杜甫五律《阆州奉送二十四舅使自京赴任青城》),接着阆州王刺史特意设宴为杜甫十一舅送行(见杜甫五古《王阆州筵奉酬十一舅惜别之作》)。从本诗看,杜甫十一舅也是到青城(任职或探访)。临行前,杜甫又在阆州东楼设宴为舅公送行。
丹雘(huò):红色或青色可作颜料的矿物;泛指好的彩色。《说文》:“雘,善丹也。”《尚书-梓材》:“惟其涂丹雘。”孔颖达疏:“雘是彩色之名,有青色者,有朱色者。”《艺林伐山-印色》(明-杨慎):“今之紫粉,古谓之芝泥;今之锦砂,古谓之丹雘。”《经庐岳…》(唐-刘允济):“千里辉珠玑,五采含丹雘。”
游目:纵目,放眼望。《离骚》:“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方。”《游观赋》(魏-曹植):“静闲居而无事,将游目以自娱。”《人日登高》(唐-乔侃):“登高一游目,始觉柳条新。”
慰别魂:《舟中别武金坛》(唐-储光羲):“漾舟清潭里,慰我别离魂。”
节往:《晚出西射堂》(南朝宋-谢灵运):“节往戚不浅,感来念已深。”《山庄早春连雨即事》(唐-朱千乘):“节往始知阳气晚,和风不借后亭梅。”
岂伊:岂止。《頍弁(kuǐ-biàn)》:“岂伊异人,兄弟匪他。”《谢法曹惠连赠别》(梁-江淹):“方作云峰异,岂伊千里别。”
不暇:没时间;来不及。《尚书-酒诰》:“罔敢湎于酒,不惟不敢,亦不暇。”《颜氏家训-勉学》(北齐-颜之推):“每至文林馆,气喘汗流,问书之外不暇他语。”
崩奔:冲激堤岸而奔涌;匆匆奔波。《入彭蠡湖口》(南朝宋-谢灵运):“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大鹏赋》(李白):“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咏史》(唐-王昌龄):“明夷方遘患,顾我徒崩奔。”
大意:重叠的阆州城有一座高楼,古时的丹雘之色还留存。楼高好像有百余尺,通达豁亮四边开门。此处虽有车马客,却没有人声喧哗。放眼望是浩荡的大江,在此设宴以慰离别之魂。此时正是秋冬之交。秋天过去了天色昏沉。天气寒冷鸟兽皆藏,霜露已经沾满草根。今天俺在这儿送舅公,万千感慨集于酒尊。岂止是山川阻隔?回首看乱世盗贼仍然很多。高尚贤良的十二舅没有闲暇,长期以来听从王命匆忙奔波。俺面对寒风欲要大声哭喊,哭声已出又忍泪相吞。
诗意串述:这首诗首8句写阆州东楼。一个古色古香的高楼。一个四面通透的高楼。一个闹中有静的高楼。一个可以俯视嘉陵江的高楼。杜甫在此楼为十一舅设宴,以慰离别之魂。(别宴地点。)接着4句写时节。秋冬之交。秋季刚过,天色昏沉。因为天冷,鸟兽已看不见,草根已有霜露。(别宴时间。农历十月初。“天寒”、“霜露”两句或有寓意。)末8句写送别之慨。一:离别后,并非只是山川阻隔,还有“盗贼繁”。(相见尤其不易。)二:舅公是“高贤”之士,一直在为“王命”奔波,没闲暇时间。(来去匆匆,相见更加不易。)想到这儿,杜甫说他“欲恸哭”,但终究又忍泪吞声。欲言无语,欲哭无声。千言万语,集此清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