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是草窝里刻意培养的凤凰?不,薛蟠才是薛氏家族的异数

《红楼梦》开头就说到薛姨妈带着女儿、儿子上京的事。薛宝钗博学广智,出场不久就在才学上力压众人,她又是上京参加选秀的,这不免让人猜测:是否薛家曾刻意培养宝钗,让她长大后进宫选妃,为薛家前途铺路?否则,怎么一个小门小户人家的女孩儿,竟然能够知道那样多的知识!

然而,从书中透露出的情节来看,薛宝钗的学识并非是薛家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刻意培养的。

1古代讲究“女子无才便有德”

薛宝钗是个十分博学的女性人物。她在“杂学旁收”方面,比宝玉学得更加深入,涉猎更广;她在参禅悟道方面,丝毫不逊色于黛玉;她在诗词歌赋方面,不十分展才时也能够力压其他女孩儿;她在医理、绘画、管理等方面也都有深刻见解。似乎没有她不会的,探不出她学识的边界在哪里。

可是她的博学却并不符合当时社会对女子的要求。

金陵十二钗中,接受到的教育最接近当时社会价值观的,就要数李纨了。

第四回,这李氏(李纨)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至李守中承继一来,便说“女儿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烈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

李纨父亲力求把女儿培养成为一名完全符合社会期待的封建女性,因此“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让她留心针黹等事。不仅李父如此,连书中其他人物也是。比如贾母,就不大认同女孩儿读太多的书。可见,人们的普遍认识上,并不青睐才女。

第四回,他(宝钗)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

就连薛宝钗自己,也不认为读太多书就好,还认为读书作诗并非女子的要事。

如果薛家刻意让宝钗用力读很多书,以此来谋求什么,那么他们首先就与社会要求背道而驰了。所以,从这方面来看,薛家没必要南辕北辙。

2皇帝选秀范围是新扩展出来的

若说,她的博学不入社会的眼,却能入皇帝的眼呀!这不是薛家定向培养的结果吗?

若这么讲,那么咱们就需要先看看薛宝钗为什么能参加选秀了。

第四回,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世宦名家之女,皆亲送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之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薛宝钗是因为要参加新皇帝举办的选秀大赛,才进京的。而这场选秀,却被定义成“不世出之隆恩”。参选标准中,不论是皇帝的喜好还是受恩的面积,都是与往常不同的,是全新的标准

以往皇家选人,比如贾元春参选那届,标准都是“贤孝”,而最新的标准才是以“征采才能”为目的。薛宝钗并非官宦之后,仅算做“名家之女”,这在此前,都是连海选标准都过不了的。

薛家没可能在新皇帝选秀的十几年前,就已经知道新标准,开始为之做准备。

3宝钗博学源于家族教养

不论是从书中的全知视角,还是从人物的视角去看,也都能够看出:薛宝钗并非是被认为刻意、有目的地培养成一个才女的。

第四回,当日有他父亲在日,酷爱此女(宝钗),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

原著中很明确地表示,宝钗是因为父亲喜爱她,才让她读书识字的。说明,薛父对这个女儿并不存在“区别对待”的意思,没有李纨父亲那种封建思想。他不存在“女子无才便有德”的念头,就只是把宝钗当做自己喜爱的孩子来培养,而非当做符合社会标准的女子来教导。

第四十二回,(宝钗)因拉他(黛玉)坐下吃茶,款款的告诉他道:“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背着我们看,我们也却偷背着他们看。”

宝钗谈到自家藏书时,很是谦逊。但是从她的言语中,却能看出她家藏书的种类、数量,以及读书的氛围都要远远高于贾家,甚至高过林家。为什么这样说?

细想,宝钗七八岁时已经读遍家中藏书,就连禁书也都看过。然而黛玉五六岁上下才请先生启蒙,已经晚了宝钗一步。宝钗儿时还是个“够个人缠的”,想必她是总要大人给讲书、推荐书的孩子。而儿时的贾家男女呢,却都是在玩乐中度过的。

这种对比就能看出,林家比贾家强些,孩子在读书方面也都并非家长亲自教导。而贾府即便号称钟鸣鼎食的诗书之家,也仍比不上薛家更加爱好诗书。“叶公好龙”一词正好能用在贾家“爱书”上。

所以说,宝钗博学,很大程度上是薛氏家族本身好诗书而形成的,且加上父亲疼爱培养,自身又好学,所以才有所成就。

若举反证,说薛蟠就是薛家的人,却是个斗大字不识一箩筐的,难道他不正是薛家无知的代表吗?

事实上却是,薛蟠怎么算,都代表不了薛家的整体水平。薛氏家族并非只有薛蟠父亲这一支,还有叔伯。其后人薛蝌、薛宝琴就是了。

第四十九回,(宝玉)向袭人、麝月、晴雯等道:“你们还不快看人去!谁知宝姐姐的亲哥哥是那个样子,他这叔伯兄弟(薛蝌)形容举止另是一样了,倒像是宝姐姐的同胞兄弟似的。更奇在你们成日家只说宝姐姐是个绝色的人物,你们如今瞧瞧他这妹子(宝琴)……”

宝玉向来以外貌、仪态而取人,从他对别人的评价来看,自然看不出谁的肚子里有多少书本。然而,一个人的气质里,怎么也会散发出他的沉淀来。薛蝌的学问如何,无法考出来,却总之是强于薛蟠许多的。再加上他母亲能放心,只让十几岁的薛蝌带着妹妹上京发嫁,自然薛蝌的能力、为人等方面都是值得人信任的。那么他的学识也极有可能不俗。

薛宝琴呢,我们就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比如大观园姐妹在芦雪庵即景联诗,宝琴的聪慧、机敏,在诗词方面的造诣,样样都能够与湘云比肩,丝毫不逊色。众人编制灯谜,李纨等人想了一夜,也不过每人编出一两个来,而宝琴却是说话的功夫,就能一气做出十个来,且文采、含义都不逊色。

如此看来,薛家的四个后代,除薛蟠外,宝钗、薛蝌、宝琴等人都是继承了家族的“读书”属性的。薛家本身就是诗书大家,又有薛父疼爱宝钗,所以她的博学并不出人意料,而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可见,薛宝钗的博学才不是薛家为达成某种目的而可以培养出来的,而薛蟠才是家族中的异数。

细数名著,共话人间——关注 不做惆怅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