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根
互联网等电子媒介的发展,在带来越来越丰富的信息的同时,也让儿童与成人的边界日渐模糊。早在1982年,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批判家尼尔·波兹曼就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断言童年濒于灭绝:“放眼望去,人们不难发现,成人和儿童在行为举止、语言习惯、处世态度和需求欲望上,甚至身体的外表上,越来越难以分辨了。”近40年过去,尼尔·波兹曼的预言日益成为现实。在生活中,“儿童成人化”已经随处可见。当下的孩子在生活的方方面方面,思维、心理语言还有行为等方面都呈现出超越年龄的表现,并且和成人十分相似。从穿衣打扮到言谈举止,如今,这股“儿童成人化”又蔓延至美妆行业。林林总总的社交平台上,本该在台灯下做作业的小学生对着镜头拿起口红、眉笔,传统保守观念加固在儿童身上的痕迹越来越淡薄,但这却并不是一件好事。
少儿 美妆正兴
美妆潮低龄化在国内外已是不争的事实。除了专门的美妆品牌,比如笛莎、欧塞奇、叶罗丽、迪士尼、吉百居等等外,诸如儿童咖啡厅、儿童酒店也纷纷加入儿童K-beauty行业,韩国儿童咖啡厅Carrie Kids Café就专门开设了儿童美容、spa等项目。在国外,一则有关日本小学生现状的采访节目透露,在日本绝大多数女生从小学一年级便开始接触各种化妆品。2016年,韩国媒体对首尔288名小学生进行了调查,有42%的小学生表示她们有日常化妆的习惯。以开设儿童化妆店的韩国美妆品牌“ShuShu&Sassy”为例,早在2013年品牌在韩国市场的分店就达到19家,在两年时间陆续开设10家分店。 在国内,早在2016年,天猫发布数据就显示,68.1%的00后女性消费者首单消费品类为化妆品,在00后男性消费者中这个比例也惊人地达到34.8%。要知道,在2016年,00后中年龄最大也不过才16岁而已。此外,主题派对、水疗馆、体验店等形形色色的线下儿童美妆模式遍地开花。比如,资生堂曾高调举办互动研讨会,线下教儿童学习化妆、护肤方法,妮维雅、强生、高露洁和Vitabiotics等知名度颇高的品牌都曾与家庭亲子娱乐连锁店KidZania合作,开展过多次线下儿童体验活动。当然,少儿美妆能够刮起如此大风,主要还在于围绕线上社交平台的美妆视频的传播——在林林总总的社交平台上,本该在台灯下做作业的小学生越来越多地对着镜头拿起口红、眉笔。仅仅YouTube上,有的儿童化妆视频点击量就高达4300万。而不止国外的YouTube或者Instagram,国内以年轻用户为主的几大社交平台的儿童美妆内容也屡见不鲜。在小红书、B站、好看视频、快手等社交媒体平台上,少儿化妆的图文视频不在少数,有的发布在少儿美妆博主的主页上,有的则在成人博主的主页中穿插发布。尚未褪去婴儿肥的他们,已经可以熟练地使用高光、修容,甚至烫着精致的卷发,用自己稚嫩的声音给众多网友展现自己的“美妆心得”。然而,这些打着“全网最小美妆博主”的噱头,在各大社交平台刮起了一股“美妆低龄化”的风气,却越来越让人产生隐忧。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熙熙攘攘,利来利往,香喷喷的儿童美妆背后全是浓得化不开的铜臭味。显然,如果只是单纯的分享生活,一个心智未成熟的孩子怎么会将“纯欲”“斩男”这样的词语挂在嘴边,甚至以此为荣,夸耀他们的低幼身份。
少儿美妆能够在社交媒体上盛行,离不开其背后他人的暗中助推。事实上,尽管少儿美妆市场野蛮生长,花开引蝶,使得网络平台上的少儿美妆博主们被批量造出,但这些孩子们不过是露脸在前台的提线木偶,策划这种营销路数背后的资本和家长,才是最需要被质问的。
对于机构来说,他们利用家长们盼望孩子“成名趁早”的野心和利令智昏的弱点,试图营造出一份对少儿美妆时髦前卫、蓬勃发展、前景无限的美好虚妄构想,进而吸引更多流量,更多盲从追随的消费者和参与者、更多资本进入,做大蛋糕以瓜分暴利,催生韭菜来批量收割。对于家长来说,这两年,小网红现象引发的舆论争议则层出不穷。前有童模妞妞在拍摄过程中被母亲踢踹,后有三岁的小吃播“佩琪”疑似被父母当成搏流量、博眼球的工具,无数狂热父母期待续写“暴富”的神话。但颇为讽刺的是,儿童美妆并没有催生出多少暴富者,反倒越发“便宜”了暗处的牟利者。当社交平台兴起的少儿美妆席卷少儿时,除了让更多孩子被卷入其中成为资本在前台的提线木偶,“坑”了自家娃外,更是“坑”了别家娃。一方面,从健康科学的视角看,儿童的皮肤尚薄、脆弱、娇嫩、不耐刺激,也因此,对儿童化妆品的质量要求往往更高。有儿科专家就介绍过,如果有微生物超标、非法添加易过敏成分等问题,将可能导致儿童皮肤感染、过敏、损伤,骨骼和器官发育受损,激素依赖性皮炎甚至早熟等诸多危害。然而,有媒体调查发现,目前,儿童化妆品的配方缺乏足够科学的原料安全性数据,有些儿童化妆品线上店铺展示的检测报告暗藏猫腻,以“玩具”的名目送检和备案,试图模糊装扮类玩具与化妆品的界限。还有的厂家在送检、备案时只显示“化妆品”,删去“儿童”等字眼,规避有关部门对化妆品的严格检查。
也就是说,家长若无甄别能力,很容易买到不合格产品。不久前,就有新闻报道,孩子在使用从电商平台购买的儿童化妆品后,出现了皮肤过敏、瘙痒等不良反应,医生表示这可能与化妆品中致敏物和激素类成分的不合规使用有关。
另一方面,孩子尚且年幼,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更容易被光鲜的表象迷惑,沉迷其中。“美”本该是多元的,对于认知发展还不成熟的孩子,过早接触这些浓妆艳抹的儿童博主将影响他们的审美观念,形成单一的审美观,并可能带来容貌焦虑,使其他孩子竞相模仿化妆。更何况,孩子本就有着未经雕琢的美,化妆品在她们稚嫩的脸上显得违和,而化妆、拍视频的动作无疑会在儿童心中留下痕迹。若将注意力投入其中,会耗费大量精力,侵占儿童的学习、户外活动等时间。并且,社交媒体具有一定的成瘾性设计,儿童过早接触美妆、“网红”等,容易沉迷其中,还会引起同伴间的效仿,引发攀比。视频中偶尔爆出的“纯欲”“斩男”等词汇,也透露着软色情的糟粕,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无疑,童年阶段是长大成人必须要经历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孩子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正如散文家王开岭所言,“孩提的伟大在于,那是个怎么做梦都不过分的季节,那是个深信梦想可以成真的年代。对儿童成人化塑造,乃这个时代最蠢的表现之一”。童年是一个独特的时期。正因如此,在互联网大兴起的时代,在一个利润陷阱和商业逻辑横行的世界中,社会和家庭才必须树立“尊重童年”的观念,把属于儿童的一切都完整还给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