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溍:我与梁小鸾女士的交往
我和梁小鸾女士相识是在载涛先生家里。有年春节期间,我到山老胡同给载涛先生拜年,小鸾也在座,载涛先生介绍我们认识了。她可能是刚从长春回来,载涛先生说:“教过她《醉酒》。”
虽然我和她相识较晚,但我看她的戏却是很久以前了。那是她和谭富英合作的时期,凡是老生、青衣的对儿戏,如《四郎探母》、《武家坡》、《桑园会》、《打渔杀家》、《汾河湾》、《牧羊圈》等等,青衣戏如《彩楼配》、《花园赠金》、《三击掌》、《玉堂春》、《女起解》等,大概当时演过的戏都曾经看过。我觉得她唱腔规矩,唱法纯正,嗓音清脆,高音不尖,低音落劲儿充沛,高低都有足够的音量,扮相端丽,气质不俗,动作稳重,是个典型好青衣。
梁小鸾便装照
同时她的花旦戏我也很欣赏。皮黄戏里的花旦,路子有两个来源,一是徽班的传统路子,比较接近昆腔旦角风格。一是梆子班儿的路子。徽班传统路子花旦的代表人物,是诸如香先生。我不知道小鸾是否从诸先生学过戏,我觉得她的花旦戏有徽班老路子传授的遗范。1949年至1950年期间,梅兰芳先生从上海来到北京,我听梅先生说过,梁小鸾曾在上海拜师,是梅门弟子诸大贤之一。
梅先生说:“小鸾很好学,最近我曾介绍她向邓耆年先生学昆腔。”邓耆年是一位戏曲爱好者,北京老戏迷爱唱戏的都认识他,家住东四什锦花园,兄弟三人,戏学都很深,人称松大爷、柏二爷、耆三爷。这位耆三爷,就是邓耆年,曾经多年向梅雨田先生学习,胡琴、笛子都很精通。他给我拉胡琴、吹笛子我觉得唱得很舒服。他告诉我,梁小鸾向他学了一出《闹学》,一出《思凡》过了没多少时候,这位耆三爷去世了。若是他还多活几年,小鸾一定还会继续学下去。
梁小鸾之《春秋配》
1987年,小鸾到我家约我共同录一出《霸王别姬》。她说:“这出《别姬》,我看梅先生演出的场次最多,谈心得也比别的戏所得更多。孙毓堃去世以后,杨派武生路子的霸王就剩您一人了,咱们应该至少录个音才对,趁着李斌植先生在北京,约他打鼓,约屠四先生操琴,祝宽先生来个虞子期,您说好不好?”我当时就答应了。
《三请樊梨花》梁小鸾饰樊梨花
后来由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吴春礼先生给组织了一堂整齐的乐队和配角,就在南小街梁宅录了一出《霸王别姬》。我很遗憾没和小鸾同台演出过,但我们互相是基本观众,她演戏我是观众,我演戏她是我的观众:并且常常在演过之后还能听到她的赞词。
这次共同录音,我觉得劲头也和台上一样,就像通电一样,一同进入戏中了。她的念白忒好,可称地道典型梅派。这两盒录音带我常常拿出来欣赏,是我们两个值得永远保存的作品。
(《我与京剧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