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户县六中的日子(三)
细算起来,我在六中的时候,工作之余的时间开始了写东西。
那时候我带两个班英语课,班主任。那时候工作单纯,杂事儿干扰少。基本上备完课,改完作业,就没多少事儿了。我不太喜欢跟他们在楼下扎堆聊天,就在备课室里写东西。开始一直都是拿笔在本子上写,方式古老而乐趣无穷。
我开始接触电脑写东西的时候,主要是写一些教育教学心得,发在自己的QQ空间里。后来,慢慢发现老师里面搞写作的人不少,而且人家已经写出了很大名堂。
固原五中有个语文老师——高丽君,她带高三语文。在教学工作之余,坚持散文写作多年,获得了鲁迅文学院大奖,在全国都还有名气。虽然没有直接联系过,但是她对我的鼓励比较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闲暇时间搞搞写作,是一个很适合的事情。既可以促进工作,又可以丰富生活,两全其美,相得益彰。
我第一个写出来的是一首叙事韵律诗,是学校组织大家去陕北体验学习的感受和心得。大巴车呼呼呼地奔跑在高原大沟之间,一会儿晴一会儿雨。尤其是到了延安,站在革命遗址上,站在宝塔山跟前,心里就像烧开的水,沸腾翻滚。
在返程的车上,大家都被摇瞌睡了,我拿着笔和纸,把此行的感受记了下来。
刚好学校要对本次活动组织些材料,我的这首韵律诗被做成了一块展板,展示在教学楼前面。
诗歌《向往北方》是我发表在《文学陕军》上的第二首诗歌(第一首是《船夫之歌》)。这是我在六中工作时候写得比较满意的一首诗歌:
向往北方的天
湛蓝 湛蓝
向往北方的土地
坦荡 绵延
愿做天空里的白云
自由 闲散
愿做土地里大豆、高粱
舒展 饱满
向往北方的水
清澈 甘甜
向往北方的山
坚实 强悍
喝一口北方的水哟
生活如蜜 梦也香甜
走一回北方的山
心地宽广 心儿留恋
向往北方的白桦林
笔直 伟岸
向往北方的青纱帐
神奇 不断
很想漫步在幽静的白桦林
挽着心爱的姑娘的手
说地 谈天
很想斜躺在望不到尽头的青纱帐
陪着心爱的人儿
遐想到 很远很远
向往北方
土炕上的热情
滚烫 温暖
向往北方
泥土里的故事
咂摸起来
也是那么后味儿浓酽
向往北方
想到北方去走一遭
——打开心境 开开眼......
记得那天早上我上班去的早,还有20多分钟开始早读。当时的学校教工微机室在学校大门口东边,两个房间,各有10台左右电脑。平时情况下我不太能抢上手。早上没人,我可以坐下来鼓捣一会儿电脑。那天早上我特别特别想写东西,就是很想一首诗歌,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
当时微机室里就我一个人,清静的很。由于构思已经成熟,写起来相当顺利,几乎是“从心里移到电脑上”一样。所以,我很快就写好了,又读了几遍,顺了一下韵律,然后就成稿了。写完后,刚好打铃,开始了早读的时间。
我想说的是,写作真的是一种水到渠成的事情,我那会儿的感觉真的是这样的:就像高压锅一样,不把那种感受写出来,跟高压锅放一下气实在不行,可能会憋坏的。
这样的状态,大概就是人家所说的“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自然而为吧。所以,我现在写东西的时候,特别注意寻找高压锅一样的感觉。
在六中的时候,大家的工作氛围很好,我们英语和语文备课室在一起。上课的时候各忙各的,没课的时候就互相探讨。
我写的第二首诗歌是一首古体诗,我觉得意思不错,就是韵脚可能有点问题——《关中汉子》:“披星戴月荷锄归,脚踏实地生虎威。一路秦腔震天响,惊得夜雀四下飞。”
这是写老家夏秋天人们锄玉米归来情景的。隐隐约约记得好像它给我获得了一套四大名著,还是唐宋诗鉴赏词典。
我在六中的这五年时间里,写作算是起了步,比较注意观察搜集材料了。但真正把现在当作一件坚持下来的事情做的,还是到了西安惠安中学的时候。
(作者简介:陈启,陕西西安人。2008年,歌曲《因为有你,因为有我》(词、曲)发表于《中国音乐报》;散文《吃麦饭》入编《2019年中考冲刺卷陕西语文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