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比正确更重要”:识别强化和惩罚、回答和反问的区别妙处

作为心理咨询理念之一,“有效比正确更有效”来自临床经验,也是生活体验,更是辩证思维高度发展的表现。

先简单定义这里的两个词汇:有效和正确。

“有效”是顺利实现目标,把想法变成现实,而“正确”一般指社会规则,道德规范,常识看法,主流价值观等。

简单说,有效类似“不论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更重视结果;正确则是按照既定规则按部就班做事,更重视过程。

有效和正确同时具备最好,过程和结果都满意最好,可“此事古难全”,现实生活中打脸时刻很常见,如果二选一,你该如何选择呢?

当然,我们给出的答案是有效比正确更重要。

提醒一句,这个论断是有前提的,不涉及原则问题,不是道义选择,不能违法法律法规规定。

我们讨论的只是日常生活现象以及心理困惑问题,具体到每个小事情,而不是宏观概念。

举例两个现象。

一是强化和惩罚效应。

孩子考试考砸了,学习不认真总是磨蹭,别人做错事了影响自己,工作中出现差错影响效率,等等,这时候如何办?

“正确”做法习惯于宣泄情绪,试图批评指责纠正,抱着批评使人进步想法,通过告诉别人错了来提高水平,结果不言自喻,多半效果不好。

“有效”做法则是反其道为之,不去通过各种惩罚方式处理问题,而是采取忽视漠视错误方式,在其稍微做好一点时候给出强化表扬。

陶行知著名“三块糖”故事,一个学生惹事打人了,事后喊到办公室,并非批评,而是接连给出三块糖,表扬按时来到、为了打抱不平、没有错上加错。

我们习惯用惩罚教育孩子,或者处理人际关系,甚至以为为你好,其实这样效果最差,没人喜欢被批评,感性情绪里扯平了,反而很难改进,还有人性的反复犯错。

反而是逆人性为之,不去批评反而表扬,起到了强化效果,这就是行为主义学家研究的成果。

二是回答和反问。

当人家给你提出生活困惑问题,比如如何教育孩子,夫妻相处方式,婆媳矛盾问题,人际关系不佳,总是情绪不好,等等。

这时候如何回应,则是彰显水平的时候。

“正确”做法会习惯于有问必答,有问就答,有问立即答,有问热心积极答,可是我们忘记了辨析是否答非所问,回答再好也是自己的经验,而非人家真实需要。

在对方而言,提问未必是准确的,需要进一步澄清,还可能是表面问题,需要发现背后真实问题。

如孩子学习不好问题,背后会是夫妻关系导致家庭不和睦,还会是自己情绪不稳定的个人心理特性。

即便是真实问题所在,即便给出了可靠答案,还会是没有效果,因为这不是对方自己领悟到的。

“有效”做法是不直接给出任何答案,最好是支持鼓励、启发引导,可以表现为反问方式。

如孩子学习不好问题,你为何会这样说呢,你为何为这样焦虑,学习好不好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如何,孩子教育和家庭关系如何,怎么有效帮助孩子学习,我们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不起反作用,我们期望是否符合孩子特点。

面对人家提问尤其请教时候,最好的回应就是避免直接给出答案,只是我们能容易做到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