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小鼠常用品系
常用品系
近交系( inbred strain ) :
BALB/c 小鼠形成了许多亚系,如 BALB/cAnN, BALB/cJ , BALB/cCd 。BALB/c 小鼠基因型为 Aabbcc 。毛色为白色。其乳腺癌发病率低,但对致癌因子敏感。乳腺肿瘤发生率约为 10 ~20 。有一定数量的卵巢、肾上腺和肺部肿瘤、白血病的发生。肺癌发病率雌性 26 ,雄性 29 。白血病发病率雌性 12 ,雄性 10 。血压与其他近交系小鼠相比为最高,有自发高血压症。老年小鼠心脏有某些病变,雌雄小鼠常有动脉硬化。几乎全部 20 月龄的雄性小鼠均有淀粉样变。
对鼠伤寒沙门氏菌 C`5 敏感,对麻疹病毒中度敏感,易患慢性肺炎,对放射线极度敏感。富于网状内皮细胞的器官(如肝、脾)与体重相比,所占比值很大。常用于单克隆抗体和免疫学研究。BALB/c 小鼠生产性能好,繁殖期长,一般无相互侵袭习性,比较容易群养。平均寿命:有的记载雄鼠为 509 天,雌鼠为 561 天;有的记载雄鼠为 648 天,雌鼠为 816 天。平均体重 252 日龄雄鼠为 30 g ,雌鼠为 28g 。
C57BL 小鼠 基因型为 aaBBCC 。毛色为黑色。C57BL 小鼠对 Graffi 白血病因子较敏感。对麻疹病毒敏感。乳腺肿瘤发生率低。网状组织肿瘤自发率,雌鼠少于 10 ,雄鼠为 4 。较老的动物中有垂体腺瘤发生。老年性肾硬化症常见。有些亚系有遗传性的脑积水。C57BL 小鼠对化学致癌物诱导作用敏感性低,但全身经放射线照射后,淋巴瘤发生率达 90 ~100 。腰椎六个,有许多骨骼方面的变异。亚系 C57BL/He 和 C57BL/An ,与其他的 C57BL 和 C58 不同,它们有元素 Ce 的高效肝分解酶。C57BL 小鼠适于穴居,非地面生活的小鼠,对逃避侵袭的反应性不敏感。于无特殊病原体( SPF )环境中,在用代乳鼠喂养条件下的平均寿命,雌鼠为 580 天,雄鼠为 645 天。
C3H/He 小鼠:C3H 小鼠是 Strong 于 1920 年用 Bagg 白化雌鼠与 DBA 雄鼠杂交后经连续全同胞近交而育成。C 、 CBA 、 CH1 和 C121 等品系亦出于本杂交组合。1930 年自 Strong 处转到 Andervont ( An )处。经近交繁殖至 35 代时,于 1941 年到 Heston ( He )处,成为 C3H/He 。到 1975 年时,繁殖达 135+ 代。目前 C3H/He 小鼠已在各地大量使用,形成了许多亚系,如 C3H/HeN , C3H/HeJ 等。C3H/He 小鼠基因型为 AABBcc 。毛色为白色。其 14 月龄小鼠自发肝癌发病率达 85 。自发乳腺肿瘤发病率:繁殖雌鼠平均达 90 ( 318 日龄雌鼠为 100 , 234 日龄繁殖雌鼠为 67 ), 272 日龄繁殖雄鼠为 84 。补体活性高。168 日龄平均体重:雌鼠为 32 g ,雄鼠为 34g 。
封闭群( closed colony ),又称远交群( outbred stock ):
KM 小鼠:即昆明小鼠,一直是我国生产量、使用量最大的远交群小鼠,被广泛应用药理学、毒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以及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与检定。1926 年美国 Rockfeller 研究所从瑞士引入白化小鼠培育成 Swiss 小鼠。1944 年 3 月 17 日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汤飞凡从印度 Hoffkine 研究所引进 Swiss 小鼠,饲养在中国昆明中央防疫处。
由于该小鼠起初引入地是昆明,故称之为昆明小鼠,这就是昆明小鼠品系名称的由来。KM 小鼠基因库大,基因杂合率高,目前国内已从 KM 小鼠远交群中先后培育出不少近交系 小鼠。KM 小鼠被毛白色, 54 日龄性成熟,雄鼠体重 31g ,平均日增重 0.55g ,雌鼠平均日增重 0.37g 。平均窝仔数 7.25 只。断乳存活率 82.15 ,胎间隔 30.9 天。肿瘤自发率较高,占淘汰鼠的 22 ,且从生产第一胎就开始出现。经 50 多年的选育,现在 KM 小鼠肿瘤自发率极低。不同地饲养的昆明小鼠封闭群的生长发育与繁殖性能存在一定差异。但其共同特点是抗病力和适应力很强,繁殖率和成活率高。
ICR 小鼠 : Hauschka用Swiss小鼠群以多产为目标,进行选育,以后美国癌症研究所(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ch)分送各国饲养实验,各国称为ICR.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在1973年从日本国立肿瘤研究所引进,1979中国医学科学院分院动物中心(现本所)引进,1978年北京检定所引进,1983年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在1973年从日本国立肿瘤研究所引进,1979中国医学科学院分院动物中心(现本所)引进,1978年北京检定所引进,1983年上海计划生育研究所从瑞士苏黎世毒理学研究所引进。品种特征:毛色白化。
适应性强,体格健壮,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实验重复性较好,,雌鼠自发性畸胎瘤和管状腺瘤发病率为0%~1%,用氨基甲酸乙酯诱发时,11~16天胚胎期畸胎瘤和管状腺瘤发病率为5.9%,离乳个体管状腺瘤和囊瘤发生率为30%,孕鼠为3%。
是国际通用的封闭群小鼠, 我国从美国、日本、英国、瑞士等国引进的ICR,各群体之间在遗传特性方面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差异,在应用时应注意。ICR/JCL小鼠是进行免疫药物筛选,复制病理模型较常用的实验动物。外周血象和骨髓细胞,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是良好的血液学实验用动物。已广泛用于药理、毒理、肿瘤、放射性、食品、生物制品等的科研、生产和教学。
NIH小鼠 :NIH小鼠是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培育而成。被毛白色。该小鼠的特点是繁殖力强,产仔成活率高,雄性好斗。
CFW小鼠:CFW小鼠最早也是1973年由日本国立肿瘤研究所引入我国的。被毛白色。该小鼠起源于Webster小鼠,1935年英国Carwarth从Rockeffler研究所引进,经过20代近亲兄妹交配后,采用随机交配而成。
LACA小鼠:LACA小鼠最早也是1973年由英国实验动物中心引入我国的。被毛白色。LACA小鼠其实是LACA小鼠引进英国实验动物中心后改名而成的。
NIH小鼠 :NIH小鼠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培育而成的。被毛白色。该小鼠的特点是繁殖力强,产仔成活率高,雄性好斗。
突变系(mutant strain)
nude小鼠 :即裸小鼠。1962年,英国在非近交系小鼠中偶然发现个别无毛小鼠。两年后,Flanagan证实是不同与一般无毛小鼠的突变种,取名为nude小鼠。该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其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是由于一个隐性突变基因所致。该基因位于第11对染色体上,常用“nu”表示裸基因符号。将裸基因“nu”导入其他品系小鼠中可获得不同的突变系。常用的裸小鼠突变系有BALB/cnu、NC-nu、C3H-nu、Swiss-nu等。
裸小鼠纯合子(nu/nu)的主要特征:无毛,裸体和无胸腺。新生裸小鼠已无鼻毛为特征,足尖经常收缩呈螺旋样畸形。成年雌性发情期不规则,卵巢小,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不能诱发排卵,雄性精子为不成盘卷状,新生裸小鼠3周后省长明显迟缓。罗小树纯合子全身几乎无毛,偶见背部有稀疏的带状毛,皮薄有皱褶。皮肤色素BALB\c-nu为浅红色白眼;C3H-nu为灰白色黑眼;C57BL-nu 黑灰色至黑色,运动功能正常。
裸小鼠胸腺仅有残迹或异常上皮,这种上皮不能使T细胞正常分化,缺乏成熟T细胞的辅助、抑制和杀伤功能。因而细胞免疫力低下,失去正常T细胞功能。但其B淋巴细胞功能基本正常。成年裸小鼠(6-8周龄)较普通鼠有较高水平的NK细胞活性,而有术(3-4周龄)的NK细胞活性低下,裸小鼠粒细胞比普通小鼠低。罗小鼠的发现为肿瘤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模型材料,目前,该小鼠已成医学研究领域中不可缺少的实验动物之一。
Scid小鼠:即重度联合免疫缺陷小鼠。1983年美国,Bomsa 在近交系C.B-17小鼠中发现该小鼠.Scid小鼠是位于第16对染色体的称之为Scid的单个隐性突变基因所导致。Scid 小鼠外观与普通小鼠差别不大,又毛,被毛白色,体重发育正常。但胸腺、脾、淋巴结的重量不及正常的30%,组织学上表现为淋巴细胞显著缺陷。
胸腺多位脂肪组织包围,没有皮质结构,仅残存髓质,主要有类上皮细胞合成纤维细胞构成,边缘偶见灶状淋巴细胞群。脾白髓不明显,红髓正常,脾小体无淋巴细胞聚集,主要有网状细胞构成。淋巴结无明显皮质区,麸皮质区缺失,有网状细胞占据。小肠粘膜下和支气管淋巴集结较少见,结构内无淋巴聚集。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少数Scid小鼠,在青年期可出现一定程度的免疫功能恢复,此即为Scid小鼠的渗漏现象。其渗漏现象不遗传,但与小鼠的年龄、品系、饲养环境有关。Scid 小鼠极易斯与感染,在高度洁净的SPF环境下可存活一年以上。两性均可生育,窝产仔数为3-5只。Scid小鼠是继裸鼠出现之后,人类发现的有一种十分有价值的免疫缺陷动物。在肿瘤学免疫学等研究中,Scid小鼠的使用已越来越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