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淀丰厚文化底蕴 遵义绥阳傩戏文化
别让时间遗忘了它-傩戏文化
有人说:世界傩戏在中国,中国傩戏在贵州。
可是身为贵州人,又有多少人知道和了解呢?也许…这就要打一个问号了!对于这个老祖宗们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文化,现在已经开始面临着传承有危了,但这是我们的特色文化,不能就这样让她被后人给遗忘了,因此我觉得我们有必要为此做点什么!
傩文化是一种远古的原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源远流长的3000年傩文化发展历史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娱乐活动不断丰富,愿意看傩戏演出的人日益减少,傩文化的传承开始面临危机!因此2006年的5月20日,傩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地处我国偏远落后的地区贵州,由于傩戏具有民族多,品种多,层次多,分布广,保存完整等特点,引起国内外学术界,艺术界的浓厚兴趣,吸引了国内外大批学者艺术家前来鉴赏,贵州也因此获得了“傩戏之乡”的美誉
现在就来了解一下绥阳县的傩文化
同学,你也许没有听过傩戏,但是你一定知道“ 跳大神” 。
绥阳县作为贵州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也有丰富的傩戏文化,绥阳县比较著名的两个傩戏,一个是阳戏,一个是花灯,两者目前都是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传,也是绥阳县参加全市非遗展演必备表演项目。
首先,讲一下它的分布,所在地主要在三个地方,第一个是在绥阳县黄杨镇金子村,叫做“唐言神戏”,又叫阳戏,第二个是在绥阳县太白镇官庄村,叫做“花灯戏剧”,第三个在绥阳县宽阔镇九龙村,叫做“三圣神戏”,也叫阳戏。
传统演出剧目有:《开坛撒帐》、《造棚》、《进灶》、《搬火》等40余个。
《阳戏》于2018年2月,经遵义市人民政府公布、遵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颁发,列入遵义市第四批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说道傩文化,不得不说它的主要载体形式——傩舞。在五千年中华文明中,从有文字开始,“ 舞" 就从外形与发音上同“ 巫” 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舞者既是巫者,于是有这三千年历史的傩文化也有着这样的联系。傩舞的表演者,在当时既是祈神求福,与鬼接近的巫术施与者。戴柳木面具的演员扮演传说中的驱除瘟疫的神──傩神,用反复的、大幅度的程序舞蹈动作表演,多在固定的节日演出。极具原始舞蹈风格。
随着时间推移,现在越来越多的新一代已经渐渐淡忘了老祖宗们留下来的珍贵文化,就如傩戏吧,现在连有的听都没有听说过,更别说什么了解不了解了,只有年纪大一点的人才有所了解,但这毕竟是祖宗每一代传下来的,总不能就让他们这样被遗忘了吧!
三圣神戏的传承人及班主周容江感叹到:希望你们年青一代的人能够来继承就好了,我们年纪大了,人老了,也跳不起几年了,望你们年青一代的人能把这个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传承下去该多好啊!如果不传承下去,以后知道的人就越来越少了,也许就失传了!
杂交水稻之父说: “ 野生物种是非常宝贵的基因资源, 每一个物种, 都是这个世界上最为珍贵的宝贝” 。傩戏是戏曲的前身, 承载着重要的文化基因,也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鉴证。
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渐渐被淡忘,我觉得我们应该行动起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傩戏文化,让她走出贵州,走向世界!
编辑‖张贞红
图片‖林方言
校审‖刘小芳
文字来源‖遵义市“明日之星”科技技系列-教学案例设计(乡土教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