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两首重阳词赏:九日悲秋不到心,绿杯红袖趁重阳,滋味深长
2021-10-11 10:03
华人号:中国文化
晏几道两首重阳词,一首蕴藉深沉,一首明丽欢快,适合慢慢品读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晏几道是宋朝的纳兰性德和贾宝玉,父亲是名相晏殊。虽然父亲一生清简,但是官高位重,不用铺排也自有门庭若市,再加上几位哥哥都在朝廷做官,所以晏几道的童年和少年时代自然十分的优渥。且因为他是晏殊最小的儿子,47岁的晏殊,看着粉妆玉琢的幺儿,那是脸上开满了菊花。
晏几道是在父亲的宠爱下长大的,聪慧的天资,稳定的生活,锦衣玉食,良好的教育培养。晏几道十四岁就考中进士,圆了他爹的梦。因为他爹晏殊,十四岁被宋真宗看中,直接赐同进士出身,虽然是无上的荣耀,但是如同贾宝玉的老爹贾政,一辈子耿耿自己是皇帝赐官,不是经过科举考试得来的官职,总有那么一点点不能理直气壮。
虎父无犬子,按道理晏几道的前程,也该是青云直上,如此的学问,如此的人才,如此的少年。
可是晏几道出生太晚,得意太早。十七岁,父亲死了。
晏殊并非功勋世家,他得蒙真宗皇帝慧眼识珠,又是太子老师,所以两朝风光。但是花无百日红,晏殊一死,一朝天子一朝臣,晏几道反而因为太年轻,受到父亲的同僚排斥,认为他不过是温柔富贵之家养出的纨绔子弟。
随着晏殊的离世,晏家也在经济上败落。晏几道从一个富贵少年,直面人生种种炎凉。他和曹雪芹一样去京城做了小官吏,后来被人构陷,卷入了神宗朝的文字狱,出来后,去许昌,去北方幕府担任判官,中年颠沛北方,沉沦下僚。
但是他的词,和他父亲一样齐名,他的父亲典丽娴雅,而他则更加蕴藉,以一种华丽的苍凉,贵族的气息,绵密忧伤的情感,打动人心。
这首诗是晏几道中年在汴京所作,他的故乡是江西抚州,但是父亲常年在汴京做官,按道理,汴京也是他的故乡。但是京城居大不易,父亲死后,这里留有故宅,但是晏几道几经冷暖,仕途无望,这里不再是他内心的安稳的故乡,反而有一种冷眼和清醒。
又到了一年重阳节。那么“天边金掌露成霜“,不是虚指,是指他此时就在京城。汉朝汉武帝在长安宫廷内,建立高20丈的仙人承露台,以祈求长生。后世多半用金茎露,代表皇帝的恩惠。
所以晏几道是中年之后在汴京,度过的又一个重阳。但是那帝都的荣耀已经和他没有关系了。
跟他有关系的就是那天上南飞的大雁,一行行飞去,仿佛流云都充满了那种动感的思乡。
但是帝京繁华,也有朋友,也有佳人,大家看到晏几道在这里,一起团聚过节,喝酒热闹,那浓厚的人间情谊,让他有着片刻的安稳,人情似故乡。
佩戴好紫色的兰草,头冠上插上应节的黄菊花,和久不见面的朋友聚会,也忽然会爆发出少年青年时代的热情。
要知道晏几道是十四岁的进士爷,那一夜看尽长安花,踏马长安路的青春飞扬,其实是留在很多真挚朋友的心中的。
最有名的句子是”欲将沉醉换悲凉“,我准备多喝开心的酒,洗去内心悲凉的滋味,请演奏些开心的曲子吧,让我在这样的欢快里,忘记种种人生的不如意。
那么这首词的词魂就在这一句,词眼,就在悲凉。
是有多少的悲凉,他才想借重阳节的狂饮,去掩盖,但也是掩盖不住的,可能一首略微舒缓忧郁的歌曲,就能开闸他压抑的内心,喷薄的泪水。
从小康之家堕入贫困,鲁迅都说“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而晏几道是从富贵顶端一路滑向生活的贫困和卑微。笑,全世界陪着你笑,哭,你一人哭去吧。对于感情细腻的他,在岁月中看到的炎凉,离散,经历的颠沛屈辱,以及无力面对父亲晏殊的盛名,他能不悲凉吗?
有一次在许昌,他的上司是父亲提拔的官员,晏几道以为有这层关系,会得到栽培和重用,但是人家回他的话,让他无言以对,你的诗词写得很好,可是呢,你的品德配不上你的才华。晏几道和这个官员什么怨,什么仇?不得而知。但是是个明白人都能看出这是轻蔑和羞辱。
那么这样的事情,在父亲死后,不说是常见,也不会是独一无二吧,不过有人的拒绝更加隐蔽,有人的拒绝更加恶劣。
从此晏几道不再求人,也不诉苦。他或者也错过了很多真心想帮他的人,但是保有一种无人超越的贵族式的硬气,哪怕他成年后,从来就没有富贵过。
和悲凉为伍,笑着承受,品尝,咽下。他天真,但是有着天真中的骄傲。
晏几道的词之所以感人,是因为他多半写了那种无言承受的厚重之感。那其实是很多人孤独时刻的真实。仿佛说,很苦,我喝了,生活是这样的,他看着你笑,你内心猛然被击中了一下。你会想,哦,这世界这么多磨难,还有他陪着。
晏几道活了72岁,一生有绝大多数时间,清苦贫寒,如果你遭遇生活的不幸,建议你看看晏几道,看看他顽强无声优雅地坚韧。
这首词是中年的晏几道写给自己的,汴京如他乡,半生是悲凉,然而还是要微笑着喝酒,淡去岁月的伤痕,带伤面向未来。
“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风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
初见雁,已闻砧。绮罗丛里胜登临。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晚年的晏几道住在汴京,这里有父亲的京城老宅,是皇帝的赐予。几十年过去,门庭早已经冷落,在这里,晏几道坐拥书城,很少见客。除了年轻时的朋友,比如黄庭坚来,他会作陪,其余的都谢绝了,哪怕名噪一时的苏轼。
此时宰相蔡京,因为雅幕晏几道的文笔文声,专门请人拜访登临晏几道家,一次是重阳节前,一次是冬至节前,请晏几道为节日作词,好谱为新曲。
这首重阳词根本看不出是耄耋之年的晏几道所作。有着他父亲典雅,却又有着属于自己的那种清新。
所谓的悲秋,在重阳节这天,是绝对一句表面的虚词,就那里能够落到心上。
你听,这汴京凤城,到处是节日的欢乐,到处是新的歌曲。
说是风凋碧树,可是那金秋的杨柳反而更加疏朗,仿佛愁眉变淡,你看看那满地菊花,像深深祝福的笑脸。
可以看到雁子飞过的季节,听到到处是裁剪衣裳的忙碌。
这在繁荣富丽里的重阳节,何必非要去登高,你看在月下饮酒,那酒杯里荡漾的菊花酒,是嫦娥仙子捧到了你的嘴边啊。
这首词,非常接地气,描写了重阳节京城的富庶和繁华,在宋朝,所有的节日更加民俗化,更注重人和人的团聚和热闹。如果说这首词,是为了盛大的重阳节的晚会,为蔡京写,这样的笔,也足以是驾驭一种快乐的大场面,歌颂太平和富庶。
所以晏几道是有才,和他父亲一样,知道什么场合做什么诗词。只是命运不眷顾他。
这也是他对蔡京的回报吧。虽然晏几道不事权贵,但因为他的父亲曾经高居相位,也写下无数典丽欢快的祝酒词,这首词很显然是在向父亲致意。
但是晏几道和蔡京的交集,也止在这两首词(一首重阳,一首冬至)。或者蔡京有心想眷顾,但这个时候,晏几道已经是老人了。经历了一生的悲凉,他看得淡,也做得穿。没有必要。
但是后世很多人看到的是嘲讽。比如说,嘲讽蔡京位高权重,绮罗成群,哪里有什么悲秋,沉醉在自己的纸醉金迷里。初看有点道理。但是这样的说法经不起推敲。
晏几道比蔡京大九岁,晏几道此时已经步入老年,不像年轻人或者中年人,会抓住机遇,钻营上进。而且这个时段,北宋已经走向全面繁荣,无论是谁在位,都愿意重阳佳节多些快乐新声。而蔡京之所以选择晏几道,或者是有些心灵上的默契吧。
而晏几道之所以没有拒绝,我想很大原因,是因为他有个做过丞相,对他厚爱的父亲。
也正是这首词,让人看到了晏几道的雍容才笔,是父亲和他自己的才华的合体。
这两首词,一私一公,一首蕴藉深沉,一首明丽欢快,都适合慢慢品读,滋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