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九边图》屏首次公开展示 全面展现明代长城全貌 | 文物活起来
在国博新展
“长城内外皆故乡——内蒙古文物菁华展”中
一副巨型地图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
这便是国博珍贵馆藏明代《九边图》屏
所绘地图东起辽东半岛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重点包括明代九个军事重镇,故名“九边图”
文物活起来
之
《九边图》屏
(上图技术支持:申沉)
《九边图》屏
共十二幅,每幅纵183.8、横55.4厘米。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明代《九边图》屏,共十二幅,每幅纵183.8、横55.4厘米。1959年河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调拨。屏风正面为绢本,粘贴于十二块木板之上,画面整体采用写实的青绿重彩山水的画法绘简略地图。东起辽东半岛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其间边陲要地称“镇”者共九个,分别为: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榆林镇、宁夏镇、甘肃镇、太原镇、固原镇,故名“九边图”。
图中还详细绘出九边之内外的城镇关堡、蒙古营帐、山川河流等地理内容,主要城镇之间,标有距离里数。在第十一幅上部有题款为“嘉靖甲午四月六日职方清吏司主事灵宝许论识”的墨书序文,它所摹绘的原本是成书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许论所著的《九边图论》。屏风背面粘贴纸本行书《后赤壁赋》全文,落款“隆庆三年春三月之吉,赐武进士第京营练勇参将,古燕养静山人郭全仁书”,后钤两枚小方印。
郭全仁,号“养静山人”。漕运总督郑晓在嘉靖三十三年左右上疏保举郭全仁,称他“才本明达,志亦坚定”,嘉靖三十九年俞大猷写给吏部尚书董份的《上董浔阳书》中提到董份的门人郭全仁在他部下,称他“文谟武略,迥出时辈”。这位武进士很可能随俞大猷参加过抗倭,并立下过军功,在他辗转得到兵部绘制的《九边图》后,于隆庆三年挥毫泼墨写下《后赤壁赋》,以此来抒发激动的心情。他虽为武将,但丝毫不输文采,笔法苍劲有力,一气呵成,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感。
明朝为防御为蒙古的南下,明王朝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逐步在北部边疆设置了九个军事重镇,这就是九边防御体制。九边各镇设有镇守总兵、副总兵、参将、游击将军、守备、千总、把总等官,无固定品级、无定员。九边各镇驻有重兵。常驻兵称主兵,额设60万左右;此外还有临时调集的军队,数量相当可观。九边屯戍连绵,城堡遍布,是明朝抵御蒙古入侵的屏障,但在和平时期,又是明蒙之间进行政治、经济交往的地带。
问
《九边图》为什么重要?
此图是明代军事上巩固边陲之用,全面展现了明代长城的全貌和设防情况,是世界上第一幅全面反映长城防御体系的长城地图,文物价值极高。
国家博物馆所藏此幅明代《九边图》屏在同题材存世版本中年代较早,内容更接近原著,画工最为精致、保存最为完整。
答
问
《九边图》作者许论是什么人?
许论在嘉靖十二年(1533年)被朝廷任命为兵部职方司主事,根据历任边臣所呈报的各种边防图集、档案于嘉靖十三年四月六日编绘成明代最为重要和知名的边疆史地著作《九边图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叙述明朝北部边防形势,因此当上了右佥都御史。
嘉靖皇帝对于许论其人和他的《九边图论》都非常推崇。
答
问
既然是地图,为何不用“计里画方”法(即按比例尺绘制地图的一种方法)绘制呢?
因为该图所绘地域极为广阔,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写实的画法更为直观,不论是文臣武将,对图中内容均能够一目了然。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它并非作战图,而是呈给皇上的示意图。
答
问
现存《九边图》只有国博这一件吗?
不是的。辽宁省博物馆藏《九边图》是与本馆藏图最为相似的一套,但序文错讹较多。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九边图》系列图籍(见下表)。
答
序号 |
名称 |
时代 |
收藏机构 |
基本情况 |
1 |
《九边图》 |
明 |
三门峡博物馆 |
许论作《九边图》之副本,留于家乡祠堂 |
2 |
《九边图》屏 |
明 |
中国国家博物馆 |
青绿重彩山水画法,十二幅,基本完整,摹许论《九边图 论》,且与成书年代较近 |
3 |
《九边图》 |
明 |
辽宁省博物馆 |
青绿山水画法,十二幅,第四副“宣府镇”残缺大半,摹绘年代为嘉靖三十七年 以后 |
4 |
《彩绘申用愗九边图残卷》 |
明万历 |
中国国家博物馆 |
缺失辽东、蓟州、宣府三镇,为万历朝申用愗所绘,画法较许论图略显粗糙 |
5 |
《九边图》 |
明万历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木刻墨印,残缺 |
6 |
《九边图》 |
明万历 |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
木刻墨印,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基本一致,且完整 |
7 |
《九边图》 |
明崇祯后期 |
首都图书馆 |
彩绘本,凡十轴,第二轴佚,现存九轴 |
8 |
《北方边口图》 |
明代末年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彩绘本,但有许多错字、异体字,以及未填写内容的白框 |
(以上文字参考来源:王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