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干麻黄汤治痰饮咳嗽,寒痰哮喘,肺逆上气,疗效甚佳。

         射干麻黄汤,出自《金匮要略》。具有温肺化饮,下气祛痰之功效。主治寒痰郁肺结喉证。症见咳嗽,气喘,喉间痰鸣似水鸡声,或胸中似水鸣音,或胸膈满闷,或吐痰涎,苔白腻或白滑,脉弦紧或沉紧或弦滑或沉滑。
【方药】
    射干15,麻黄10,生姜10,细辛6,紫菀10,款冬花10,五味子6,大枣3枚,清半夏12。
【用法】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
【原文】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解析:水鸡,即青蛙。咳而上气,即咳嗽气喘,这种咳喘如又见咽喉有痰鸣,如水鸡声者,宜射干麻黄汤主之。
功能主治:宣肺散寒,化饮止咳。治外感风寒,痰饮上逆,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
方解:方中麻黄宣肺散寒,射干开结消痰,并为君药,生姜散寒行水,半夏降逆化饮,共为臣药,紫菀、款冬花温润除痰,下气止咳,五味子收敛耗散之肺气,均为佐药;大枣益脾养胃,为使药。诸药相配,共奏宣肺散寒,化饮止咳之功。
    《千金方衍义》:上气而作水鸡声,乃是痰碍其气,气触其痰,风寒人肺之一验。故于小青龙方中,除桂心之热,芍药之收,甘草之缓,而加射干、紫菀款冬花、大枣。专以麻黄、细辛发表,射干、五味下气,款冬花、紫菀润燥,半夏、生姜开痰,四法萃于一方,分解其邪,大枣运行脾津以和药性也。
《金匮要略心典》:射干、紫菀、款冬花降逆气;麻黄、细辛、生姜发邪气;半夏消痰饮。而以大枣安中,五味敛肺,恐劫散之药并伤及其正气也。
清·王旭高:此治形寒饮冷伤肺之要方也。喉中水鸡声者,痰气出入而咯也。由肺中冷,阳气不能宣其液,郁于肺而生声,乃复用主治咳逆上气之品,大泄阴液,宣通肺气。射干、紫菀,以苦泄之也,麻、辛、款、夏、生姜,以辛泄之也,五味子酸以收其正气,大枣甘以缓其下行,则射干、细辛、五味之性,从麻黄外达肺经,内通肺脏,泄肺之苦,遂肺之欲,补肺之正,温肺之阳,俾气道平而肺得阴阳之致,自无咳咯之声矣。
妙析天人临证医案,兰某,男65岁,2020.10.9初诊,哮喘病史20余年,时轻时重,近两周受风寒而咳喘加重,喉中痰鸣,不能平卧,频繁咯吐大量白黏痰,头痛,恶寒,口干不思饮,大便日一行,先干后稀,纳可眠差,平素怕冷,阳痿早泄已20余年,劳力过度则喘,苔白厚腻滑,脉弦滑无力。
辨证:脾肾阳虚,土不能金为本。外有风寒客肺,内有寒痰水饮阻肺为标。
水寒土湿胃逆,痰饮阻肺,肺无降路,故咳嗽气喘。痰饮结于喉,故喉中哮鸣音。
平卧时寒痰水饮上冲于肺故加重。
而胃何以逆,缘于土湿。土何以湿,缘于水寒,寒水泛滥,脾土必湿。水何以寒,缘于肾阳亏虚。怕冷,不能劳力,阳痿早泄皆是肾阳亏虚之征。火不生土故脾阳虚生痰湿。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扶阳抑阴,阳光一现,阴霾散去。
脾升胃降是相互为用的,脾升的是清气,胃降的是浊气,清气不升,必然导致浊气不降;浊气不降,必然影响清气的上升,所谓“清浊相干而作病矣”。
故以温补脾肾之阳,温化寒痰水饮为大法。
处方:射干12,麻黄10克,生姜10克,干姜10,紫菀12克,款冬花12克,细辛6克,五味子10克,桔梗10,法半夏20克,炒白术20,补骨脂10,制附子15,炙甘草8。7剂。
上药除麻黄外合煎40分钟,再入麻黄合煎30分钟。
服完三剂时,咳喘大减,睡眠好转,喉中哮鸣音,恶寒消失。白痰减少。
服完7剂时诸症好转,但是病程日久,五脏之伤穷必及肾,以致于阳气亏虚较甚,阴寒之邪较深。如想之本,必须以扶阳抑阴为大法,以脾胃为核心,进行缓图。
于是以六君子汤加干姜,补骨脂,桔梗,白前,制附子,为方又进20余剂。疗效甚佳,患者满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