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带你走黄河》---23【彩家庄】
大 河 边 上...
彩家庄是碛口至吴城古商道边的一个村庄,位于黄土沟壑间,民居建筑错落有致地与周围的黄土高原浑然一体。吕梁当地流传有“驮不尽的碛口,填不满的吴城,看不尽的彩家庄”的古话,那么去看这个村庄就是必须的功课。
从公路折返而下,沿着卯梁上的小路爬上一个小坡,彩家庄便扑面而来,如一幅年代久远的古画悬挂在面前。村子的建筑全部在对面的高坡上,建筑群分为上街和下街,约有楼房三座,宅院20余处,全部临渊而建。
这样的地貌承载了如此规模的村庄,实属不易。在历史资料上有文如此记载:“ 初建时,在沟壑边缘用人工填土来扩大可用地段。为了保证质量,每天施工完毕,都要用铁棒打入夯实的土层内,再将铁棒抽出,往洞中灌满水,如果第二天水没有渗完才算达标,不达标的要拆掉重新夯实。 ”
也许,我们不理解如此艰辛填土造地的做法,但只要你抬头环顾四周就会明白。古商道是沿山脊盘旋,四周都是沟壑纵横,几乎没有一块平地。彩家庄的老祖看中了古商道带来的商机,又找到了道旁难得有这样宽阔的卯梁可以安家,所以才会用这样的办法来扩大脚下的平地来容纳更多的后裔。
村庄虽然叫彩家庄,但村人都不姓彩而姓李。祖上是清乾隆年间的李秉濯,先在碛口经商发家,回乡后便在村里修建院落。李家子弟依赖古商道不断发达,院落也逐渐增多,最盛时达近百座,历经20多年才完成。
从屋顶沿遍布青苔的砖阶拾级而下,依次从上街到下街。院落为正偏结构,部局严谨大方,设计简洁精巧。相比较碛口其他民居这里每一处房顶多了一些用砖砌成的镂空花墙,具体功用史料上没有说明,村人们也难准确解释,但言语之中更多的是美观、安全之意。院子一处挨着一处,且都有名,依次是楼子院、书房院、弓房院、乐善堂等。一些脊雕、壁雕、柱头木雕等丰富多样,无疑是表达着古宅主人期盼天官赐福、三星高照、招财进宝的美好愿望。
下街有一处保存完好的四合院,房顶大门飞檐翘角,在丛草里影影绰绰,蔓延着远古岁月的余韵。院内正窑偏房,牛棚灶房错落有致,生动曼妙的窗棂彰显着旧日主家的格调荣华。主人是一对老夫妻,我们进院时老妇人正在院内打理着,老爷子坐在一旁,眼神却直盯盯跟着妇人移动。老妇人热情地与我们招呼着,邻居也赶过来加入我们的叙聊。
老人们都已是年近八旬,他们在这处院落已经相伴近一个花甲,说起老人的过往,老妇人滔滔不绝,言语之中洋溢着欣赏与自豪。老爷子言语不多,但总是看着老妇人,眼睛中满是柔情与爱恋。从他们的言语中,我得知老人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战役,便举起相机,老人忙摆手制止,我正疑惑不解时,老妇人却笑着解释:“你等下再拍…”边说边爬上炕去。
不一会,老妇人便捧出了一个锦盒,老人看到脸上便有了很多的笑容,也挺直了佝偻的身子。老妇人爱怜地用手拂去老人胸前的尘土,小心翼翼的帮老人将军功章带在胸前,又拿出一顶当年的军帽,老人低下头去,让老妇人戴上帽子。忽然,我的注意力被两位老人的神态吸引,也瞬间明白了老人总是欢喜地看着老妇人的眼神。
这是一种相濡以沫的情感流露,是相伴一生欣赏不够的爱恋。窗外的光影斑驳倾泻在老人的恩爱中,尘世的屋檐下,却有着这般的幸福和温暖。也许,老人们的心中并没有“择一人终老”的诗意,但那始终不离左右的目光、紧紧握着的双手、轻轻抚过额头的指尖却完美诠释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永恒。
拍完了照片,老妇人又拿出了一些红绿相间的彩条布,老人忙解释说:“这是老婆子自己织的,你们看着好就买一些,可以做包包带子。”说完便带我们走去东边的窑洞,那里果然有一台织机,老妇人可能是怕我们不相信,很熟练的在织机上操作着,老人又开始目不转睛的看去。望着这份恩爱我们买了很多这种彩带,只为老人眼中那岁月老了情还在的痴情,只为老人眼中流露出的含情脉脉,是那种遇到你的那一刻便开始的真情。
走在出村的路上,很远才回头,一缕炊烟从烟囱里升起,再一次明白了也许最让人怦然心动的,不是满目的彩林尽染,而是这穿透光影的人间烟火,这种烟火在细细碎碎的时光里静静氤氲。人的一生必然会沧桑坎坷,有了这身手相牵、有了这始终如一的怜爱目光,即便是两鬓斑白,步履蹒跚,即便不能再走千山万水,只要和你围在火炉边细数皱纹里的故事,那么便是最温暖的日子。也许这便是彩家庄看不够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