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村庄选举 | 记录故乡(21)

“记录故乡”征文大赛参赛作品——今天刊发的是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系李良添的返乡作品。作者记录了返乡期间参加的一次乡村选举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以窥视乡村选举过程中存在的走票、贿选及不规范之处。基层自治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在假期的最后几天,自己经历了人生中的另一个“第一次”:作为选民参加选举。作为选民,我能参加两个选举环节,即从候选人竞争者中选举候选人和从候选人中选举最终的村干部。几天前,我参加了第一个环节,即确定候选人。

在参加选举之前,就已经能够感受到村内选举的气氛了。最为明显的就是候选人竞争者的“走票”。所谓“走票”就是通过各种方式从选民中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支持者。而最为常见的走票方式就是候选人竞争者亲自拜访村内的所有选民。刚被主人让进门,他们就先以各种诸如“二哥”、“四大爷”等亲属称呼和选民拉近关系,即使他们不可能和所有的选民都有亲属关系。然后他们基本上是简单聊两句家常,之后直接切入主题,表明自己的意愿。而在所有的村干部中,村主任无疑是最有吸引力以及竞争性最大的。为了当选村主任,他们大多抛出一些利益允诺,比如帮村民讨回以往被村干部出售的土地。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作出的利益许诺大多是村庄整体的公共利益。而作为选民的主人对所有拜访者基本都是一套说辞“那是肯定的,大家乡里乡亲的住着,你这一票就放心吧。”

另外一种常见的“走票方式”就是通过亲朋好友为自己拉选票。他们会在日常生活中有意和村中的权威人物(多为家族的长者以及自然村中的“片长”)交往。首先,他们会给直接给亲朋好友一些私人利益(最为常见的就是私下给钱,而请客吃饭也很常见)。然后通过

他们向其他选民传达自己当上村干部后所能给予的好处。这时承诺的好处就不仅仅是公共利益了,还包括私人利益(给钱仍然是第一选择)。但是他们通常不会直接给钱,原因有三:第一,即使已经通过亲朋好友间接传达,但是在选举前给钱,极有可能被人举报。第二,他们不能确定收了钱的选民是否真得会投他们一票。很有可能“拿了钱不办事,钱白花了”。第三,一旦他们真得当上村干部,就会从中得到很多非法收入,为了取信于民,他们会从中拿出一部分钱兑现选举前的承诺。这在候选人竞争者和选民中已是公开的秘密,所以并不影响选民因为担心“事后不给钱,白投了”。因为私人利益关系到每个选民个人的具体好处,所以更具吸引力。在我村,仍然是关系越近,越容易办事。候选人竞争者不可能和所有的选民都保持亲密的关系,但是通过不同的亲朋好友,他们可以间接地拉近与亲朋好友关系足够亲近的选民的关系。亲朋好友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说服与自己关系亲近的选民,从而增加胜选的可能性。

第一种走票方式通过亲自拜访许诺公共利益,既体现了候选人竞争者对所有选民的尊重,即“给面子”、“拿选民当回事儿”,又表明了自己当选后一定会“为人民服务”、“为大家办实事儿”的态度。而第二种方式作为对第一种方式的补充,既可以借他人之手洗脱自己“贿选”的嫌疑,同时又通过私人利益的许诺有效地为自己“走票”成功增加更多的可靠性。

而选民们在应对他们的走票时,基本上都表明自己会投他们一票,但是,在实际投票中,他们只能投一票,而他们选择的依据基本就是

与自己关系最近的那个人,这样自己在“有事儿(麻烦)”的时候能够得到更多的照顾。在这里,他们并非没有考虑到候选人的品性和能力,他们认为“大家都那样儿,都贪”、“这玩意儿有啥能力不能力的,就村里这点事儿呗,慢慢开会啥的那点儿流程都会了,我要做也能做得来”。在评价村干部的品性时,他们基本上都用是否贪污这个指标,他们也并非没有考虑到其他的品性,而是他们默认“既然能被选为候选人, 就不会干一些偷鸡摸狗的事儿,人品也能说得过去”。而能力方面则是因为在选民们看来,“大家差不多都是初中文化,顶多有人出去闯荡过几年,日子都过得差不多”,选民们的想法可能是因为我村村民的文化水品、个人经历都差不多,基本没有较为明显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精英,而且大家的生活水平也都不相上下,他们倾向于将个人能力与生活水平相关联。

与以往不同,今年选举中“走票”的人明显增多。来我家“走票”的就有九人,而选举当天有十人作为候选人提名,但是以往基本是上届的村委会成员“走票”,偶尔多出一两个人。看到这种请况,我的第一反应是大家竞选村干部的意愿增强,这也是大家的民主意识有所增强的一种体现。但是邻里乡亲们却并没有这种想法,他们在一起讨论这件事时,大多还是说“谁干都是那回事儿,谁干都得贪。不过他ZHZ(上届村主任,已连任三届)是该下去了,也该换换别人了”。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村民们对无法禁止村干部贪污的不满与无奈,他们厌恶贪污,但是却没有办法阻止,他们既认为贪污是人性上的弱点,也意识到这是体制上的不完善。我邻居家的大爷在说到这个

问题时就这样跟我说“大侄女啊,这不是大爷跟你说,你寻思寻思,我要是当上村主任,说不准我也贪啊,钱啊,谁见着不欢喜”“现在都是官官相护,你说告,能告下来了吗?你上午到上边告,下午人上边就给村里头(村干部)打电话通气(通风报信)。就咱屯那地,都多少年了,当时村里头卖地的时候就告了,有用吗?钱都让他们(指村干部)捞去了”。

另一方面,虽然大家都对村干部贪污这个问题感到很无奈,但是他们仍对村干部有所要求和期待:为大家办事儿。去年我村修路,其他的自然村都没有集资,唯独我们屯每人交50元,虽然村主任ZHZ给出理由,但是大家并不认可,认为他贪污了大家的集资。所以,这次选举中虽然ZHZ也进入了候选人之列,但是另一位候选人WX比他多出70多票。很明显,虽然大家都说“选谁都一样”,看似对选举漠不关心甚至有些不负责任,但是在实际选举中他们还是会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谁能为大家真正办事,投出自己的选票。虽然村民们无法限制村干部当选后的行为,但是在选举时,村民们还是能发挥自己的力量,通过自己手中的选票影响村委会的成员。

选举当天,村民们早早就来到了FYL家(选举地点)进行投票。墙外粘着选举的文件通知,一进屋内摆放着一张桌子,上面放着选票。桌旁是负责选举的乡镇工作人员和我屯的“片长”。再外面围着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低声讨论的村民。里屋是选民填写候选人的地方,放着投票箱,屋内有一名乡里的工作人员负责监督。我进去投票时,距离投票已经快要结束了,大多数选民已经投了票,但是讨论的人还是很多。投过票之后,奶奶来到我家和我爸说到“这GH(候选人竞争者之一)咋那样式儿的啊,还要进(里)屋看着,叫人乡里的给拦住了”。听到这话,我最初也是一惊,GH作为候选人,一旦进入里屋,那么势必会影响选民投票,碍于村里的熟人关系,选民即使不想选他,出于面子也不得不选他了。好在他被乡里的工作人员拦住了,总体来说,现场的投票过程还是很公平的。

本来只需等到29号从候选人中确定最终的村干部人选,但是昨天传来消息说,已经确定的六名候选人中有三人因为贿选被人举报,取消选举资格,要从当时未能入选的四名候选人中再选举三人。对此,村民议论纷纷,讨论他们三人究竟是被谁举报的,给了(选民)多少好处等。正如村民们所说“钱不是瞎给的”,候选人竞争者面临着“给或不给”这一困难的选择。贿赂更多的选民,理论上可以为自己拉到更多的选票。但是一旦此人与自己的关系不是特别亲近,而且被其他的候选人竞争者收买,那么就极有可能举报。正如上文所说,候选人竞争者通常不会事先给钱,也是一种保守的策略。

我们无法得知其他四位本来落选的候选人竞争者之前是否贿选,也不知道他们是否参与举报,但是目前来看他们确实是最大的获益者。不管这件事是有意为之还是纯属巧合,这样的结果在村里已引起轩然大波。因为这是一次利益格局的变动,有人欢喜有人忧,这三名被取消资格的候选人的支持者在未来的日子里找村干部“办事”可能不那么容易,而即将替补的三位候选人的支持者可能会得到更多的好处。

总之,这是我记忆中最为复杂也最为波折的一次换届选举,虽然还未进行最终的投票,但是最终的结果确是超出之前的预期。候选人竞争者的增加看似对村民的选举态度没有产生多大影响,但是此次事件却也为下届选举敲响了警钟:贿选风险大,候选人竞争者的增加也增加了选举结果的不确定性。希望此次选举能真正提高我村村民民主选举的意识,使候选人竞争者真正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而不是依靠“走票”、贿选胜选;选民不再依靠“关系”远近选举村干部,而是选举德才兼备的村干部们并在他们的带领下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责任编辑:李晖偈)

“记录故乡”征文

已发布作品的作者请联络社会学吧小V(微信号:vsociology),小V需要记录您的地址和联络方式,以便后面的寄书方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