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到欧洲,2天!“基建大王”打造欧亚“超级铁路线”

2026年,以我国为中心的亚欧高铁系统将会正式落成。整个系统由三条线路组成,从南到北贯穿整个亚欧大陆,届时整个亚欧大陆会被欧亚高铁所连接。

这不仅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件意义非凡的好事,对于途径的国家来说也将会带来许多新的机遇。可在航空系统如此发达今天,坐飞机去其他国家不是更方便便捷吗?而且要建造如此绵长的三条高铁线将会花费难以想象的巨资,为什么我们会舍近求远,费力不讨好呢?

建立新世纪“丝绸之路”

亚欧高铁分为三条,第一条以中国为起点经过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等中亚国家,最后进入欧洲,终点在英国;第二条向北穿过俄罗斯最后进入欧洲到达德国后与欧洲高铁系统相连接;第三条直接向南连接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虽然坐飞机穿越整个亚欧大陆确实既快捷又方便,但是陆地上穿行也有它自身独特的魅力,比如沿途的风景。

建立亚欧高铁比较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促进亚欧国家的友好往来,差不多两天就能到达欧洲,旅客们一路上可以看到沿途不同国家的不同风景,将会是一场奇妙的路程。

因此亚欧高铁的建成会很大程度上提高,沿途旅游业的发展,也会使出国旅游的成本逐渐降低,趋于平民化,促进沿途各国的文化交流。

解决“卡脖子”问题

此外,铁路的建设让货物运输变得更加便捷,成本也变得更低。

在欧亚高铁没建成之前,中国与亚欧国家之间的商品贸易往来一般都是通过海上运输。这种运输方式的弊端有很多。

首先是路程远,运输速度慢,运输效率差。由于要走水路,受地形限制,一般都需要绕远路,货物运到欧洲至少要超过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这严重影响了贸易的效率。

而如果通过高铁运输速度至少将是货轮的10倍,因为铁路运输速度本身就比轮床快,而且铁轮运输一般不用绕远,都是直线距离,效率上是海运无法比拟的。

其次,铁路运输可以防止被国外势力卡住咽喉要道,导致运输路线被中断。我们都知道,中国与欧洲的海上贸易往来,一般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这也是的必争之地。老美目前对马六甲海峡虎视眈眈,如果它夺得了马六甲海峡的控制权,那么对于我们的海外贸易来说将是巨大的打击

所以趁现在还有土路可选,我们必须提前做出规划,为自己创造一条后路。欧亚高铁的建设对于我们来说具有很强的战略意义。

建设之路困难重重

虽然建成欧亚高铁的建成对于路径大所有国家来说都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想要建成这一条铁路也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首先,高昂的建造费用怎么分配。三条线路所经历的地形错综复杂,而且路线绵长。这意味着单靠我们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就拿我们来说,高铁的造价超过1.2亿元,有业内人士推算过,如果按照我国标准,欧亚高铁的总建设费用超过11万亿元。

因此想要依靠中国一国来承担这笔费用是不切实际的,但是如果交给不同国家来建造的话,很有可能导致铁路质量的层次不齐和铁路标准以及规格上出现不同。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其他国家出钱,让我国来负责代工,毕竟我们的基建水平举世闻名。但是想让沿途的17个国家都乖乖交钱,这谈何容易,因此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其次,就是建造难度非常大。三条线路沿途要经历各种各样的环境,高山、河流、冻土、海洋,这些情况都需要极高的技术水平才能够解决,因此铁路的建造比我们想象中要复杂得多。

而且在开山破土和动用大型机械的过程中,还需要得到其他国家的允许和授权,这也进一步加大了铁路建设的难度以及铁路建设的周期。

除此之外,最麻烦的就是铁路建成时候该怎么去运营,是价格各自国家分段运营,还是由我们来运营。

要知道铁路的维护和保养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大家平日里可能感觉高铁的票价十分便宜,但那是建立在有补贴的基础上,国家每年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补贴高铁。

其实高铁在我们是不赚钱的,对比日本的新干线票价至少是我国高铁的好几倍。

如果交给各自国家去运营很容易造成铁路分段式授粉,有些路段会特别贵,有些会特别便宜。并且还有些国家可能承担不起铁路运营的费用,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总结

虽然大家都希望欧亚高铁能够早日建成,但是就目前的形势而言,需要客克服困难还有很多。中国作为欧亚高铁的发起国很有许多严峻的任务等待它去完成。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困难正在一个一个被解决,相信很快大家就能看到欧亚高铁的顺利建成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