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报道 | 手机直播不再只是“网红”的盛宴
越来越壮大的晒课队伍下,直播的工具越来越便捷,人们已经开始憧憬“草根”的全民直播时代。
曾几何时,为防止学生们在课上玩手机,高校教师们可谓绞尽了脑汁。而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一位教师,却鼓励学生“直播”课堂。
佩奇·布朗是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一名助理教授,自2014年1月开始,教授一门名叫“社交媒体策略”的课程。她将社交网络变成一种教学媒介,要求每名学生“直播”课程。
每堂课上,学生们需要实时发布本节课程的重点和问题,就像科学家们在学术会议上做的一样。在每堂课结束后,佩奇老师会立即回复学生在社交网上的提问,并通过私信回答学生关于自己作业的一些问题,及时反馈各种资讯。课外,学生经常在他们每周博客中讲述有趣的课程直播,这也是佩奇布置作业的一种方式。
这种改变使学生的出勤率大大提升,课堂上各种讨论空前热烈,而且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更加频繁了。在学期末,佩奇对班上41名学生做了调查:89.4%的学生认为他们从直播课程中有所收获,92.1%的学生觉得直播有助于他们在社交媒体上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81.6%认为直播课程对记住课程重点有帮助。
“人家的课堂”悄然来临
如今,当年“人家的课堂”也已经陆续地成为“我们的课堂”。
今年3月,据浙江在线的报道,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推出一门名为“网络直播”的公共选修课。在这门课程中,老师会在课上进行直播教学,学生也将根据直播效果获得平时及期末成绩,考核合格后还可获得2个学分。据该门课程的授课老师冯卓彦介绍:“如今,网络直播盛行,‘90后’成为参与网络直播的最主要人群。开设这门课,就是想因势利导,让学生正确利用网络直播。”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各种网络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44亿,占网民总体的47.1%。直播也能用于课堂,甚至大学授课。
去年,由直播带来的“网红”教师越来越多,这背后也是让人羡慕的收入。有人认为直播是趋势的必然,有人认为是“虚火”,但是,请看一组数据。
2016~2017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平台正式上线,“晒课”功能全面开启,报名教师已达27万名、晒课5.7万堂;优课教研室新开播9期,累计播出49期,直播和点播总浏览量达到48万人、85万次。越来越壮大的晒课队伍下,直播的工具越来越便捷,人们已经开始憧憬“草根”的全民直播时代。
其中,手机直播更为便捷。对于教学来讲,手机直播的用途广泛,方便选修不上名师课的学生能上到名师的课,并实现互动,也促使他们成为网红,实现共赢;方便偏远贫困地区师资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均衡;方便学生课外碎片化学习。
本期封面将介绍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手机直播课堂”平台。借助此平台,让“草根教师”、“名优教师”,都可以用“草根”的手机直播同台竞技。
有互动才能驾驭手机直播课堂
“草根”的使用途径并不意味着对于教师的要求更低,恰恰相反,《光明日报》一篇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的夏鲁惠撰文评论,“信息化时代的大学生对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要求更高了。他们不仅仅满足于专业知识传授本身,还希望了解相关的跨学科知识、社会背景知识、科研动态以及应用前景,并在课堂上能够与教师相互交流,反馈学习信息。”
手机直播课堂,意味着教师的现场应变力、互动的能力,学识的渊博程度都将成为挑战。正如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主席戴安娜·亚伯林格女士所言,“高等教育中尤其是课程与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存在很多挑战。
面临的危险之一是试图简单机械地把传统面授教育原封不动地搬到网上。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网络环境下,我们应该教些什么以及如何与学生互动”。网络环境下如此,移动学习时代亦然。
对于善于接受挑战的教师来讲,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例如,本期封面报道将介绍的浙江大学苏德矿教授,因为手机直播课堂走红。问起手机直播吸引他的地方,他如此回答,“第一,课堂外学生的参与。我在台上讲,课堂外的学生可以在屏幕上发弹幕,你会发现有很多有意思的评论和问题。第二,可以对话,有值得探讨的问题可以立刻在微博里转发@我,形成互动。”能成为网红,他的讲课水平优秀是一方面的原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深谙“互动”的力量和挖掘其中的乐趣。
“互动”一定程度上成为教师进入手机直播课堂,能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的关键。
手机直播课堂不同于MOOC
据报道,我国高校教学信息化已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互联网+网络课程+平台”阶段,主要是满足高校开展网络远程教育和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的需要。二是“互联网+网络视频教学+师生互动”阶段,主要是着眼于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以及网络学习的需要。
2012年,MOOC(慕课)在我国兴起,进一步推动了网络视频教学向师生互动发展。2016年6月清华大学宣布推出的智能教学工具——雨课堂,将PPT、MOOC、手机微信融为一体,带动我国高校教学信息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就是“互联网+黑板+移动终端”。
那么移动学习环境下,手机直播课堂与MOOC有什么区别呢?浙江大学苏德矿认为,“从学习者角度来看,直播比慕课灵活,方便。直播可以转发整个视频,但慕课不能。在学习慕课的过程中也不能发起讨论,但是直播可以马上发出去。而且直播只要想看就可以参与进来。甚至在课堂直播的时候,可以放些音乐,让直播变得很亲切。
从教师层面来说,慕课在课程制作上的工作量很大。大多数慕课的录制很正式,一是要求用比较专业的摄像机拍摄,需要多个人的协调,摄像、剪辑等各个环节都要协调好;二是慕课对课程内容要切分成10分钟左右的短课程。
而且,慕课是一个人静静地在谈,一个人静静地在看,直播是一个人在讲,很多人在看在讨论。慕课是孤孤单单的,而直播是热热闹闹的,各有各的风味。”
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许晓艺认为,“慕课和手机直播的理念和技术方式都不一样。慕课是大规模的在线课程,上万人甚至几十万人共享优秀师资,注意,都是优秀师资。
我们的手机直播平台是讲课优秀的和相对弱的老师包括‘草根’老师都可以通过‘草根’的使用端进行直播的平台。由于同步手机直播、评课的过程中,能看到评课。专家点评能让‘草根’老师成长得更快,所以基础弱的老师也愿意直播。而且,手机直播的平台还可以用于家长会直播、文艺活动、足球比赛和军训等领域。”
其实,MOOC和手机直播只是两个看起来像的平台而已,它们服务于相对不同的对象。今后,随着学习个性化的推广,教育领域的精细划分后,MOOC和手机直播课堂也许都将在它们各自的领域精准服务,上演各自的精彩。
本文刊载自《中国教育网络》杂志2017年5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