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说】未来信息共享、个性化教学将成大势所趋

面向服务的理念得以渗透,释放数据能量的需求明显,根据五年前后的对比分析,我们试图描绘出一个“以人为本”的高校信息化建设轨迹。

统一身份认证

在移动互联网应用和服务日渐增长的现在,统一身份认证对保障校园各项管理系统有序运行,保障校园网数据和网络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两次调查数据显示,在共同参与的117所高校中,实现统一身份认证的学校从2011年的89所(占比76.07%)上升到了2016年的106所(占比90%),提供的服务对象也向师生和教学科研倾斜。如图5和图6所示。

并且在这支持统一身份认证的106所高校中,支持跨校区访问占到87.74%,即支持跨校区统一身份认证的学校达到93所,而几乎所有具有支持统一身份认证的高校,都支持“移动信息平台”,但支持跨学校访问(跨区域的联邦认证)的仍然为数不多,说明这方面的需求仍不突出。

此外,在106所支持统一身份认证的学校中,有近一半(49.55%)的学校“支持校内应用的比例”超过四分之三。这说明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建立是基于应用的需求的(如图7所示)。

数据共享与交换

数据共享的建设是信息化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需要,尤其是公共数据库和数据交换系统的建设,其对数据的标准规范管理要求较高,也是信息化能否得以成功整合的关键所在,标志着高校信息化水平的高低程度。

两次调研的117所高校中,建立了校园公共数据库或数据交换系统的学校有所增加,如图8所示,2011年建立该系统的学校有74所(占63.25%),到2016年则上升到86所(占73.50%)。在建立校园公共数据库或数据交换系统方面,985/211高校明显好于一般全日制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

这也与985/211高校复杂的数据交换需求有较大的关系。然而这方面的工作在实际运行中仍然由于制度建设等等问题,阻碍重重,未来各高校将会在管理制度上有更进一步的探讨和完善。

在建立校园公共数据库或数据交换系统的学校中,其数据类别包含有学生信息、教职工信息、科研项目信息、公共资源信息。

对比2011年和2016年两次调研数据,如图9所示,可以看到,117所高校中,对学生信息、教职工信息和科研项目信息进行共享的高校明显增加。

2016年的调研数据中,凡是建立了校园公共数据库的学校,基本也都进行了学生信息(85所)、教职工信息(86所)的数据交换,而公共资源及科研项目的信息交换,还有完善的空间。

教务教学管理信息化

参与了两次调研的117所高校中,从两次的调研数据可以看到,2011年尚有零星的两三所学校未建立教务管理系统,到2016年,基本所有的学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教务管理系统。

而在信息门户中集成教学教务服务的学校,也从2011年的78所增加到了2016年的97所。说明利用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信息化管理中应用已经普及。

各高校建设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方式各有不同:有自行开发、有购买软件产品、有与IT公司合作量身定制,甚至也有购买企业的云服务等。

从调研情况来看,各高校教务系统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学籍、注册、教学计划、开课计划、课程管理、排课、选课、评教、四六级报名、成绩管理等功能模块,能实现业务环节的联动,基本涵盖教务管理的全过程,其应用实施成熟度较高,为学生、教师教辅人员及管理人员提供较为便捷的教务管理信息服务,基本实现教学过程的一体化管理。

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目前已在高校管理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教学教务管理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涵盖了教学管理的各个重要环节,促进了教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是否存在全校性使用的网络教学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学校对教学信息化的重视度。功能设计良好的网络教学平台不仅能有效整合优秀数字化教学资源,同时其强大的交互功能还可以较好地支持学习者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协作交流与研究性学习,是深度应用信息技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基础。

从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情况来看,如图10所示,117所高校中,2011年有98所学校或院系(不包括网络学院)统一建有网络教学平台,2016年增加到了104所。

五年间的对比差异不大。大多数学校对教师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方式并不进行强制要求,84.62%的高校教师以自愿使用为主,少部分学校(约7.69%)对教师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有名额限制,或强制教师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如图11所示)。

高校在建设全校统一的网络教学平台时,主要通过五种方式实现:直接从公司购买产品、与公司合作开发、自主开发、使用开源软件搭建和租借购买公司产品服务。

两次调研数据表明,高校在应用网络教学平台过程,逐渐倾向采购和外包服务,使用成熟产品。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大量的开发工作,而且,在线教育技术日新月异,教学过程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明显,学校显然没有这样的财力与人力支撑自主开发一套系统,比较通行的做法是,结合实际教学的需求,由教务处与信息中心、网络中心或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共同进行需求分析,通过招标,采购具有可靠性高、支持多种教学策略的网络教学平台和应用系统,或购买成熟平台的服务。

【数据说】系列文章回顾

过去五年,高校信息化管理机制的这些改变你需要知道!

想要破解信息化建设难题?这两点建议或许你用的上

作者:傅宇凡 冀婧岩 高凯涛 吴晓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