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小宋自造钧窑香炉瑰宝:孟和套格套分享内蒙古博物院钧瓷藏品
元代小宋自造钧窑香炉瑰宝
孟和套格套分享内蒙古博物院钧瓷藏品
钧窑瓷器历来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古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等诗句来形容钧瓷釉色灵活、变化微妙之美。传统钧瓷釉质乳光晶莹,肥厚玉润,类翠似玉赛玛瑙,有巧夺天工之美。
明张应天所撰《清秘藏》卷上,论窑器条曰:“均州窑红若胭脂者为最,青若葱翠色、紫若墨色者次之,色纯而底有一、二数目字号者佳,其杂色者无足取……”清蓝浦《景德镇陶录》:“土脉红,釉具五色。有兔丝纹,红若胭脂,朱砂为最。青若葱翠,紫若墨者,次之。三者色纯,无少变杂者为上……”
元代钧釉多数为窑变彩斑釉,少数为窑变单色釉,但是青蓝色釉面没有宋钧那样的滋润,相对而言比较粗放且流动性稍大,有紫红色斑块的也没有宋钧那样的层次分明和韵味十足,而稍显呆板,但由于青与红二色协调相比,也不失为一种装饰性很强的窑变釉。
本帖编辑内蒙古博物院藏几件钧窑藏品,给广大爱好者分享。
元代钧窑“小宋自造”香炉
内蒙古博物院藏
高42.7厘米,口径25.5厘米
呼和浩特市郊区太平庄乡白塔村出土
通体施天青色釉。颈部有一方形题记,刻“己酉年九月十五小宋自造香炉一个”十五字楷书。己酉年为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为国内罕见的元代钧窑瓷器。
元钧窑“己酉”天青釉鼎式香炉,国家一级文物,双立耳,圆鼓腹,三兽足。口沿至肩部两侧饰兽形耳,腹部饰四个兽面铺首衔环纹,通体施天青色釉。颈部正面有一长方形题记。
元钧窑流行采用动物形堆塑和贴饰来美化器物耳部及器表,这由钧瓷釉厚且失透的视觉艺术特点决定的。“己酉”香炉的兽形耳、麒麟雕饰、兽面铺首衔环纹均为堆贴于器坯上烧制而成的典型表现。可见这件文物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元代三彩镂空带盖熏炉
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东胜卫故城遗址出土
本图乐艺会资料
本图乐艺会资料
元代钧窑镂空带座摩羯耳瓶
内蒙古博物院藏
高58厘米
呼和浩特市郊区太平庄乡白塔村出土
口沿呈翻卷五瓣花形,细颈,圆腹,颈肩间有兽形双耳,腹部前后饰两上凸起衔环兽面纹,额头刻有“王”字。瓶身下部为五只攒尾骆驼组成的高座,器体形成骆驼队驼负宝瓶行进的造型,意匠小中见大。胎釉厚重,鲜艳的玫瑰紫彩斑,增强了釉色的质感美,为元钧瓷珍品。
本图乐艺会资料
内蒙古博物院藏品 本图乐艺会资料
本内容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乐艺会主题延伸阅读
孟和套格套:社会民俗与生态环境变迁的个案研究—以额勒苏台嘎查为例
孟和套格套:民间信仰田野调查研究 ——以蒙古族的阿尔山信仰为例
近代俄国日本与西方的异域情调:周倜分享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之三
如愿意接受本微信号信息,可按右上角“乐艺会”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