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桓之乱”和费县有关的成语及故事

春秋时期鲁庄公先后和正牌夫人哀姜的妹妹叔姜、自由恋爱追求到的孟任和爱妾成风分别生了“启”、“般”和“申”三个儿子,其中最喜欢的还是“般”。另外鲁庄公还有三个兄弟分别是哥哥庆父、三弟叔牙和四弟季友。按照鲁国宪法规定,这六人都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结果在庄公还没死的时候,庆父就偷偷摸摸跟哀姜对上了号,送给弟弟一顶绿油油的大帽子。后来庄公病重,自知时日无多,得为公子般上岗争取点群众支持,因为不喜庆父,就找另外两个弟弟商量后事。先找的是叔牙,谁知道叔牙早就和庆父成立了联盟,自然极力推荐庆父继承鲁国国君之位,庄公一听气的七窍生烟,差点直接去见马克思了。庄公又找四弟季友,季友比较忠厚老实,也从庄公的话里听出了哥哥的意思,就拍胸脯保证,自己一定好好辅佐公子般做国君。听到季友这么说,庄公终于含笑九泉。谁知道还不到俩月,庆父就派人杀了“般”,改立老相好哀姜的儿子“启”为国君,史称鲁闵公。季友吓得连夜带着公子申跑到了陈国进行避难。

庄公已死,闵公新立,哀姜和庆父再无顾忌,整日双宿双飞,好不快活,弄得满城风雨,闵公也感觉没面子表示很不满意。庆父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闵公也杀了,想自己当国君。鲁国上下,群情激奋,纷纷表示“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要杀庆父。本来呢,庆父在鲁国还是很有实力的,但他忘了闵公是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的外孙(叔姜是齐桓公的女儿),这就等于是把五常之一的美国得罪了,如果不早做打算,下场肯定不会比卡扎克和萨达姆好到哪里去。于是庆父直接跑到莒国避难去了。

庆父跑走后,在齐桓公的帮助下,季友带着公子申回国上任鲁国国君,史称鲁僖公,然后季友派人带着厚礼去贿赂莒国,要求引渡庆父回国,莒国本来就怕齐桓公找上门来问罪,就顺手推舟,一方面坚持司法独立,另一方面表示尊重鲁国人民的感情,将庆父驱逐出境,庆父走投无路之下,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季友护驾上位有功,又殚精竭虑辅佐国君,鲁僖公就将费县赏赐给了季友,因而季友和其后代季孙氏主宰了费县一百八十余年,直到“堕三都”事件发生,费城才被毁掉。

季友成为实权人物后,分别给哥哥们的后代也安排了工作,庆父的后代为仲孙氏,叔牙之后为叔孙氏,与季孙氏共同掌权,因为这三家都是鲁桓公的后代,史称“三桓”。发展到后来这三家势力越来越大,到了季平子时,竟三家联合把时任国君鲁昭公赶到莒国(为什么还是它)流亡八年后死去,称为“三桓之乱”。

费县附近有一个颛臾国,地处鲁国首都曲阜和季孙氏领地费城之间,至今平邑镇东还有颛臾村。季孙氏因颛臾国靠近费邑,怕对自己造成威胁,就准备远交近攻,出兵伐颛臾,这使孔子十分反感。孔子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一语点破了季氏伐颛臾的真正原因。

萧墙,指宫室内挡门的小墙或屏风。“萧墙之内”暗指鲁国国君。孔子认为,当时季孙氏权力过大,已经威胁到了国君,担心万一国君起兵征伐,要收回主权,颛臾会凭借地利帮助鲁君,便想先下手为强,消灭颛臾。所以孔子说,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鲁君(萧墙之内)。

随着三家权势越来越大,衣食住行也越来越摆谱,所有规格都按照国君那一套进行,与周天子分庭抗礼,孔子曾非常气愤地说“(此种行为)是可忍,孰不可忍”。因为这三家越来越不像话,最后孔子的学生子路提出“堕三都”的合理化建议并被采纳,于是季孙氏的费城、叔孙氏的郈城都被拆掉了,只有仲孙氏的成城因载官顽强抵抗才没被拆掉。

现在的费县县城,是南北朝的时候才建的,季孙氏被拆掉的费城旧址,还在它的西北方,那里还有季桓子井等遗迹。

亲爱的朋友们,除了“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祸起萧墙”、“是可忍,孰不可忍”外,你还知道哪些和费县有关的成语和故事呢?可以在评论区补充哦。

(0)

相关推荐

  • 影壁就是萧墙吗?

    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个成语叫"祸起萧墙".但这个成语中的萧墙究竟是什么? 过去的城市四合院,现在的农村有院落,都会在院子里立一道影壁墙.于是,有人说萧墙就是影壁墙. 如果要仅从字面意思 ...

  • 百家姓趣事典故——孔姓

    家谱传记 一.后生可畏 "后生可畏"源于<论语·子罕>. 相传孔子到东方游历,在荆山下碰到了三个小孩.其中两个在一起玩耍,另一个小孩站得远远的.孔子对此非常奇怪,他问站 ...

  •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孔门十哲

    在介绍孔子的弟子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古人的称呼. 秦朝之前,有身份的人,都有姓.氏.名.字.姓为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种族的称号:氏为由姓派生出来分支的称号:名是出生时父母取的称呼:字是在成年以后自己取的别 ...

  • ​三藩之乱,康熙帝惩处藩王们,为何只对自己的姑父耿精忠凌迟?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康熙帝下旨将耿精忠及其心腹白显忠.王世瑜.徐文耀等人以谋逆君主.负恩谋反罪凌迟处死,其肉被范承谟的儿子范时崇分割祭墓.耿精忠的这一死法用的是古代最残酷的刑罚. 靖南王耿 ...

  • 客家药艾灸第三———艾灸乱象

    客家药艾灸第三---艾灸乱象 原创客家中医药2021-05-09 19:08:53 当前社会,随着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开始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有养生的需求,这个时候,艾灸就进入大众的视线.艾 ...

  • 视频·每日读论语季氏16.3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荀卿庠读书会每天读论语]季氏16.3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原文]16.3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翻译] 孔子说:"鲁国失 ...

  • 三监之乱与周公东征

    三监之乱 三监之乱又称管蔡之乱或武庚之乱.是西周初,故商畿地区(今河南省安阳市附近)的三位贵族(三监)叛乱的事件,为中国第一个宗室之乱,周武王逝后,周成王年少登基,周公摄政,管叔.蔡叔.霍叔和武庚等诸 ...

  • 夜听 | 人生奢华三境界:不乱分寸、不争对错、不露锋芒

    夜听 | 人生奢华三境界:不乱分寸、不争对错、不露锋芒

  • 管仲临死明知三奸将乱政,为何不杀掉他们,权臣最后的智慧

    众所周知,齐桓公与管仲和好后,拜管仲为相,而管仲也不负众望,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得齐国成为了最富有的国家,九合诸侯,做了盟主. 万事开头难,春秋五霸更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管仲能首先让齐国称霸,其能 ...

  • 周王朝的延续——三监之乱

    之前几篇文章我们讲述了夏朝的建立和衰败以及商灭周兴,从而开启了周朝的历史. 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从而继承了商朝的大部分的法律和国家基础架构.周武王上位后废除了商人以往的"事鬼神"传 ...

  • 三藩之乱的连锁反应,山东登州曾有一次蹊跷的人事变动

    在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的夏天,当时的山东省登州府城中,茶馆酒楼里的人们或许都在议论这样一次蹊跷的人事变动:朝廷下令,驻扎当地的登州镇总兵石文炳与邻省的真定镇总兵何傅对调,而彼时距离石文炳上任还不 ...

  • 人到中年,千万别在这三个地方乱花钱,否则晚景凄凉!

    老话常说,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周一世穷. 过日子,要学会制定计划.生活有计划有目标,才有希望,有动力. 尤其是中年以后,一定要有忧患意识,把钱花在值得的地方,否则就很容易晚景凄凉. 听过这样一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