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寻觅 ——读张宝树老师的《感受诗魂》有感

散文福地杂志专辑

您追逐梦想的纯文学平台

现在有一类影视作品,能够让人从现代一下子回到古代。这种现象有一个专业术语叫做“穿越”。谁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起码现阶段是做不到的。但是,读张宝树老师的散文《感受诗魂》,那种如临其境的感觉,使我不由得想到了这个词的贴切。

跟着老师的脚步游草堂,迫不及待地寻觅着诗人当年的生活遗踪。时光仿佛回到了一千二百多年前。一路张看,终于在林木掩映中找到了那座思慕已久的茅屋。只见草堂旁簇簇青竹,片片桃林;茅屋前是那参天凝碧的青松,且涛声阵阵;茅屋以西是数百棵桤树苗代代繁衍而成的一片树林。草堂四周,木成林,草茵茵,鸟语花香,好一幅诗情画意的景象。正是张老师这一段清新、秀丽的文字描绘,使我们不觉眼前一亮,仿佛已然置身其中。我们瞻仰诗圣的雕塑,这是一位面容憔悴、身躯单薄的老人,该有五十多岁了的样子吧。老师亲切地称他“老杜”,就像称呼一位旧时好友。步入茅屋,就如同探访一位老友的故居,老师在寻找厅内东壁上的双马壁画,并给我们讲了壁画的由来,以及诗人入住茅屋第一年和第二年的不同感受。还在碧水小轩间,“似见”邻居朱山人与老杜野航归来;前行数十步,见水槛一座,古朴可爱,又说“这里不正是老杜常来垂钓之处吗?”前面写草堂四周景物时,老师就用了“莫非就是”“想来必是”“不觉忆起”“听说当年”“遥想当年”之类的语言。又如,写友人邀请杜甫进城去玩儿,老师描述了“老杜喜上心头”的情景,就象是回顾老朋友的一段段往事。让人感觉实在、亲切。听老师的口气,对于当年这里发生的一切,就如同他见过一般,那么了如指掌。这又怎么可能呢?那么,如何能将发生在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事情场景描述得如此形象生动、惟妙惟肖呢?借用老师的一个词儿——“想来必是”功夫全在文章之外了。

草堂一段,老师共引用了十一首杜甫的诗作,全文共引用了近三十首,并逐句做出了时空景物的对应。可见老师对这些诗作都已精心研究过了。但是,仅凭如此简练的诗句,就能说清楚在当年的历史背景下诗人那么多的人生经历及生活细节吗?老师“想来必是”还查阅了有关诗圣杜甫的大量的书籍和资料,付出了许多时间和精力的。这里,我引用《张宝树散文精选》一书最后一部分“师友评论”中的一段话来作为归纳:“宝树先生的散文精于立意、造境与练字。细读他的作品,会发现他的每一篇文章皆非信手写来,而都是苦心经营的。”

《感受诗魂》这篇散文,不仅语言生动、形象、质朴、深刻,而且立意缜密,在构思上独具匠心,从中使我们了解到了诗人那永不衰退的政治热情,坚忍不拔的顽强性格和胸怀开阔的乐观精神。文章也正是以此为主题,无论形象生动的回顾与描述,还是情真意切的议论与抒情,都是围绕这条主线展开。老师对诗圣杜甫的这份挚爱之情,想来也必是有原因的。这一点我又在众多师友的评论中找到了答案——“尤为可贵的是,面对悲怆的生命,宝树先生执着于乐观的实践,这使他超越了对悲怆的品味,而去肯定生命的形式,敬畏生命,热爱生命,享受生命,从而获得了内在的自由。这种内在的自由就是宝树先生乐观、积极、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也是其散文的基调。”(刘锡庆、谷海慧:《热爱生命,礼赞生命》,原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我不禁想到“志同道合”四个字。难怪《感受诗魂》这篇文章能够写的如此精美,其感染力又如此地深入人心。特别是写茅屋被秋风所破那一段,尤其感人。老师写道:“然而到了这一步,难为老杜还能有由一己之家的苦难,联想到普天下穷苦人的苦难,并且由衷地迸发升华出匡世济人的崇高精神。”进而发表议论,阐述观点:从某种意义上看,一间饱经风雨的茅屋,就是诗圣的化身;而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更像一座思想的丰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字字雷鸣,句句闪电,振聋发聩,憾心动魄,何等的忧心与爱心,何等的胸襟与品格!在这里,作者用了“雷鸣、电闪、振、发、憾、动”等词组,动感强烈,掷地有声,铿锵有力,如同大浪淘沙般壮观、震撼,这不仅体现了我们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更是作者对诗圣这种“宁苦自身以利人,宁舍一己为他人”的崇高思想境界的真情呼唤!从而令读者感动不已。如今,百姓不仅居有其所,再不惧怕被秋风所破,且大多数家庭都有过乔迁之喜的欢欣。此时此刻,又有几人能想起一千二百多年前,诗人杜甫的这首诗呢?遥想当年诗人的困境,不觉几多凄凉,几多悲切,真想穿越时空的隧道,去告慰诗圣的在天之灵:“老人家,您的心愿早已实现,您足以含笑九泉了!”

文以载道,读《感受诗魂》,让我们走近了杜甫及其诗作,并从中感受到了博大精神的启迪。

微刊编辑部

主编:

张宝树

执行主编:

疏勒河的红柳  毅  然

责任编辑:

晓轩  兰子

《散文福地》征稿征订启事

在《东方散文》杂志社的大力支持下《散文福地》创刊已六周年了。

这是广大中老年文学爱好者的喜事和福音。

我们创办《散文福地》,乃全国首家中老年散文期刊,是出于这样一个高尚的宗旨:“积极引导,认真组织有创作能力的中老年散文爱好者关注社会,深入生活,发现和捕捉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多创作讴歌真善美的作品,在丰富个人文化与精神生活的同时,歌颂人间真情,弘扬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和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贡献力量。” 我们愿做广大中老年散文作者的真诚朋友,为广大中老年朋友提供一个以文会友、倾吐心声、抒发情感、快乐人生的幸福家园和精神高地。

我们开设了以下栏目:“神州博览”“岁月如歌”“乡梦悠悠”“人伦亲情”“世相百态”“思絮心语”“咏物感怀”“养生悟道”“读写心得”“精品赏读”“企业之友”“科技之花”“老人之星”“青春风采”“出版信息”等。

欢迎本市及全国各地的散文作家和广大散文爱好者踊跃投稿。来稿请发电子稿。刊物优先发表题材新颖、内容充实、语言生动、富有真情实感的一两千字的精短散文。来稿请注明作者的通讯地址、邮编、电话、电子邮箱等通讯方式。编辑部电子邮箱swfd2010@126.com。投稿及应聘创作员事宜请联络马文华先生(手机:13821236584)。

《散文福地》国际刊号,大16开本,64页。全年四期,按季度出刊,每期定价10元,本市或外地需要邮寄的读者全年48元(含邮资一期一册2元)。欢迎订阅。征订请邮局汇款。

征订邮局汇款。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平江道谊景村丽园里1-3-302 邮编300210   收款人:刘士芬。征订事宜请联系刘士芬女士  手机:15122164320

-------------------------------------

微信ID:sanwenfudi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