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探幽 | 可道非道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第一章

这是开篇明义,道德经在讲什么

讲“道”

故事虚构,轻松一刻

这个“道”是不可讲的,不能用语言去形容。语言是抓不住“道”的。

老子骑着青牛,西出函谷关,关令尹喜,是知道老子的,了解老子的学问和见识深不见底。

之前尹喜得到好友的书函:

“兄弟,我们老头子云游天下,见首不见尾。过段时间,会路过你那函谷关,至今老头子没留下一本供我们及后世学习的著述,恳请老兄在那留老头子一段时间,素知老头子最是喜爱你的才华,你的话,老头子会听,恳请兄弟和老头子多说些好话、善言,让老头子著书立说,流芳后世,弟之功将甚伟,等着你的好消息啦。”

“小喜子,你这是难为我啊!那个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你让我写下来,怎么能描述的完全呢?那样会误导学人及后世的,你看我这云游天下这些年,遇到那么多像我求学之人,真正向道、得道的有几个个人?我在的时候尚且如此,我若留下文字,那结果会更好吗?”

“老师,我们都是俗人,难窥完整的大道。但是您老留下点文字,好歹也让后世有点希望,你若飘身而去,那您的所知所识,真的就消散于世间,那实在是太可惜了吧。即便您老留下的文字,不能完整的描述大道的样子,至少也给我们这些向道之人指明一个方向。恳请您老发发慈心吧。”

“小喜子,你要知道,我若著书立说,世人只知'教’,不知'道’了。这也是我一直不肯著述的原因之所在。这些年,你看这个纷乱的世态,向道人何其少,知道人寥寥。世人只是抓住道,然后建功立业、或者著书立说求名求利,但有所求,便离道远矣。这些年,我也看的透了,留与不留都是一样,冲着小喜子陪着我这老头子畅谈、喝酒、欣赏这函谷夜景,老头子我便留个三五天,写点东西留下吧。从此我与人世的缘已尽,这世间的最后一道束缚也算了了。”

“学生为难老师了,很是抱歉。学生愚笨的紧,竟不知老师的想法,实在是惭愧。”

于是乎,这篇五千言道德经就在这里出生了。为后世向道之人所奉为圣典,可是也就如老子所言:“你要知道,我若著书立说,世人只知'教’,不知'道’了。”

老子想表达的是,道是“无”所以就不需要语言表达了。你们强求我写出来,那我只能说“有”,但是你们一定要明白,我所说的有,也只是一个语言上的假称。看我的书,一定不要落入语言文字的枷锁,要看到语言文字背后那活泼泼的、深不可测的、高妙的存在。这是看我的书的方法,放不下,就看不到。这是得见大道的最玄妙的路,是你自己的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