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风起正清明,上山祭扫见真情!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到了一年的清明节,正在外地的你,现在是否已正在回家的路上﹖是否已记起了先辈们的点点滴滴﹖是否在感叹时光不再、岁月不复﹖
千百年来,清明节都伴着雨,今年新冠疫情又突然而至,人类世界正在被疫情肆虐,天也感受到了人间的悲伤,让雨下的更是绵延,雨变成了人间的泪,洒在广袤的大地上!
然而,当下大家快节奏的生活,绊住了许多异乡人的脚步,改变了许多人的思想,这一传统习俗正逐渐被淡化,许多人选择让家人代替自己,还有些年轻人在家也不去祭扫!
每年的清明祭扫,我记得是老人与小孩居多,年轻人比较少,是生活所累,还是淡化了传统习俗,大家心里明白,渐行渐远的故乡,渐行渐远的习俗,让我们已不认识自己!
从两三岁时开始,每在清明节时,我就跟着长辈们一起去扫墓,一到坟前,先点燃钱纸、香烛,再点燃鞭炮,然后非常虔诚地拜了四拜,说:祖爷爷祖奶奶,我们来看您了。
岁月渐去,我也慢慢长大,即便天气不好,即便工作很忙,每年清明节我们一家人必须去祭扫,这已经成为我们家的习惯,哪怕是我之前在外地上大学或工作,都从未缺席。
现在我爸爸已去世快20年了,每年清明节时我一到他的坟前,就立马会想起曾经的点点滴滴,有时在那里一坐就是半个小时,并问:爸爸,你过得可好﹖缺钱时可得告诉我!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现在应该都有,不忘根、不忘本,清明节扫墓是我们的传统习俗,我们也要教育孩子们保留这个传统,不然到时你的坟前可能无人祭扫!
清明时令雨连绵,游子客乡忆祖先。清明节祭扫,是对先辈们的怀念与追忆,正如人间春节大拜年,喜气洋洋,大家欢聚一团,而另一界的先辈们清明节时也正等待着我们。
怀念与追忆先辈,让我们懂得生命的无常,珍惜当下的一切。生命是一种轮回,我们的来处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子女。一个家族再枝繁叶茂,扎向大地的根,却只有一处。
梨花风起正清明,上山祭扫见真情。几刀纸钱、几个香烛,捎去对先辈的思念,带着他们的期待和庇佑,活出了最好的样子。难怪苏东坡会发出生死一问:人生看得几清明?
其实清明节与春节、端午、中秋并称我国四大传统节日,时间为4月的4号、5号或者6号。相传周朝周公命人用“土圭”测日影法,确定了二十四节气,清明也是其中之一。
只是后来,晋文公重耳为了纪念救自己命的忠臣介子推,将清明前的第三天定为寒食节。由于清明与寒食节相隔很近,所以唐玄宗直接将清明和寒食节打包定为法定的节日。
清明节已是有千年,愿我们记住传统,都能明白:清明回乡,扫墓祭祖,是回首人生的来处,提醒我们做人不可忘本;也是告慰先人的仪式,获取内心的安宁,更好地出发。
书于湘南水乡千年古镇大浦
2020.4.2.17:15
你有人生,你有故事、你有功德
为了能让你的子孙知道
唯有留下你的传记
让他们在以后无数岁月里都可寻找
而我有文字
诗勤正是为凡人立传、为家族写吏的人
我在这里等你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