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存款到期后,自动转存和取出再存哪个好?看看银行经理的分析

央行最新发布的《2021年2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高达217.29万亿元,较1月增长了1.15万亿元,较2020年2月末的数据,增长了10.4%。同时,住户存款余额也增加了3.26万亿元,达到98.18万亿元。

如果按照14亿人口来计算,平均每个人都拥有15.52万元的存款,可见我国居民的储蓄意识有多高,我国世界第一储蓄大国的称号可以说是名副其实。同时,存钱也成为了百姓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而且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理财,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往银行中存钱了,这也是普通百姓抵御通胀、获取收益的直接方式。存钱在银行可以保障资金的安全,还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息,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其实,存钱也是有“学问”的,比如说:定期存款利率比活期存款利率高;定期时间越长,利率就越高,所以许多储户在存款时都会选择长期定存,那么大家知不知道,到期之后,这笔钱将会如何呢?

在定期存款到期时,如果没有去银行办理人工转存业务,那么银行就会为储户自动转存这笔定存。但是,许多人都不了解,自动转存和人工转存也是有区别的,而且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储户拿到的利息。

所以究竟这两个哪个更好一些?怎样选择才不会影响到储户的利息呢?来看看银行经理的分析。

人工转存还是自动转存?

什么是自动转存?就是说在定期存款到期后,如果储户没有去银行续存或者支取资金,那么银行将还会按照原来的本金、存期以及利率来继续为储户的钱办理定期存款。

举个例子说明,假如某储户定存10000元,存期1年利率为1.3%,那么到期后储户就能获得130元的利息。而自动转存,则会继续将这10130万以1.3%的利率存一年,到期时获得的利息也是130元多点。

这样看来,自动转存也很好,至少继续再存一年我们还能获得利息。不过仔细分析,却发现储户很有可能会“损失”一部分利息。

我们都知道,银行的存款利率也在不断变化,尤其是在某些时间段,银行“缺钱”的时候,存款利率会上涨,以此来吸引储户。如果该储户存款到期后,银行利率提升至1.5%,那么到时候储户就会“损失”20元的利息。

如果银行已经自动转存了,而我们再想去支取这笔存款,那么就属于提前支取了,根据不同银行的规定,提前支取的手续是不同的,我们很有可能要携带相关文件才能取出来钱,同时,提前支取只能按照活期存款来计算利息。

而且,不只在定期存款中存在自动转存,许多银行的理财产品以及特色存款都会自动转存。先说理财产品,自动转存就会在到期之后,继续用原来的资金,为储户购买同一的理财产品。

到时候,储户就只能选择这一种理财产品了,失去了“选择权”;而且理财产品和存款不同,本身就是有风险的,不能确保“保本保息”,其利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自动转存后,储户能拿到的收益可能也会变少,甚至有可能会因此亏本。

再说特色存款,在存入大额资金或者和银行商议利率的情况下,储户可以以高利率来存定期。但是要注意,这种特色存款一旦到期,将会按照普通定期存款来为储户自动转存,到时候存款的利率就会降低。

所以说,在这些情况下,人工转存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能让储户们获得更多的利息,同时资金的灵活性也更高了。因此,无论是定期存款还是理财产品,一旦到期,我们最好还是选择亲自去银行办理续存业务。

不过大家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毕竟自动转存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的,对于一些比较忙的储户,自动转存免去了他们跑银行办理业务的麻烦,而且在利息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自动转存几乎也没有损失。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存款的习惯呢?你们会存定期吗?欢迎留言讨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