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特稿】王西兰丨守灵的日子
作家新干线
文学
主编寄语
且读书,你就是活了两世;
且写作,你就是活了三世。
作者简介
王西兰,男,1948年生,山西永济人。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职称。曾任运城市文联主席,运城市作家协会主席,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山西省文联副主席。主要从事小说、散文创作,发表文学作品200多万字,其中短篇小说《耧铃叮当的季节》(1985年,第一届)、长篇文化散文《大唐蒲东》(2004-2006年度)获赵树理文学奖。出版有短篇小说集《耧铃叮当的季节》、小说散文集《无悔选择》、长篇小说《送葬》、长篇文化散文《大唐蒲东》、《不朽关公》,文学传记《关羽传》,文学评论集《文学的觉醒与归真》,随笔集《艺术是生命的支撑》,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农民原贵生》,文化专著《世纪之问与时代回答》等。有作品翻译国外。
守灵的日子
王西兰
母亲,去了。
尽管近几年来时刻都有这样的危险和准备,但我不能相信她就这样去了。那天晚上吃过饭,母亲围炉坐着,忽然头一歪,喉咙呼呼作响,口吐白沫,不省人事。急急忙忙送到医院,吸氧输液,抢救了整整一夜。第二天一早,她停止了呼吸。
脑溢血,脑血管硬化最常见的结局。
她就这样去了,去得这样简单。
这一向母亲身体很好。几天前,我与母亲说笑——虽然她已口齿不清,但依然需要说笑。母亲说:小时候给你算卦,说你能当官,但只能活到四十岁。我说我虽没有当官,可今年也够四十岁了,那卦要准,今年就活不成了。母亲笑笑,说:你怎么能死。要死,我给他们说说,让我去替你。我心头一颤,不觉戚然,说:要是真能替,应该我替你。母亲还是笑笑。就在那天接到一位外地亲戚给母亲寄来的60块钱。母亲当即给孙女儿20,另外40块让我寄给远在大同读书的孙子。还不好意思地说:亲孙子命根子,我就是有些重男轻女。我说给你留点,她笑笑:“我还要钱做什么?”过两天后,村里一位亲戚来看她,报来个喜讯,他儿子近日要结婚。母亲就命我去买一块绸被面作礼物。那亲戚邀她到时候去吃喜酒。母亲说:我不能去了,这里一家人都不能去了。你好好给娃过事。这话说过不几天母亲就出了事。母亲出葬那天,正是人家娃结婚的日子。当然我们全家都不能去吃喜酒,那亲戚家大喜日子还得派一个代表来给母亲送葬。
她就这样去了,去得又这样神秘。
母亲做事,总是这么神神秘秘,神经兮兮。吃食堂饭的时候,村人见她干净,推举她进食堂做饭。事务长是个远房亲戚,平日来往甚好,忽一日吵了架,惊动了全队来吃饭的几百口人。大家说保准是事务长办差了事,那女人绵善性子,几时见过发这么大的火来?弄清了原因,都不禁哑然失笑:原来是事务长早上看见面瓮里钻进一只老鼠,猛地就用蒲篮扣住,活捉了,就便在油缸里蘸了油,放在火盆里点着,把那老鼠烧得团团转。母亲见了,拼命去灭那火,随即就破口大骂,当下吵得昏天黑地。于是大家说是她不对。母亲不忿:“咋能不吵?你不知道我儿属鼠?”
——我是1948年生,属鼠,母亲在家里就定了一条王法:不准打老鼠。可这里是公共食堂,怎能不打老鼠?母亲仍要强词夺理:“老鼠是灵物,长得也有灵性,要不咋就排了十二相的头一位?你看那猪,又脏又丑,怎不排到后头去?”大家笑她迷信。过几天是清明,父亲要我清早就去扫墓。那时候地里露水正大,我脚上两天前擦破了点皮,母亲不愿让我沾了水,坚持要等晌午了再去。父亲说,哪有响午才扫墓?祖先神灵早等得不耐烦了,要责怪的。母亲一脸严肃:“啥?新社会毛主席不让迷信,你还说什么神灵鬼怪!”父亲只好苦笑:你这人,不该迷信的你迷信,该迷信的你又不迷信了。
迷信不迷信,母亲的需要不在神灵,而在她的儿子,我。
自我上了学,一到放学时候,她就在门口等着。如果在放学队伍里见不到我,她就急着问:“我儿子咋了?”同学们回答一声:“老师留下了。”她才放心回去备饭,脸上是极自得的模样:我学习成绩极好,不会因为功课做不出留我,每次留下都是协助老师辅导功课落后的同学。我上高小后,食宿在校。高小在王村,王村在我们村子西边,相距二里路。每逢星期六下午,她就在村西路口等着。等我上了初中,又到了于乡镇。后来又上高中,仍在于乡车站下车,她就又在村南路口等着。一连六年下来,把村南头的地亩、场院、人家,都熟悉得跟自己家一样。哪块地种啥庄稼,哪片场里有一处低洼存了水,谁家儿婚女嫁老人患病,她都清清楚楚。村里人没有星期概念,一见母亲停立在村南路口,就知道:今天星期六了,明天礼拜天了。到如今村里人问:“哪一天星期?”就有人回答:“又没有西兰妈了,谁知道哪一天星期?”村里一位复员军人,笑话母亲,说她是转移阵地:“等你儿上了大学,你又该转移到村北头了?”北京不管多远,总在我们村北,人们认为我一准会考上北京的大学。母亲就笑,毫不否认:“那是当然。”1966年冬,逢上串连,我去了北京、上海,一连两个月在外头经风雨见世面,点燃革命烽火。母亲着了急,天天去村口,有时竟跑了几里路到火车路旁,一见学生模样的人就问:“见我儿子没有?他上井冈山去了。”打着红旗、扛着行李的学生娃们只是苦笑,当她是有神经病。这以后大学没上成,母亲也就没转移到村北头去,到临死村北头一带是个啥模样她也说不清,谁家在哪里住她也不知道。她原本不爱出门闲逛。
神经不神经,母亲的表现不在有病,而在她的儿子,我。
我扶母亲的灵柩回了村里,停放在上房,一时举哀,哭声满院,屋里门外灵幡白幛。我在灵前跪草,已哭不出声,只是默默流泪。自母亲头天夜里昏迷过去,我就知道不好,流泪就没有停过。这会儿昏昏沉沉,也不知身在何处,今夕何夕。心里只想,母亲死了?母亲死了?我再也没有母亲了?我不相信母亲死了,可母亲的尸身就停放在我的身边,再不愿意相信也不能不信。我不让人们按乡俗那样,在母亲脸上盖张白纸:母亲在家只有三天时间就要下葬,怎能不让我时时看着母亲慈爱的面容?村里丧事是很复杂忙乱的,管事的人不时要征求我对处理丧事的意见。我一片茫然,也不知回答了什么,还是根本就没有回答。我只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什么事情我也不清楚了。
忽然有人轻轻推我,定睛一看,见一碗热腾腾的荷包鸡蛋端在我面前。抬起头,见是大妗,凄苦的脸,蓬乱的白发,我不由想哭。一见到平日与母亲过从甚密的老妇人,我都想哭。
我说我不想吃。
“你吃。”大妗擦把泪,“这是你妈让做的,你得吃。”
母亲让做的?我不由满心疑问。母亲已经死了,我再也没有母亲了,不会有母亲再在村口等我,也不会有母亲再为我打荷包鸡蛋!
是你妈让我做的,大妗向我解释:你妈怕她死了,你哭得难受吃不下饭,让我到时候给你打荷包蛋。你妈说:“打四个,那怕一天吃不上饭,我娃也能顶住!”
正说着,二妗也进来,也端着一个碗:热气腾腾的,也是四个荷包蛋!
默默半天,二妗才说了原因:原是母亲怕大妗年纪大,常忘事,又给二妗嘱托:“埋我的时候你啥都别管,只要记住这事。”
我一阵鼻酸,问母亲什么时候说起这事。她死得很突然,又是在县城里。
大妗二妗都说,见了就叮咛,最早是在七年前。
——七年前!
我不由大恸。七年前母亲得了脑血栓病,那时候她就交代,到她死的时候,要给我煮几个荷包鸡蛋!
母亲没死!她仍然在为我打荷包鸡蛋! 虽然她的灵柩已经停放在上房,但她仍然惦记着我,直到她死后,直到永远。
一连三天,我就只吃煮荷包蛋,哪怕那腥味直叫人反胃,我也强忍着吃下去。我不能辜负母亲的一片爱意,不能拂了母亲一番苦心。何况,母亲终究已是死了,这已是我最后一次享受母爱。从此后儿行千里归来,只能见到空旷的村口。从此后要吃碗母亲的荷包鸡蛋,只有在依稀的梦中……
我把母亲的遗像挂在屋里墙上。母亲留给我一柄楠木刷子,就放在床头。回到村里,我总要到母亲坟前,默然肃立一会,然后添两锨土。吃饭时,就把头一碗饭,献到供着母亲灵位的桌上。我总觉得,母亲,还在我身边。
不,而是,母亲总在我心里。
(责任编辑:杨志强)
推广团队
平台顾问:
李清水 运城市文联党组书记
李云峰:运城市作协主席《河东文学》主编
本刊主编:谭文峰
平台策划:高亚东
小说编审:张 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散文编审:杨志强
微信号:yzq13734283479
诗歌编审:姚 哲
微信号:8913480
图文编辑:李竹青
微信号:gushancuizhu
小说投稿:3295584939@qq.com
散文投稿:3118633192@qq.com
诗歌投稿:34746829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