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选萃】王锡义 | 病榻纪实——在陪伴父亲三个多月的日子里
xuan'teng'teng文学
作家新干线
主编寄语
且读书,你就是活了两世;
且写作,你就是活了三世。
作者简介
王锡义,男,1956年7月生,汉族,大学学历,万荣县青谷村人。1982年2月工作,1983年3月入党,先后在万荣县乡镇、运城地委组织部、河津市委工作,2016年从河津政协退休。
文学天地
病榻纪实 —— 在陪伴父亲三个多月的日子里
王锡义
前年11月23日(十月初六)下午,我正坐在家里看电视,三弟突然打电话说父亲咳嗽、气短,准备去村诊所看医生。我一听就有点头大,后悔前几天回去时没有重视父亲的感冒。
上周五我回老家时,母亲说父亲着凉了,半夜小便时,稍一活动就咳嗽气喘。我当时认为,父亲年岁大了经不起风寒,陪他吃火锅时看着也不要紧,便没有往心里去,看来是我大意了。我立即开车回家,二弟、三弟他们已经看过医生,父亲正坐在沙发上连声咳嗽,半口半口地喘气,脸涨得通红,看着让人揪心!医生诊断父亲是肺气肿,建议去住院治疗。病来如山倒,时间不等人,父亲、母亲、三弟立刻上车,路上已联系好医生朋友,直接到市医院六楼心内科办理了入院手续。
医生开的药有利尿的,化痰的,消炎的共三部。上岁数的人打点滴不能快,只允许三十滴,父亲嫌滴得慢,总是耍脾气。他想上厕所,有便意却没有便,心情也很烦躁。这次住院他脾气有些急,不似以前的默不作声,顺从医生的安排,为此没有少作解释,好在医生都是熟人,并不怎么见怪。父亲咳嗽了好几次,费好大的劲咳痰,我们扶他坐起来,轻轻拍打后背,痰终于咳出来了。他气短得不能说话,母亲就在他胸前扑落,替他抹额头上的汗珠,来自亲人的抚慰让他很快平复下来。他给我们说:“今年再生一年炉子,明年不生了,人不行了,管不了炉火了。”谁能想到,父亲的无心之说竟然一语成谶,冥冥之中老天似乎有安排,岂是蝼蚁如父亲、如我这样的人能抗拒得了的?
父亲住在重病监护室里,监测血压的仪器总是报警,显示血压偏低,母亲和我都很害怕,医生解释说父亲属于低血压,只要感觉不难受就不要紧。输了一天液,父亲的病未见回头,仍是咳,仍在喘,我心急去问医生,她说化验结果刚出来,父亲的病症是心衰、肺炎、贫血,已调整了用药,估计得五六天。医生的话如拨云见日,我的心情为之开朗,立即告知母亲这一喜讯。次日起父亲的病开始见轻,估计是输血和对症治疗的缘故。
几天来,妻和弟媳、孩子们直往医院跑,看见父亲病情稳住了,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劝她们各自去忙,医院有我和母亲、弟弟轮换陪侍就行。这个时候父亲已住进普通病房,床在临窗的位置,拉住隔帘,窗前就是三人世界。我总喜欢坐在父亲对面,母亲坐在床尾,我一边看点滴一边和父母聊天。父亲说在家里这几个月,他胳膊不能动弹(三个月前摔伤过),都是母亲在照顾他,给他穿、给他脱,全凭母亲哩!母亲开玩笑说,“就这你一天还老和我吵?”母亲说父亲脾气变了,动不动就躁,“比如这卫生纸,你爸老嫌浪费,总是从我手里夺过去说,还干净着哩不要扔!”父亲瞅了一眼母亲手里正好握着的卫生纸,又看了一下输液瓶,大声说“没液了,快叫护士!”这都是当时住院的情景,如今回忆起来真是一段美好的时光!
父亲的病是稳住了,但仍是咳嗽、痰多,似乎不见根本性好转。入院第十天,我的好朋友、心内科主任李天杰大夫终于从香港出差回来了,他第一时间到父亲床前查房,随后又请专家院长前来会诊,针对透视片中的浑浊问题做了加强CT,竟然发现父亲肺部长了肿块,需要穿刺活检进一步确诊。如同晴天霹雳一样,我兄弟三人被震懵了,颤栗相顾,茫然不知所措,怀疑是不是加强CT弄错了?冷静下来之后,我们没有去做活检,不忍心让父亲再受那份罪。专家说这种病有个过程,不会立即发作,目前的治疗方案可行,肺部听起来好多了,也不怎么气短了,可以出院。遵照医嘱给父亲带了需要坚持服用的药物,还嘱咐千万不能感冒,否则一次比一次严重。我心里沉甸甸的,不敢想像父亲今后的岁月。
父亲出院后先住在侄儿家里,那儿有电梯,出入方便,更主要的是父亲感觉爷孙随便,我不忍心拂他的意,年迈之人怎么愿意就怎么来,顺也是孝。他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我问他乏么?他说“不动弹不乏。”侄儿做了可口的晚饭,父亲吃菜少,但喝了满满一碗米汤,他爱喝米汤,感觉润泽。他一个人能走路,独自上了一回厕所。不咳嗽的时候和好人一样,看不出有病,坐在那儿看侄儿在电视上给他播放的蒲剧。
次日早晨我到侄儿家,父母刚吃过早饭,我悄声问母亲,“我爸昨晚咳嗽么?”母亲说“没怎么咳嗽,也不多吐痰,”我的心总算轻松一些。父亲躺在沙发上,不说话,眼睛半闭着。我问他,“爸您冷么?难受么?”他答“不难受,我在胡想哩!”我和母亲立刻敏感,都凑到他跟前问:“您在想什么呢?”父亲忧郁地说:“想我现在脑筋还不糊涂,往后就不知道会怎么样?”我松了一口气,劝慰他:“现在不少七八十岁的人都患老年痴呆症,您九十多岁了,脑筋清楚,好着哩!”父亲点点头,没有言语。过了一会儿却说他抽屉的钥匙放在什么地方,哪儿有几盒烟、几瓶酒。我苦笑着说,等您病好了再回去慢慢吃,慢慢喝。隔了一会儿,他又问我这次看病花了多少钱?说银行他存了几千,谁跟前还有他几千,院里的蜂窝煤底下还压有钱,够交住院费了。我听得有些心酸,就说“住院费您不用操心,这些钱您留着和我妈以后花。”父亲忽然就问我,“我和你妈多会能回去?”我说等病好了再说吧!父亲无奈地自言自语:“人不行了,身体好不了了……”
下午时分,父亲悠悠地说着往事,说他小时候到陕西熬相公是舅父引的他,问以后他不在了动不动他舅家的人?我难受得没法回答他,有意转移话题问家里神符的事,他又说了从爷爷往上几辈人的好多往事。
接下来一天父亲没有提“生死”的事,但心情沉重是看得出来的。他不想吃饭,说饭到嘴里没味道,我劝他说或许输液刺激胃,过上几天吃饭就香了,父亲说不一定。三弟送来他的老花镜,想让他看书解闷,他烦躁地说,身体不舒服不想看书。他看见母亲在屋里锻练,也想走一走,艰难地从沙发上站起来,在客厅转了一圈后感觉不支,赶忙扶他又躺回沙发上,母亲一边往他身上盖毛毯,一边安慰说:“咱不要心急,慢慢来!”我顺便打开手机,让他和母亲看我平时给他们拍的视频。
常言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老其言也善”。这句源自《论语》的话不言自明,我是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父亲出院第四天是我最心痛的一天。早上到侄儿家,父亲侧卧在沙发上看他展开的手掌,我上前握住,不冰温温的。父亲瞅了我一会说:“西里、西勤都好着哩,也是你在前头领得好,他俩都听你说哩!”我说他们本来就好……父亲不让我打断他的话,继续说道:“不管以后我走到哪一步,你仨不要难受,不要恓惶!”说着眼角渗出泪滴来,我难受地不能说话,强忍住没让眼泪流下来。父亲要他晾在暖气片上的手帕,我趁机抹去泪水,父亲接过手帕也在他脸上擦了擦。
妻中午包了红萝卜饺子,我送去后回家午睡一会儿,母亲打电话说父亲叫我哩,我坐到他跟前,他让母亲也坐过来,一手拉住母亲,一手拉着我的手说:“我感觉我的病好不了,从晌午吃的三个饺子我就知道,人不想吃饭,慢慢就不行了。我歿了你妈一个人不行,你要把你妈招呼好,不要让她做饭,净吃!或是你仨轮着……”说到这儿失声痛哭,母亲也哭成了泪人。我头一回看見父亲大放悲声,父子连心,也热泪肆流,哽咽着替他擦脸上的泪,劝他不要多想,有病治病,会想办法治好的。父亲哀叹道,“医生能治得我的病,救不了我的命,”我心恸无語。后来他情绪平复一些,又嘱咐别的事情,说村里谁借了他的钱,光景紧迫不要去要了。谁和谁对他好,要记着报答人家。说到家里的事,说他有两匣书给我,用过的一把斧镰给了二弟,那把好剃须刀留给三弟,还有院里他拾的废铁,让卖了换钱。最后叮咛说,过事不要海得大,行了就行,“我在世,你兄弟三个好着哩,村里人不会说什么!”父亲说得悲切,我听得撕心裂肺,在伤痛中感动着,哭得痛彻心扉!
父亲托付后事之后,身体状况急转直下,有三天头晕得不能吃饭,期间联系李主任,在家输了两天液不见好转,只好第二次入院。化验后先输了一瓶白蛋白,又增加了主治头晕的药液,当天下午就有起色,父亲能少量进食了,我们无不欢欣。托李主任的福,这次住院特意安排在双人病房,还送来一把可作床用的折叠椅,一家人不受干扰,母亲也有床休息了。在这间病房里,父母亲还做了一个重大决定,他们觉得三个儿媳妇都好,心里过意不去,就把跟前的钱给每个媳妇一千元。媳妇们当然不肯接受,无奈父命难违,只好恭敬地从命。十多天后,父亲的头晕止住了,吃饭虽然不多也稳定了,医生说输液并不是越多越好。于是,在一个风和日暖的下午,我和父母从医院回到了家里。
父亲出院之前,我把家里的房间巳经收拾好了,卧室原有一张大床,再搬进来一张一米二的小床,和在医院时一样,对脸放着,这样父亲和母亲起居都方便,我们也好照顾。
自从父母回到家中,妻一天三顿调样做饭,她不吃肉,特意让朋友炖了一锅肉送来,知道父亲爱喝米汤,时常有熬好的粥在锅里温着。刚回家那会儿,父亲能自己端着碗吃饭,我总嫌他吃得少,为此曾发生过不愉快。他吃得多我就高兴,他一说不想吃我就心忧,包括他的大小便,少了,黄了,黑了,我都着急、熬煎。有一次我见他吃得少,就劝他再吃几口,他不悦意,怎么劝都不吃,我吊着脸出去后默默流泪,母亲跟出来劝慰说:“你爸也不是装哩,他是实实不想吃饭。”我说我知道,就是心里难受。我不敢给她说父亲的真实病情,怕她听了受不了。这是一个多月来我和父亲的第一次怄气。
父亲二次出院后虽然能吃饭了,但不如第一次恢复的好,身体每况愈下。尽管如此,我心理上仍然不愿意接受那个加强CT的结论,总想着明年春暖花开的季节,父亲还能在院里忙乎,栽他的花,种他的草。母亲也想过父亲的老病,但和我的想法相投,都存着一颗侥幸的心。只有父亲心里明白,才给我嘱托后事。他肯定心有不甘,也不愿违了全家人的心,所以努力地多吃饭,多锻炼,在床上伸胳膊,下地上厕所。父亲卧室的床头离卫生间不足十米,我在前面擎着他的胳膊,他上身前倾,两腿用力,父子俩砥砺前行,中途需要缓一下才能抵达卫生间。返回时他还要在客厅再走一走,我搀扶着,他挣扎着;我欣慰着,也心疼着。父亲喘着气说:“看我能活到明年九十二岁么?”我趁机给他鼓劲,“能!一定能!”
父亲第二次住院时有些犯糊涂,他睡的病床两边有活动床拦,他老感觉坐在汽车上,担心下不来。看见墙上的光影,总说那儿在冒蓝烟。回到家里这种幻觉更频繁了,常常指着墙上说,这儿有一只壁虎在跑,那儿卧着一个什么动物,说得怪瘆人的。父亲神志愰忽,总是做噩梦,惊醒后赶紧给我说,家里有人偷东西,快叫人撵贼。我知道这是他在关心我,同时也为他的病深深担忧。那一段日子里,我因为别的事情要随时出去一会儿,父亲担心不已,回来迟一点,他就胡思乱想,到他面前问安,才惊魂甫定,神志恢复正常。父母之爱子,无时无刻,如水如山,只有这个时候,才体会出父亲的爱子之心是多么真切,多么深厚,每每忆及,我都泪流满面。
父亲不停地咳嗽,时好时坏,正如古戏词中所说,“一日轻来一日重,一日添症八九分”。我请来老中医开了药,有所缓解但治不了根本,不由人忧心忡忡。哄父亲吃饭得一法儿,分次盛饭,不再强求一次吃多少,父亲感觉舒服,乐意接受,我也欢心不已,有点儿“朝三暮四”的小伎俩。但父亲的饭量在不断减少,他说人养病,病也养人哩!我有时也自欺欺人地想,父亲整天睡在床上,能有多大胃口?就这么自我安慰,得过且过一会儿。微信中孔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我对“曲肱而枕之”觉得有趣,父亲睡觉最肯右侧,右胳膊枕在头下,就是孔子说的这个样子。只是孔子讲的是乐在其中,而我的父亲却在病中。我忧愁的是我父亲的病,其它都是浮云。
一般情况下,父亲都让母亲给他接大小便,他认为母亲最细心,也最贴心。刚好那几天母亲感冒,半夜他就叫我,我接过之后刚躺下,又听见他喊我,不出一小时我起来五次,就对他说,您只是想便并没有便,坚持一下就天明了。父亲委屈地说:“我坚持不住么!”一句话让我悔恨交加。人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才多长时间啊,我就不耐烦了?当然此后没有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但我还是猛醒:孝,知易行难,古人讲究孝顺,认为“和言悦色”最难,可见尽孝是多么的不易。纵有亲情相系,耐心才是最要紧的。人老就弱势了,再不是当年呼风唤雨的父母,不能在嫌烦中去“孝顺”,伤了父母的心。
进入腊月以后,父亲的病势日渐沉重,头晕不能久坐,吃饭需要人喂,常常是我垫在背后,母亲一勺一勺喂他吃饭。有时父亲剧烈咳嗽,几乎要背过气去,我从后面把他紧紧揽在怀中,下额抵住他的苍头,想给他一些力量,好把那可恶的痰逼出来。父亲咳得满面通红,我也难过得满眼热泪,滴落在他的后背上。天长地久有时尽,我抱着如此衰病的父亲,看不到一点儿希望的曙光,真是此“忧”绵绵无绝期。
腊月二十六日这一天,父亲气短,吃不成饭,我只好请李主任到家里来,看能不能开些药在家中输液,快过年了,捱过春节再说。李主任感觉不安全,认为医院保险。我信任他的话,父亲第三次住进了医院。还是上次待过的双人间,似有温馨的感觉。
父亲住进医院后,我如释重负,不用再为父亲的病提心吊胆了,我相信心内科人的医德和医术。父亲刚在病床上躺好,就立即吸氧,紧接着连输五部药液,立马轻松不再喘了,还喝了一碗鸡蛋汤。第二天早饭和午饭也明显增加。我心中窃喜父亲可以回家过年了,但老天偏偏和我开了一个大玩笑。下午四点多钟,父亲脸色灰白,眼睛乜斜,说话含混不清,赶紧找来医生量血压、做心电图、抽血化验,最后确诊为房颤所致脑栓塞。多亏李主任医术高超,指挥若定,也全靠医生、护士们奋力抢救,父亲终于又活了过来。事后我曾这样想过,如果不是李主任力劝住院,如果事发当时他不在现场,后果会是什么样子?真是不敢想象。由此看来,人生当中交一位医生朋友是多么的重要!
父亲的病情趋于稳定,比在家里好了许多,至少没有那么难受了。但是年前出院无望了,每天的五部药液一部都不能少。心内科是医院的大科室,占了整个一层楼,平时熙熙攘攘,楼道都挤满了病人。临近年关,能出院的都出院了,就连隔壁病房八十九岁的老太太,也在除夕上午坐着轮椅回家了,楼道一下子空荡起来,冷寂许多。我让二弟、三弟回去过年,由我在医院陪伴父母。平时感觉不出来,现在我一个人站在楼道里,守着病中的父亲,瞅着一旁的母亲,心头涌起莫名的伤感,禁不住“独怆然而涕下!”
过年了,不能把落寞带给父母,我得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喜喜欢欢地和双亲一起,共度此日良宵。六楼窗外视野开阔,万家灯火尽收眼底,我把父亲的病床(新医院、新设备)推到窗前,让他看城中节日的夜景,听远处传来的礼花声。父亲不想看春晚节目,我就关了电视,和他拉家常。农村过年讲究夜晚不睡觉——熬寿。今晚是特殊的日子,也是不寻常的时刻,听父亲再说一遍过去的往事或许更好,父亲也难得有兴致,就从他的小时候说起——
父亲是个苦命的人,四岁上母亲就去世了,十五岁那年随舅父到陕西蒲城熬相公,因舅父去世又辗转周至,三年以后来到西安的竹笆市忠兴商店当店员。四九年他二十三岁时成了家,五二年祖父去世后回家务农,五六年他初为人父,有了我,后来又添了我的两个弟弟,从此成为五口之家。五八年大跃进吃食堂,他当事务长,三年困难时期,幸亏有我外祖父母接济,日子还算过得去。文化大革命中我们长大了,他一年四季在生产队干活,苦活脏活不拒,为的是多挣工分供儿子读书。八十年代,我们兄弟三人相继结婚,他才开始轻松一些。父亲一生勤劳,晚年和母亲带大六个孙儿孙女;他持家节俭,没有伸手向我要过一分钱;他只念过完小,喜欢看书,在村人眼中还是有些文化的;他会写好看的毛笔字,过年时总给巷里人写对联;他爱看戏,会做焰火,会敲锣鼓,会下象棋,在村里有很好的人缘。父亲断断续续地讲了许多,把他的一生基本上说全了。这是一个特殊的除夕,是一个悲欣的除夕,也是我今生陪伴父亲渡过的最后一个除夕。
大年初一早晨,妻送来了刚出锅的饺子,我端到父亲病床前朗声说道:“爸,今天正月初一,您九十二岁了!”父亲点了点头,开始吃新年的饺子。
过完了春节,父亲的病反反复复,有几天又不能吃饭,只好靠营养液(一公斤)补给,从下午三点一直输到晚间十点才结束。我在旁边守着,双肘撑住床栏,凝视着一滴滴的营养液通过液带溶入父亲的血管,期待这些宝贝似的药物发挥作用,让他能够好起来。父亲睡着了,嘴巴一张一合均匀地呼吸,脸色红润红润的。阳光和煦地从窗外照进来,他脸上的毛细血管一丝丝充盈饱满。但是父亲被病魔折磨得太久了,眼窝深陷,颧骨突起,本来就很长的眉毛更显出长了。
营养液发挥了重要作用,医生说可以伴随着给父亲吃一些菜汤之类的流食,在我们劝说下,他勉强喝了小半碗面汤。看见父亲第一次吃这么多,母亲、我和弟弟、弟媳们都很高兴。
父亲真的太消瘦了,血管又脆,留置针头总是跑,两只胳膊都扎遍了,只好扎到脚上。脚又显凉,就买来暖水袋垫在脚下,这样才温热一些。父亲咳嗽更厉害了,频繁剧烈,满脸通红,咳不出来时我们用餐纸帮他掏,到后来只有借助吸痰器了。我不能看父亲咳痰的情形,一想到他骨瘦如柴地蜷缩在床上痛苦呻吟,奄奄一息,我的心就很疼很疼,实在不想让他再受这份罪。每一次离开病房,我都有那种生离死别的恐惧,第二天看到病床上的父亲气色尙好时,又倍加珍惜,信心满满,总幻想着父亲的病能够好起来!
父亲后来又加添了新病,帮他翻身时发现有血迹,还以为便血,请来医生才知道是褥疮,是纸尿裤不透气所致。用盐水给患处清洗干净后贴好药膏,护士长叮嘱要侧卧,两小时换一下位置。我和二弟买来气垫放到父亲身下时有些踌蹰,他瘦骨嶙峋的,骨头都快刺出来了,长时间侧卧如何承受得了?不过第二天父亲就离去了,没有再遭受翻身之苦。
父亲的病主要是肺部肿块和房颤引起,第三次住院时诊断为肺部感染,又发现持续房颤(上次是间歇)。我在百度上搜其症状:心悸、眩晕、胸闷、咳嗽、下肢浮肿。这些症状父亲均有,可想而知他遭受的痛楚。心律过快时就推一支强心剂,缓解他的病痛。在此期间,几次去找李主任,他理解我的心情,同意积极治疗,想住多久都行。我担心的是一旦回到家里,眼睁睁看着父亲受罪却束手无策,在医院起码有抢救措施,能减少父亲的痛苦于万一。输液十多天,医生建议停一停观察几天。可能是所谓的“回光返照”吧,父亲反而吃得好,人也精神,病好像去了几分。正月十一日晚上,父亲和我们说了许多的话,还吃了半个草莓,午夜时分,父亲问几点了?母亲回答两点了,他安然入睡,第二天早上就再也没有叫醒他。我亲爱的父亲就这么丢下母亲和我们一大家子人,独自远走了!父亲生前是清醒的,走的时候也是平静的,他没有受多少苦,我们心中有些许的安慰!
父亲在重病期间,我们兄弟三人轮流侍候,母亲更是寸步不离,他最亲的人都在身边陪伴着他,九泉有知,他应该是欣慰的。但是给我们却留下了无尽的遗憾,父亲在河津住院的事我没有给村里人说过,总想着他的病能好,开春就能回去。正月初四那一天,我本家的堂弟怎么知道了,只身搭车来医院看望父亲,他远在西藏工作,难得回来一趟,站在病床前,我问父亲“您认这是谁?”父亲转过脸来望住堂弟说,“忍……孝”(堂弟父亲名字),我给父亲说“斌斌来看您了!”父亲微微点头,眼角渗出一大滴清泪。父亲去世之后,我的小叔虎虎扑倒在灵前,说他没有赶上见他哥一面。我悔恨难当,父亲在世的时候,怎么就没有想到把他想念的人请来和他见最后一面呢?
我和父亲做了六十三年的父子,他缠绵病榻三个多月,我和他朝夕相伴,泣泪相守,这是我有记忆以来和他共处最长、最珍贵的一段时光,即悲切又美好,这份记忆将永远镌刻在我心灵深处!
(责任编辑 杨志强)
推广团队
平台顾问:
李清水 运城市文联党组书记
李云峰:运城市作协主席《河东文学》主编
本刊主编:谭文峰
平台策划:高亚东
小说编审:张 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散文编审:杨志强
微信号:yzq13734283479
诗歌编审:姚 哲
微信号:8913480
图文编辑:闫 红
微信号:yanhong6033
小说投稿:3295584939@qq.com
散文投稿:3118633192@qq.com
诗歌投稿:3474682901@qq.com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