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怀明:《国外学者论中华曲艺》
《国外学者论中华曲艺》,苗怀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1月版。
内容简介
该书首次以丰富翔实的文献资料,从交流演出、文献收藏、作品翻译、学术研究等多个层面对中华曲艺在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的传播和影响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归纳,并摘录海外著名汉学家有关中华曲艺的精彩论述,对中华曲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书后附录汇集海外及中外曲艺交流的史料,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目 录
绪 论 中国的曲艺,世界的瑰宝
第一章 亚洲地区的中华曲艺传播与研究
第一节 亚洲地区中华曲艺的演出与传播
第二节 亚洲地区中华曲艺文献的收藏与著录
第三节 亚洲地区中华曲艺的整理与研究
第二章 欧洲地区的中华曲艺传播与研究
第一节 欧洲地区中华曲艺的演出与传播
第二节 欧洲地区中华曲艺的收藏与著录
第三节 欧洲地区中华曲艺的翻译、整理与研究
第三章 北美地区中华曲艺的传播与研究
第一节 北美地区中华曲艺的演出与传播
第二节 北美地区中华曲艺的收藏与著录
第三节 北美地区中华曲艺的翻译、整理与研究
第四章 世界其他地区的中华曲艺传播与研究
第一节 世界其他地区中国曲艺的演出与传播
第二节 世界其他地区中国曲艺的翻译与研究
第五章 研究中华曲艺的汉学家及海外民间组织、演出机构
第一节 研究中华曲艺的海外汉学家
第二节 国外有关中华曲艺的民间组织及演出机构
第六章 国外学者中华曲艺观点萃编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分论
结语
附录一 国外学者中华曲艺研究著述要目
附录二 中外曲艺交流活动编年
参考文献
后记
后 记
完成书稿,并没有如释重负的轻松感,反而觉得意犹未尽。说意犹未尽并不是说这本书写得很畅快很顺利,恰恰相反,这本书写得异常艰难,进度很慢。尽管在动笔之前就知道不好写,但艰难的程度还是超过了我的预期。
汉天回山崖墓说唱俑
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资料难找。别说在国外,即便是在国内,曲艺研究如今也是个冷门,远不能与同属通俗文学的小说、戏曲相比,否则也用不着那么多有志之士去呼吁建立曲艺学了。至于国外,这更是个很少有人问津的领域。因此要写这样一本书,首先就面临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难。到目前为止,学界还没有人做过类似的工作,现有的资料很难支撑一本书的分量。
第二,资料阅读困难。因为小书写的是中华曲艺在全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收藏、传播、接受与研究,可以想见,涉及多个语种,而笔者没有那种精通多国语言的传奇本领,也就英语学了一些年,能看懂一点。日语学过半年,连蒙带猜,能勉强看一点。至于其他语种,比如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之类,就完全是个睁眼瞎。而国外曲艺研究的成果本来就不多,被翻译过来的,更是少得可怜。
易德波编《中国说唱文学》
也正是为此,撰写这本小书更多的时间花费在查找资料上,书的厚薄完全取决于掌握材料的多少。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至少国内能看到的材料基本穷尽了,国外的也就个人所能,尽力搜罗,即便如此,小书也只能写成这样薄薄的一本。一般读者阅读正文即可,相关研究者倒是可以认真看看小书的注释和附录,相信可以从里面找到一些学术信息和研究线索。
虽然成书过程相当辛苦,但这本小书笔者还是很乐意去写的。近些年我个人的研究方向从小说转到戏曲,再从戏曲转到曲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自己越来越意识到,学科过细的条块化分割使人变得狭隘,这会影响到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而要想在研究上取得突破,必须建立大的俗文学观,将小说、戏曲、说唱打通,纳入到一个大的俗文学体系中进行观照。在俗文学的研究中,以曲艺最为薄弱,还有很大的学术空间,值得深入开掘,这将是未来的学术增长点。
作者在国际说唱艺术联盟年会上发言
感谢中国曲艺家协会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没有他们的督促,撰写这本小书可能是几年之后的事情了。曲协领导董耀鹏多次过问书稿的进展情况,曲协的张鑫、管宁两位更是从不同角度提供种种便利和帮助。
要感谢的还有李奎、林汉聪及我的学生王文君、王子成、李文辉等,他们或提供资料,或帮我翻译。所有的关心、鼓励、督促和帮助给这本内容本有些枯燥的小书增加了许多暖意,使它成为一本有温度的小书。
还是回到意犹未尽这个话题上来吧,完成书稿不过是暂时告一阶段,将来随着资料的增加,还会进行一些增补。此前,笔者已写了一部《说唱文学文献学述略》,加上这本,已经写了两部有关曲艺的专书,算是进入这个学科的投名状吧。这两部小书的内容都是基础性的,希望能为曲艺学的建立增砖添瓦,为大家提供一些学术信息。
作者所撰《中国古代说唱文学文献研究史论》
今后肯定还会继续再做下去,比如编集《中国学者曲艺研究论集》、《国外学者曲艺研究论集》、《说唱文学版刻图录》,撰写《中国说唱文学史论》,等等,至于最后能做成多少,看情况吧。
2019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