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都挺好》才明白:真正的亲人,只有一种

这世间,有血缘关系的,不一定是亲人,而没有血缘关系的,也不一定就不是亲人。

传统观念中,亲情是再自然不过的与生俱来。

其实不然。

“亲情”和“血缘”并没有必然联系,血缘关系再近,如果没有了亲情,只会比陌生人更冷漠。

电视剧《都挺好》中,明玉从小就被母亲苛待,被父亲无视,被哥哥欺负,根本没有她的立锥之地。

早晨起床,两个儿子的早餐是火腿加鸡蛋,明玉是一碗泡饭;

二哥回家,妈妈舍不得让他干活,却吩咐明玉帮他洗衣服;

大哥出国读书需要钱,妈妈二话不说卖掉了明玉住的房间;

明玉委屈,多次理论,可是母亲都没有让她如愿。

二哥大学毕业想去旅行,妈妈说“我赞助你”,明玉想要1000块参加集训班,却得到一句:什么班啊,那么贵;

明玉为了考上清华,想参加强化班,妈妈说:“我都给你安排好了,去上师范,不花钱。”

明玉痛哭流涕地求父母支持自己的梦想,父亲装聋作哑,母亲直接就是一巴掌:“把你养大,我们还对不起你了?”

更过分的是,明玉发现家里没钱给自己交学费,却能给二哥买房结婚,她回家质问,母亲却说:

“你是女孩,我养你到18岁,你就该自己出去养活自己了,不惯着你。”

在这个家里,哥哥们有的她没有,哥哥们不用干的活她要干,不管她多努力,多优秀,都没用。

18岁那年,她终于选择和家里决裂,一个人出去打拼十年,这期间没和苏家的任何一个人联系过。

值得欣慰的是,她遇到了她的师父。

她把师父当做亲人,最终在自己的努力和师父的指引下,功成名就。

这世上,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心头肉。

有血缘的也不一定是至亲,而仅仅是被基因捆绑在一起的无奈关系。

真正的亲人,不是靠血缘关系决定的,而是以待你的心决定的。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血缘亲情。

人们也觉得,但凡沾上“血缘”两字,就有“相互帮助”的义务。

其实不然。

电视剧《都挺好》中,明玉从小没得过一丝爱,可母亲的葬礼、墓地,全是她出的钱。

可大哥看到苏明玉在葬礼上一再地打电话,反而责怪她母亲出事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在身边?

二哥则骂她:“你有什么资格参加妈的葬礼?有几个臭钱了不起,给爸妈花点钱怎么了?”

明诚甚至因为老婆失业,将明玉一顿暴打。

苏父衣服破破烂烂,明玉带他从里到外换了个遍,可他还在“防着”明玉,偷偷把存折给了他偏爱的大儿子,让他保管。

但讽刺的是,苏家人一有事儿,就找明玉帮忙解决。

电视剧中,最终结局是大团圆,但在小说里,结局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

明成并没和明玉和解;明哲选择回美国;明玉也没有选择原谅;苏大强跟保姆在一起了,依然很抠。

他孤独一人在家吃年夜饭,结果吃坏了肚子。

他打电话给明哲,最后明玉把他送进了医院,但心里想:

“与苏家人的关系避不开,但亲情是捡不回来了,大家淡淡如水地交往吧。”

我们总认为,只要有血缘关系,那就是亲人。

其实不是。

家庭伦理剧《以家人之名》中,尖尖、凌霄、贺子秋之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他们之间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地生活在一起。

有人说,我曾经以为有血缘是最亲的,事实却让我明白血缘跟亲情没有一点关系。

的确,这世间,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无条件地爱子女,有些父母子女之间也存在着算计、压榨和道德绑架。

真正的亲人,不是血缘决定的。

有血缘关系的人,不一定能成为家人。但互相珍惜彼此爱护的人,一定可以。

这世上的亲人只有一种,那就是关心你心疼你的人。

在中国,“血缘”被赋予一种魔力。

但我想说的是,有些人不管和你有没有血缘关系,都是你的亲人。

小说《都挺好》中,明玉接苏大强出院的时候,心想:

“我已经不再是一个人了,有很多人那么爱我,天冬,小蒙,老蒙,还有柳青……他们对我那么好,我也要好好报答他们。”

什么是亲人?

那些生你不养、生你不管的人,不是亲人;那些折磨你、压榨你的人,也不是亲人。

而那些关心你疼爱你照顾你的人,才是亲人。

血缘关系不是维系亲情的唯一手段,最亲的人不一定是亲人。

明玉最让人羡慕的拥有,不是财富,是师父。

她的成就,离不开师父蒙总。

师父对她有知遇之恩,再造之恩,还有爱护之情。

除此之外,石天冬也让她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

明玉被明诚暴打住院,身边人都以“都是一家人”的道德观念绑架。

即使她以“他打我的时候怎么没想到我们是一家人”进行反驳,也没有人关心。

而只有石天冬站在苏明玉这边,支持她,说:“我支持你,支持你走法律程序,不要因为他是你二哥就心软。”

人心对人心,你亲我就亲。

这世上的亲人只有一种,那就是关心你,心疼你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