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电子版:高校书记校长要成为办学治校的“大先生” ——四论重视和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2021-06-17 

  一位好书记、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蔡元培之于北京大学,梅贻琦之于清华大学,张伯苓之于南开大学,吴玉章、成仿吾之于人民大学,都有力地说明,一位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有人格魅力的书记、校长,对于一所学校形成良性的管理机制和深厚的校园文化至关重要。我国高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书记、校长要深刻认识岗位的特殊性重要性,按照政治家、教育家的要求,努力成为办学治校的“大先生”。

  高校书记、校长要成为办学治校的“大先生”,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具有一些共性特征,比如雄厚的办学实力、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良好的国际声誉等,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每一所世界一流大学也都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大学文化。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中国的大学产生发展于中国的土壤和文化中,必然要带有中国文化的深刻烙印,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群体,屹立于世界一流大学之林。高校书记、校长要深刻把握教育规律、大学发展规律,善于在扎根中国大地办学中创新教育理念和思路,更好带领大学依据社会需求、历史积淀、自身优势等因素,选准方向、聚焦主业,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高校书记、校长要成为办学治校的“大先生”,切忌搞短期行为。一所大学的发展,不能以招收更多的学生、争取更多的经费、出更多的论文为目标。如果贪大求全、盲目扩张,一味地上项目、铺摊子,甚至在全国各地布局大量合作平台、创新基地,一定会分散原本有限的优势资源,不利于产出重大原创性成果。办好一流大学,要在提质、深化发展上下功夫,统筹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有选择性的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把学校传统的优势学科专业做强,把国家战略急需的学科专业做精,把新兴交叉融合的学科专业做实,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协调共生的学校发展模式。

  高校书记、校长要成为办学治校的“大先生”,应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校管理做的是知识分子工作,书记、校长要海纳百川、宽容谦和,善于运用沟通、协商、谈心等方式做教师的思想工作,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为教师提供更多帮助。要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在大学治理中的作用,形成“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治理格局,释放办学活力,激发办学动力,提升治理能力。要构建“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理顺高校与政府、高校与社会的关系,为高校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跨入新时代,我们需要更多办学治校的“大先生”不断涌现。这既需要高校书记、校长的自身努力,也需要党和国家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培养,为其发展创造有利的土壤。促进高校书记、校长的成长,需要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长效机制,完善高校领导的选用管理机制,加强高校干部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间的交流,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高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