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价格和质量的关系及相关问题讨论(下)

上一节分析,让大家可以知道优质菌种必然高价的道理,那么与之对应的是,低价菌种是否劣质?这个就有点无定论,但至少可靠性和稳定性方面,不能对低价菌种太多期待。而且,所谓优劣也是相对的,低价菌种如果是低成本但不是低技术,那还不会太差。但这一点并不存在什么界定因素,主要看技术发挥,但如果技术上能够保障,就是低成本,也没有理由总卖低价,谁也不会嫌钱烧手,短暂抢市场可以,长期优质低价不可能。菌种到底好不好,菌种老板自己心知肚明,能用低价抢市场,这种人要防备,但劣质的菌种企业,也可以用抢市场的理由粉饰自己。
但优质优价这个话,绝不能反着推,不能说高价菌种一定优质。
给菌种定高价,基于成本原因的是不得已,毕竟价格高了市场竞争力会下降,但高成本也不见得都是有意义的。我们前面说过无形成本的两方面,但没有谈管理成本和销售成本,这一节就谈谈这两方面。
菌种企业是技术密集型的,人员往往不是太多,管理成本,相差也不会太大,如果和其他食用菌生产企业一样,技术管理一人担当,也没啥大问题,甚至更为高效,不过企业越大,这类成本肯定越高,但如果随着规模增加而摊算,管理成本的差异不会明显。而且规模化后,人员和采购效率效益都会更好,基本上可以抵消企业规范的管理成本增幅。
销售成本方面最大差距在于销售距离和提成。
因为销售距离带来的成本,当然是运输和装卸,但装卸通常会双方各自消化,而距离差距就尤为突出。近距离的用户上门提货,这方面成本就极低,而且用户很可能也愿意自己提货,并不会在乎这一点费用。远距离销售(100km之外),就很难避免这方面的费用了。所以有些企业就会提出运费另计的销售方案,这个方案也还是有可行性的。所以不构成主要差距,小企业更灵活,服务更主动,有时候也喜欢主动上门,但也限于合适的距离。
销售提成,就是一个很大差距的东西了。越是名誉好的菌种企业,销售难度越低,业务量也容易做大,提成比例自然也越低。名声持久的,甚至可以固定队伍工作,而不考虑提成,销售工作主要是发货和押运,获取订单成本极低。中国目前似乎没有任何一家菌种企业能够做到这一点。
但是,制作水平不行的菌种企业,也可以把销售水平提高,这个所谓的销售水平,就是高比例提成了。
在高比例提成下,销售员往往会无原则的吹嘘,如果也有些硬件条件辅助,还是相当有欺骗性的。这样一来,菌种企业也是一种高成本,不过是无关质量的高成本,如果按照这样的高成本定高价,就不可能是高质量了。
当然,出现高成本还有一个方面,那就是大规模广告。
食用菌行业的从业人员,特别是普通菇农,是比较封闭的,所以很迷信广告。我估计中国其他任何行业的广告,都不如食用菌行业的广告有效。例如江苏盐城那个爱菲尔,明明就是个电焊工团队,三下两下广告吹乎,就成了菌业设施专家,什么防火墙都吹出来,防火倒是真的,那不过是选板材的事情,设计施工根本是乱弹,屡屡被工程纠纷搞的灰头土脸,却不妨碍人家在某些要钱不要脸的媒体上面大作广告,而且真的能骗人一时。

某些菌种企业的广告成本,照样是很舍得的,但制作菌种的成本,却未必舍得。有些企业花钱请人规划设计,最后却并不按照设计规划干,请人的目的也异化成为借人家招牌,相当于另类的广告。

所以,我们广大菇农、菌种用户,一定要深入了解菌种企业的底蕴,才是选择菌种的最佳思维模式。并不是好企业就没有问题,而是好企业的问题与不好企业问题类型、严重性、概率、乃至处理都完全两个风格。

回头说到大家经常吊在嘴上的老话:
“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这个话,大体上没有问题,但动不动说“物美价廉”,那就扯淡了。
但是每一句话都不可随便反推,要是说不便宜即好货,那是大错特错,同样,说差货一定便宜也不一定,有人贪得无厌,明明货色不行,也买高价,卖不出去就吹出去,这种才可怕。
所以了解企业的方方面面,也自然应该包括他销售机制方面的问题,如果每袋菌种提成0.1~0.2元,那是正常劳动。东北有个哥们叫侯开文,据说两口子推销黑木耳菌种能趁二三十万元收入,但人家那是量很大。如果提成达到每袋0.5元甚至更多,你就要提高警惕了。
不过这些东西都是某些菌种企业的“秘密”,要了解也得费些功夫。菇农业余时间,多看看文章,上上网,认识些人,管管“闲事”,其实对自己也有好处的。

(全文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