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菌业,小心反智思潮!(下)
当然不可以拿贵州的状况说事,因为贵州压根就是瞎搞,好设备没有搭配人的合理使用,就是真的浪费,所以贵州的情况不能证明先进设备没有优势,如果这位不服,可以去贵州尝试尝试,那里非常缺人,如果去贵州能够做好,不仅自己能够有个好的待遇,还能为出了臭名的师傅挽回名誉,如果需要,我也可以帮着介绍地方。这样我们还可以经常见面,切磋切磋呢!
事实上,选择制成品高压灭菌器,比自制常压灭菌成本的高出部分,对于企业化生产来说,不是什么高占比的投入,而稳定均一及可靠高效,则是常压灭菌模式无法望其项背的。但我们并不强求一般农户使用这样的设备,微压设备才是农户比较经济合理的选择,甚至企业也同样适合使用,但自行制造大型微压设备,也存在安全和耐用性的问题,向专业制造商定制,比高压设备节约的费用也低不了太多,但仍旧比常压灭菌投入高不少。
低投入增加风险,难道会是更加先进的么?
所以,我只能阴暗的猜想一下他的心里,有两种动因在驱使他做出这样的表述。
其中第一种和前一位一样,是道德型反智,总觉得这些有钱的老板(也包括扶贫款支持的企业)太欺负人了,弄得很多人(实际上不多,主要是技术水平很低的那些,当然包括他本人那样四处干的类型)活不下去或者活的不好。
第二种动因则是有点拿不出手,那就是因为在他的经历里,极大可能还没有机会使用高压自控灭菌器,或者没有掌握好使用操作,这个事情对于一个自诩为“技术工作者”的人,实在是不好意思,所以不得不在面对人家的设备条件的时候表示不屑。但这个显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如果老板买了这个东西,不会因为你不喜欢而闲置,而老板决策买不买这个东西,也很难听信一个初级水平甚至不够的人的意见。
但这位很有意思,那天他在上一节回复我说他使用高压灭菌的时候我没见过高压锅(后来他删除了这句话,所以我只记得他的大概意思),结果我只好说我搞食用菌的时候他没出生,有朋友觉得我有点突出河南了,但实际上,河南是被这些小朋友和四大忽悠之流弄突出的。
如果是这样,那就有点酸了,不过我认为酸在心里不如说出来,说出来让人评点一下,还是有利于他自己进行再思考的。
第三位倒没有表示反对,而是满足于他正在使用的模式,我们玩笑说,那就是个大蒸笼。
我们没有争论,但他的状况多少有点表现满足,令我还是觉得有必要顺便表达一个忧虑。
河南省是中国最大的香菇生产省,目前占全国香菇总产量的1/4多,当然这不包括贵州的宣传数据,贵州的实际数量不超过全国总量的2%,这还是三年连续扶持之下的结果,并且包括了威宁雪榕的数据。
作为一个产业大省,河南香菇业目前有两个最大的潜在危机,但我和河南菌业的上下都有联系,感觉真正意识到这两个危机的人并不多。
这个两个危机恰好一个就是常压灭菌,另一个是窝口菌种。
在过去的2018-2019年香菇产季里,河南既是香菇生产大省,也是损失大省。虽然从损失比例上说远远低于贵州,但与河南的香菇第一省身份有所不符,所以我认为称之为危机是毫不过分的。
该年度我遇到的最严重的菌种问题,是四十万棒几乎全军覆没,由于涉及到个人的巨大损失无法承受,我就不披露具体细节了。但这个事情就是在我三番四次强调反对使用窝口菌种的地方发生了,后来有关方面和政府请我前往鉴定,毋庸置疑的问题出在菌种上,这个菌种产地及相关人士均是河南的。
除此之外,其他地方也陆续收到不同规模不同比例的类似情况,前些日子写《停不下来:贵州告急之四》里提到的也这样的情况,显著的单一杂菌污染为主的大规模事故,是窝口菌种问题的突出表现。
而更为分散不被重视的问题就是常压灭菌,我们知道,常压灭菌实际上环境气压基本上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而且还有具体条件和气候影响,如海拔、气压波动、温度变化等,所以常压灭菌的效果常常比经验理想中的效果要打折。
常压灭菌长时间的灭菌过程,虽然不一定杀死全部细菌,霉菌是肯定不存在了。如果略微打折一点那就是细菌成为必然存在的潜在问题了,这个问题如果掌控得好,可能不会暴露,而掌控略有失误,就会爆发比正常状况严重得多的“烧菌”现象。关于这个内容,可以参考《烧菌原理、应用原则及其他(4)》,我就不在本文重复这些东西了。
对于河南香菇产业来说,数量提高的空间已经基本上见顶,重要的是质量提高效率提高和产量水平的稳定,如果没有重大的突破性进步,这两个方面将是最有影响的。而任何同样的问题,在河南来说,都会比其他地方重大的多,所以我认为,重点突出河南菌业,也是相当于敬告全行业,并非什么特别针对河南。
如上三位,虽然不能说有什么恶意,但其反智的本质都一样,而据我了解,这种想法在河南还是相当有市场的,如果这样的想法成为主流,对于一个技术和市场都趋于成熟的主产区省来说,难道还会有更加危险的东西么?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