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不可能的培训班
近期有网友提出希望我办培训班,其中有两个题目他们觉得比较需要的,那就是制种高级培训班和工厂化培植技术高级培训班。说良心话,这两种培训班都很来钱(十天半个月每人收个五六千),我也真的缺钱,如果是以鄙人的信誉招生,估计也不难。不过鄙人的信誉,恰恰是来自真实,不说假话,所以再想钱都得老老实实交代,这样的培训班都是忽悠,现实中是办不了的。而且,即使办了,会不会对学员有用呢?作用肯定也不大!因为很多方面的个人成长,根本不能依赖培训班,培训班只能教些规规矩矩的层面的东西,而实战起来,那是完全不起作用的,得理论实践沟通紧密,阅菇无数,才能应对无法预料层出不穷的问题。
正常层面的公开的东西,缺乏细节,实际上只是基础,要达到做好的境地,自身的提升与培训是无关的,交流才是重要的,而交流这个东西,必须自己也有拿得出去的东西作交换,才会有交流所得。真正的心得,是不会用来培训的,那等于是培训对手,这不符合逻辑。同时真正的心得用于交流时,是在某个范围结识同等级的人士共同超越低层次的同行,所以叫结盟,而不是培训对手。
制种的基本技术,几乎任意的一本食用菌书籍里面都有,无需培训班,而某些特殊新技能,通常都是设备使用问题,这个设备厂商会培训使用,无需花钱去培训。实际上我们知道,某些培训班为了凑数,在讲一点点新东西的时候,附带了一大堆其实随处可见的东西,无非是凑满日期数而已,免得人家说收了高额培训费没有内容。
菌种制作方面曾经有人办过几期,现在似乎偃旗息鼓了,因为实在没有市场,如果说有市场的话,那就是没效果,否则应该继续才合乎逻辑。
为什么菌种制作不能办培训班?很简单,因为做菌种的高级目标是做“好菌种”,而不是做“不坏的菌种”。要会做“不坏的菌种”的话,有两本参考书,加上我现在讲的关于污染控制的这些内容,基本上就够了。而做“好菌种”的前提,包括配方、保藏复壮、筛选、原材料处理等一系列秘而不宣的东西,每家各有心得却都不说出去。首先不论是我还是别人,不可能掌握很多菇种的秘密配方,我已经掌握的,可以免费给特定朋友,但不会收费培训,那样会很快天下皆知,那就没有意思了。摸索好的配方和流程处理不容易,传播只要几分钟,所以培训这种内容的事情没有人会干。传出去了,就无法禁止别人的拷贝。
而菌种作为一个特殊的过程生产,目标是保持优良种性,具备强健活力,而成本基本上不必考量,这和最后生出菇产是不同的,所以关于一般生产的配方显然和制种配方不同,我曾经有做过这种高水平菌种与别人较劲的经历,结果是人家不得不服。而这个目标能不能实现,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本人专业工作做了三十年,才积累了几个菇种的配方和优良的制作流程,当然也是不会通过培训班去传播的。
工厂化生产的“高级培训班”,更是一大笑话,工厂化的真正原则只有一句话:“提供人为控制的所培植菇种的最佳条件”!这个尽人皆知,但一方面是控制的能力,如果硬件的控制能力有缺陷,这个再培训也没有用。另一方面,就是最佳条件是要最后从产量质量方面才能确立,实际上培植的时候不会一个品种用到头,中间改换品种的观察熟悉过程,也是不可能培训的。
还有一种问题,那就是环境气候影响,理论上工厂化能规避环境影响,但这是通过两方面来衡量。一个是设计,另一个是环境差度,外界环境差度大了,或者设计能力不足,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实际上中国目前的工厂化模式,都无法完全规避环境变化影响,能够真正规避环境影响的模式是高耗能的,在中国,能源成本是主要成本之一,所以好模式也有软肋,这也是培训无法解决的问题。
另外还有两个有力的例证:
第一个例证,是一个做得很好的技术换厂子后,需要时间去适应改变,技术水平无法立竿见影,甚至根本无法达到原来水平,比如张引芳女士,在丰科的表现和在光明森源的表现,就差距比较大了,这证明没有什么既定的死条件可以作为培训基础。
第二个是从星河到雪榕,都有分厂的生产差异,难道人家的内部培训效果还比不过这种培训班么?难道老板故意让某分厂做差些么?应该都不是,因为这还涉及到具体技术人员的天赋能力。
所以,关于这样的两个类型的培训班,我是不能办的,那些声称可以办的,无论什么资质的人讲课,都只能是教些老生常谈,我不好说大家不要去,信不信由你,亏了告诉我一声,我还是会予以同情而不会落井下石笑话你的。
最后告诉一句,为什么很多企业不让员工跨车间工作,因为也都是为了核心技术的保密,这种东西,人家会培训么?正在做的都不愿意培训,不在做的能培训出多好呢?
一串问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