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季占军(三a)

三、季占军和杨春雨懂多少病毒知识
季占军忽悠菇农的方法,只是利用菇农的知识欠缺,在别人不懂的方面胡说,而不是他懂多少,他们这种类型的人口头成天使用“研究”两个字,其实不是科学研究,而是琢磨忽悠的方法。从科学角度分析季占军,他就是白痴。这一节就用较多的篇幅分析季占军的关于病毒的知识水平。
首先必须承认的是关于病毒我也不懂多少,这并不丢人,因为对我们才是食用菌工作没有多少必要性。食用菌专业也罢、生物学专业也罢,就是一般的微生物专业,对病毒这方面的知识都不会有太多的内容教育。而病毒学的研究应用主要是针对人的,这就是免疫学的一部分了,所以只有大学本科毕业以后,进入相关领域的人,才会接触足够多的病毒知识,而且专业病毒研究机构大多数是医学方面的。
季占军杨春雨显然不属于这方面的高才,而且连成为高才的可能性都不存在,因为病毒学总体是实验性的东西,实验性学科的一大特点是基本上不能自学,可以自学的永远是写出来的文字,而生物学本身就难以自学,宏观生物如动物学植物学都很难自学,何况是不使用仪器设备就根本看不见摸不着的病毒呢。季占军作为一个专科生,根本就不太可能懂多少课堂以外的病毒知识,他的经历从来没有进入专业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从事病毒学学习研究的成分,他自己所承认的师承,据我所知是没有高教学历的人士,学历比他还低,算是实践派吧。季占军毕业后,一直在为稻粱谋,从未有与病毒学相关的进修经历。
至于杨春雨,那更是一大笑话,也许以后也要扒拉扒拉这位季占军的亲密战友和不离不弃的猪队友。此人似乎连专科都没上,本来也是一乡下老实孩子,不知道是不是跟季占军以后学会了穷吹喇叭,这个有待进一步调查。
但揭穿季占军杨春雨之流的病毒欺骗噱头,并不需要太过专业的高深知识。
现在我们且分析一下几个众所周知的病毒学常识,以及季占军们是如何违背这些常识的。我记得季占军说我是百度出来的文章,我也不否认有时候需要百度,不过季占军肯定既没有分析总结,也根本没有注意到另一个事实,那就是我如果百度了,会采用引用表述或者截图方式,承认百度来源,而不是像他季占军那样,百度了既不加引号也不说明,就当是自己的东西发出去。
常识性的东西,使用百度的内容,相对来说错误不是很多,而且人人可以核实,作为一般性证据,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所以以下内容的主体也是根据百度的基本介绍撰写的。
1、细菌和病毒有多小
做食用菌的概念,污染主要是霉菌与细菌,霉菌肉眼可以看得见,而细菌肉眼看不见,比较典型的作为研究对象的大肠杆菌,需要在显微镜油镜(1000-1600倍)下勉强分辨,细菌的大小差异很大,芽孢杆菌和一些鞭毛细菌可以在普通显微镜的高倍镜(400-640倍)下清楚分辨,在低倍镜(100-160倍)下勉强分辨。细菌的大小不一,直径介乎1-10微米之间,体积差异可以超过1000倍,其平均直径约为5微米左右。
而病毒同样大小不一,虽然有极端大的病毒比最小的细菌大的特例,但一般来说,病毒的平均直径仅约细菌平均直径的百分之一,也就是病毒平均体积仅细菌平均体积的百万分之一。
杨春雨在《菇友》公众号1017年10月12日的文章底部有一小段内容这么说:

他们的故意错误是把可能当必然,这个后面讲,把存在当必然危害,这个就可以吓唬消费者,错别字之外,还有非常明显的概念错误,即“寄生性病毒”,请问杨春雨,有“非寄生性病毒”吗?
最好笑的是季占军又被杨春雨打耳光,他在我的文章里说:

有意思啊,杨春雨说看不见不等于不存在,这没错,但季占军“检测病毒有一个显微镜足矣”,岂不是说他能够看见病毒?这个玩意如何自圆其说呢?虽然严格的病毒检测也并非一定用电子显微镜,而是用其他间接方法证明病毒的存在,但是无论如何却找不到仅仅使用普通显微镜就可以检测到病毒的方法,季占军的发明相当于马季的相声,上嘴唇着天,下嘴唇着地,中间根本不要脸皮。马季也有一个季字。
季占军的说法,在某种程度上并非信口开河,而是本来就不太明白病毒到底有多小,比没上专科的杨春雨还要不明白。而且大凡能够通过普通显微镜观察到的特殊病毒,那又通不过一般滤菌层,季占军是研究巨型病毒吗?
2、病毒有多可怕
同样是百度来的病毒概念这样说:“病毒的概念可以是:病毒是代谢上无活性,有感染性,而不一定有致病性的因子,他们小于细胞,但大于大多数大分子,他们无例外地在生活细胞内繁殖(注意,这就是寄生性了),他们含有一个蛋白质或脂蛋白外壳和一种核酸,DNA或RNA,甚至只含有核酸而没有蛋白质,或只有蛋白质而没有核酸,它们作为大分子似乎太复杂,作为生物体它们的生理和复制方式又千姿百态。”
这个概念告诉我们,有病毒不等于危害,至少不是所有病毒都有危害,或者说危害某种细胞生物的病毒是特定的少部分。比如流感病毒不会引起蘑菇的问题。
这一点用到食用菌生产里就是说,虽然菌种携带病毒的可能性较大,但一定带有危害真菌菌体的病毒的可能性并不大,带有某些针对性病毒而且被感染的机会又更小,感染了却不表现危害的可能性必然还要小。延伸的结论应该是,没有任何不良表现的菌种,可以视为无病毒,因为这个“无”是“无影响”的意思,而不是“不存在”的意思。同样的概念也包括“无菌”,我们食用菌使用的常规灭菌方法,也是不一定杀死所有细菌的,某些嗜热菌是有极大可能存活的,但没有人会说这样的结果是灭菌不彻底,因为那些特别耐热的细菌常温下不活动。
所以,有“病毒”不等于有“有害病毒”,更不会等于感染菌种的特殊病毒,用一个大范围概念的存在事实(外延),替代某些特殊存在概念(内涵)的虚假,这样偷换概念相当于放大危险的可能性,这就是恐吓买种农民的一个手法了,季占军团伙的手段比魔术还复杂。最恰当的比喻是:用“有人”的说法替代“有坏人”的说法,这居然也可以吓到人。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