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陵墓出土,竟发现了21件口含玉,揭露汉代诸侯的一个秘密

按照古代礼节:“天子含实以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玑,士以贝,庶人以谷实。”在清理曾侯乙陵墓时,专家们共发现21件口含玉,但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经过研究,竟揭露汉代诸侯的一个秘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1977年9月,湖北擂鼓墩需要扩建一座厂房,擂鼓墩7组的20多位村民接到任务后,就开始用工具挖土,可挖掘的时候,有位农民觉得不对劲,因为在距离地面约两三米深的地方,他们竟发现20余件青铜器,但因为缺少基本常识,他们并未在意,而是继续动工。

1978年2月,农民突然挖到大量两米多长的长方形青石板,碰巧县里派一位搞文化的人员来现场,他看到长方形青石板,以及施工队队长说挖出的青铜器后,他立即想到陵墓,所以赶快联系当地的文物管理部门。

考古工作人员接到消息后,带着专业的考古工具赶到现场,经过实地勘察,他们确定该地存在陵墓,并决定对陵墓进行保护性发掘。

随着考古工作的有序进行,墓主的身份也逐渐浮出水面,他就是曾国的君主曾侯乙。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曾侯乙去世的时间大概是公元前433年,死亡的年龄约为45岁。在曾侯乙的陵墓中,工作人员出土大量珍贵物品,比如:曾侯乙编钟、四龙曾徽、十六节龙凤玉佩,但在整个考古过程中,最令人惊奇的文物竟是在曾侯乙口中发现的,这些物品究竟是什么呢?

清理曾侯乙遗体时,一位年轻工作人员发现曾侯乙的口中含有玉器,最让人感到吃惊的是,这些玉器竟有21件,它们分别是:玉牛6个、玉羊4个、玉猪3个、玉狗2个、玉鸭3个、玉鱼3个。

古人认为葬玉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保护好尸体,而将玉石制作的玉琀放在逝者口中,可以保障逝者体内的精气不外泄,从而达到尸身不腐的目的。

随着朝代更迭,丧葬礼仪也发生改变,发展到后来,竟出现“九窍玉” 。“九窍玉”指的是塞住或盖住逝者身上九窍的9件玉器,这样做的目的和让逝者含玉的目的相同,都是想达到防腐的目的。

在汉朝时期,丧葬礼仪受到道家思想的印象,死后飞升成仙成为汉代人都想实现的美梦,这个时候,古人开始使用大量的玉器作为陪葬品,比如:玉棺、玉衣、玉饰等,汉代人将这些玉器放入陵墓中,他们是想用大量的玉器保护肉身,然后为飞升做准备,可惜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却很骨感。

众所众知,正常人的嘴可以装下一个正常大小的鸡蛋,可曾侯乙却足足含了21件指甲大小的玉器,他究竟想做什么呢?古人视死如生,他们相信死后的生活和现实生活一样,我们可以发现曾侯乙口中的含着的玉石有地上走的牛、羊、猪和狗,水里游的鸭子和鱼,曾侯乙将这些东西放在口中,是想在死后依旧享受现代生活,毕竟生前要享受什么,死后不能憋屈。

通过曾侯乙口中含着的玉器,我们可以想象得到,曾侯乙绝对是位懂得享受生活的人,但他究竟有多享受生活,一定是寻常人无法想象的。

在考古发掘的过程中,考古工作人员用文物说话的,而文物是传承历史的重要载体,所以文物说话绝对是真的,要比历史资料更为真实。如果各位读者,对曾侯乙口中的含玉感兴趣,可以去湖北博物馆曾侯乙展厅看一看,近距离了解一下,那真的是令人大开眼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