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里古代也有冷饮“冰棍”
”出门五分钟,流汗两小时”炎热的夏天,让怕热的小伙伴们不得不想方法待在有空调的屋里续命。口感甚佳的冷饮更是成了许多人熬过酷暑的标配。
现代社会物资丰富,可以及吃到各花式冷饮并不稀奇。其实在古代也有各种类似冰淇淋一类的消暑佳品,名目繁多,足以让现代人眼花燎乱。
《楚辞》里的冰镇饮品
一般认为,冷饮大约起源商代,跟对冰的使用有关。隆冬季节,人们先从河里挖出冰块放进冰窑储藏,以备夏天所需。周朝时,还设置专掌冰权的”凌人"。
春秋末期,一些冰镇饮品出现了。比如米酒”柘浆”,"瑶浆"等等,瑶浆最有意思,人们先用各种鲜水果榨汁,再加工成糊状,就成了一道美味的冷饮,颇有点现代冷饮的雏形。
《楚辞,招魂》中提到过”挫横冻饮,酹清凉些”,描写的就是冰镇的米酒的甘甜。不过,那个时代毕竟配料比较少,古人用冰的方式相比单调,多半是用来冰镇果蔬或一些简单饮品。
形似冰淇淋的”酥山”
时间推移至唐代,冷饮变得更加精确了。比如"酥山”,模样跟现在的冰淇淋己经非常相似了。
它的制做方法要稍微复杂一些,先用牛奶反复熬煮,再把浮上来的上层固体物捞上来加工成酥。之后,把"酥”加热变软,容器底层先放水,然后,再把”酥”淋上去,制作出山峦形放在冰窑冷冻起来。
此外,唐代有公开出售"冰棍"的,在桶里放上冰块,撒一些盐令冰的融点降低,再找几个小铁盒,盛好蔗糖水,插入小木棍,最后放进盛满冰块的木桶,不多时就成,了冰棍。
对当时冷饮,杜甫曾写过”公子调冰水,家人雪藕絲”等诗句,流传至今。
宋,元,冷钦”普及”,名目繁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冷饮在宋代得到了一定发展,成了老百姓也能享受的食。《东京梦华录》等书的记载,那时冷饮通常在冷饮中加冰,种类也相当繁多。
例如,北宋英宗时期,民间已用果子汁调和各种奶汁,卤梅水,红茶水,椰子酒,姜蜜水,香蕈饮,梅花酒,金橘雷泡。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中,就出现了类似冷饮的冷饮店招牌。
当时的上流社会最流行的吃刨冰,有的在上面浇上桂花卤,有的在上面浇上玫瑰卤,有的直接浇上乳糖浆,美味可口。
那个时候,也有类似”冰粥"的食品,如流行一时的有”甘菊冷陶”就是用好米煮成稀粥,然后放进加工过的甘菊作为香料再"冰镇"一下,就成了夏日人们解暑的好美食了。
到了元代,冰酪中会加入果浆和牛奶。元好问《续夷坚志》载有:冰水冬日结冰,小于芡实,圆结如珠……盛行以蜜水调之,加珍珠粉。极有点沙冰的味道。据说,为了保守制作的冰淇淋工艺的秘密。元世祖还颁布过王室以外禁止制作冰淇淋的命令。
琥珀糕与冰镇酸梅汤
明清时期,冰块的储更便利了一些,原料易得。人们各种”开脑筋”,出现了不少冷饮的佳品。杏仁豆腐,冰碗等,现在还能见到。
明朝时期,有一种颇为特别的食物,先用白面加绿豆黄,再伴以其它调料搅拌晒制而成的"造曲”。夏天有新鲜的莲蓬,藉上市,还能喝上清凉美味的冰镇莲子汤。
在北京城,彼时最有名的莫过于冰镇酸梅汤。《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调以玖玫瑰,木樨,冰片,其凉振齿。另外,还有一种比较受欢迎的消暑佳品,就是”琥珀糕"。西瓜汁滤渣后用小火熬到,汁水黏稠后冰镇,好看又好吃。晚清时,还有用碳酸气及酒石酸或枸缘酸,再加上糖与其他果汁做出的汽水。
上官云(新闻网)
古代有冷饮我也知道一点。这叫我想起年少时,夏天出外玩耍,回到家坐在青花瓷的瓷墩上,都要喝一杯冰镇的酸梅汤或是一杯果汁。当时,河边有储存冰的冰窑,我家中有一老式冰箱,是木结构的里边有铁皮包裹为内起到保护作用。其里分两层,下边有铁盒盛冰,中间有井字木框为隔板,上面再放有透孔的木板,这样让凉气冉冉充满在上层,上面摆有酸梅汤或果汁,及瓜果梨桃。冰箱盖上雕刻有四个卐型号字样。
这在海下小镇可算独此一家。喝过冰镇的酸梅汤,真是解渴又能消暑,不过困意上来,就睡在对面的炕上,屋里很凉爽的。母亲怕我受寒有病,每次都会小心轻轻抱走我。
这一冰箱,是我爷爷年轻时,在北京某银号供职时,从一个大清破落王爷家买的。因海下天热酷暑,爷爷的奶奶,我的高祖奶奶,是从南方迁移过来,不习惯北方潮湿的气候购买的。可惜,文化革命上边四个卐型号字,被红卫兵给砸坏了。如今,献给了滨海新区博务馆,供乡人观赏。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