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用生物混合智能,用蝗虫耳使机器人听见声音

文/陈根

在数亿年的进化过程中,昆虫发展出了一些生物界中最高效、最强健的感知器官,这些器官通常比人造的同类型器官要灵敏得多。这也给技术开发以诸多启示和灵感。

近日,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研究团队实现了全球首创可以识别出简单的声音指令“生物传感器”,它通过已故蝗虫的耳朵使机器人听见声音

在这项研究中,科技人员展示了一种混合生物技术的方法,将蝗虫鼓室耳与机器人平台整合在一起。然后通过将耳朵放在芯片上的方法,成功地创造了一种持久的微型感应装置。这种装置作为生物混合机器人的一部分运行,以耳朵记录的神经信号响应声音脉冲,以此控制机器人的运动

蝗虫已故,其耳朵已经没有生命机能,为了维持耳朵保持“活”的状态,研究人员为此开发了“芯片上的耳朵”装置,使其保持维持生命技能的氧气及养分给耳朵,确保机器人够通过该装置“听见”,并作出相关反应。

结果发现:当研究人员单次拍手时,机器人会往前移动;而当研究人员拍手两次时,机器人就向后走

虽然这一动作简单,但是这一举措却打开了机器人和昆虫感官融合的大门——在日后的研究中,机器人领域繁琐和昂贵的同类型器官发明可能会被替代。因为与电子系统相比,生物系统所消耗的能量微不足道。它们是微型的,经济的、高效的。举例来说,笔记本电脑每小时消耗约100瓦,而人脑每天消耗约20瓦。

值得一提的是,蝗虫听觉机器人的原理同样也适用于嗅觉、视觉和触觉。比如,有的动物具有探测爆炸物或毒品的惊人能力,制造装备生物嗅觉器官的机器人可以帮助执法人员识别罪犯。一些动物知道如何发现疾病或者可以提前感知地震。

未来,将其他生物系统整合到机器人中这一混合技术或将得到更多的开发与应用。

(0)

相关推荐

  • 喂?啥?大点声好吗?出现“听不清”,千万别凑合!

    按理说,耳朵的"小日子", 过得还是很惬意的. 春天来了,听听莺歌燕语, 闲暇时光,欣赏欣赏钟鼓筝鸣. 但我们偏偏爱给耳朵找麻烦: 听不清?就把声音开大点儿, 感觉不对劲?干脆再忍 ...

  • 一个人聪明与否真的和耳朵有关吗?甲骨文台历说字——耳

    各位甲骨文台历读者群的老师朋友们,大家晚上好,今天是5月22日,星期六,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正如您此时在听我的分享,是用什么来听呢,耳朵,是不是? [耳,演变] 我记得物理学上有个说法叫做,光的速度快于 ...

  • 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去改善耳鸣呢?对于耳鸣你是否有足够的重视呢?

    经调查很多得耳鸣的人都不知道是什么回事,经常以为只是一种短暂性出现的小毛病,后来严重的时候才不得不去看了看.耳鸣不是简单普通的小毛病,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 安静环境下的耳鸣是大部分人都有的吗? 耳鸣是 ...

  • 耳朵是个非常重要的器官,人们一般通过耳朵的形状来判断这个人是不是很有福气,耳垂又大又厚的人,被认为是有福气的人,比如释迦牟尼 (阿弥陀佛,我佛慈悲) 刘备,被曹操骂作大耳贼 (武侯祠的刘备像) (老子 ...

  • 耳朵异常的病因

    耳朵异常包括听力异常和耳廓外形异常等,耳朵是人体五官当中的听觉器官(平衡器官也在耳内).它可以感受到自然界的各种声音.除了病理性疾病可以引起耳朵的问题外,个人的生活习惯对耳朵健康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基 ...

  • 耳聋耳鸣,怎么办?A—转换

    耳病应及时治疗,因为耳朵是感受声音的重要器官.听力下降不仅阻碍我们信息和知识的获取,还影响与他人的交流.另一方面,耳朵还是参与身体平衡的重要器官,耳病久了可引起眩晕,甚至导致摔倒.摔伤等事故,特别是老 ...

  • 【关爱儿童】神奇“魔术”为耳畸形患儿造新耳

    有这么一群不普通的孩子,出生时一侧或两侧耳朵存在缺损或缺失,这就是先天性小耳畸形.据我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监测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居高不下,其中先天性小耳畸形仅次于唇腭裂,约每7000 ...

  • 【科普】什么是外耳道闭锁?

    耳朵这个器官虽然小,但是非常重要.俗话说:看耳知寿命,耳朵不仅是五官的重要窗口,能够知晓外界信息,也是全身器官的健康"探测器". 耳道起自耳甲腔底部内侧,向内直达鼓膜,由软骨部和骨 ...

  • 给顶顶娇贵的耳朵洗澡!洗(di)澡(er)水(ye)要提前捂热咯!

    耳朵,身体里面顶顶娇贵的器官之一! 天气闷热,心情躁动,爱犯病! 天气寒冷,情绪低落,同样爱犯病! 最近气温骤降,这可苦了患耳疾的小伙伴!于是乎,滴耳液这个Superman 华丽丽地闪亮登场了! 话说 ...

  • 陈根:生物机器人——依靠细胞“长成”

    文/陈根 科幻作品<云端杀机>中曾描述过这样一个场景:像蚁群一样的有机组织,形成千万级别的简易飞机群,以蜂拥而至.出奇制胜的步骤完成了刺杀行动.这一场景生动展现了集群机器人的设计理念和威力 ...

  • 陈根:生物温差供电,可穿戴走向供电自由

    文/陈根 我们知道,热电系统可利用温差来发电,近日,加州大学博尔德分校的研究人员称,他们开发了一种新的.低成本的可穿戴设备,就可以将人体温差转化为生物电池. <科学进步>杂志报道了这一装置 ...

  • 陈根:锂电池混合超级电容器,充电速度提升5倍

    文/陈根 电池有两个关键参数:能量密度(Wh/Kg)和功率密度(W/Kg).其中,能量密度是电池每千克重量下可以存储的能量重量:功率密度则是设备在充电和放电的时候可以多快地移动能量. 一直以来,锂电池 ...

  • 陈根:对抗肿瘤的免疫疗法,如何使更多患者受益?

    陈根 知名科技作家为你解读科技与生活的方方面面.1小时前 文/陈根 对应着肿瘤的免疫逃离,对抗肿瘤的免疫疗法诞生.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免疫T细胞是可以监测并清除肿瘤细胞的.然而,肿瘤细胞却可以通过伪 ...

  • 陈根:信任还是质疑,你敢让机器人扎针吗?

    文/陈根 当前,医疗机器人已成为当今国内外机器人领域的一大热点. 医疗机器人是指用于医疗卫生.健康护理.助老助残等人体健康相关的机器人,它按照人的编制操作计划,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动作程序,完成人体健康相 ...

  • 陈根:计算机领域新进展—光电智能处理器

    文/陈根 在科幻小说<三体>里,有这么一段描述:"每秒500万亿次浮点运算的计算机,出现在"面壁计划"里.这是第二位面壁者雷迪亚兹看到的人类最强的计算力,用于 ...

  • 陈根:少儿编程,拥抱智能?

    文/陈根 拥抱智能,从少儿编程做起. 事实上,自打2017年国家计划将人工智能课程列入中小学课程后,在线少儿编程便成为当前教育市场上又一个"明星产品"--英语之外,少儿编程已经成为 ...

  • 陈根:3D打印生物器,成功跟踪大脑类器官

    文/陈根 随着医学的发展,"类器官"这一概念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简单来说,"类器官",就是从人体内取出细胞,放在培养皿中,培养出的与人类器官高度类似的生物系统. ...

  • 陈根:将增强现实融入人机交互,进一步延展未来智能世界

    陈根 知名科技作家为你解读科技与生活的方方面面.1小时前 文/陈根 尽管就目前来说,计算机鼠标.图形用户界面.桌面隐喻和触摸屏在人们与数字设备的物理交互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飞跃,但改变世界的人机界面(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