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用灵魂摆渡,“与世隔绝”40年,遇3类人群不收钱

在农村,有一种工作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日,不能参加亲戚朋友的聚会、不能赶集进城,甚至不敢生病,即便是吃饭时间都无法固定,赚着微薄的收入,还有一定风险性。

这种看起来毫无趣味的工作,恐怕没有多少人愿意从事,但有人竟然一坚持就是40年,那么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一条河,可以浇灌出两岸富饶的土地和人们的幸福生活,一条河也能为两岸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从沙土镇西侧往南,穿过一排房屋,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王布口渡口的蓝色牌子,牌子下一条弯曲的小路通往河底,不时有骑着电动车的人们往返于这条小道上。

在当地,这条最大的河流上,交通要道上已经建起了多处桥梁,然而在一些偏僻的地方,河两岸的人们想要过河,依然需要乘坐船只往返。

摆渡人王显成,不到60岁的年龄,却已从事这个行业整整40年了,当年,他从父亲手中接过摆渡的双桨时,这条河上的摆渡人是个让人羡慕的职业,转眼间,他就从青壮小伙变成了老人,而这条河上的摆渡人,如今仅存的,也不过五位而已。

据王显成介绍,河的北岸就是镇子,河南岸的村庄,离镇子只有一河之隔,却只能隔河相望,如果没有渡口,村民去镇子上看病就医、上学读书、购买日常用品都成了奢望。

出于新鲜好奇,笔者特地踏上王显成的船只,时隔多年,再次体验一把乘船摆渡的感觉。只是儿时的木船,已经变成了更大更稳的铁船,木制双桨也变成了柴油机动力浆,往返两岸,聊几句天也就到了。

只是,来来往往的乘客,上船下船也没有见到付钱的人,难道大家都是免费乘坐吗?

据乘客孙大哥介绍,这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乘船自然也是要付钱,但船费并不是过一次给一次,而是年底或年初集中支付,像王师傅,经常乘坐他船只过河的人,得有七八个村子,无论家里人口多少,每家均收取30元年费。

交钱之后,无论你一年只过河一次,还是一天过河无数次,都不再退钱或重复收费,这是多年来形成的规矩。

但对于王师傅来说,也不是所有的村民都收费,在他这里,至少有三类人群过河时不需要缴费的,一是岁数较大的老人;二是家庭有困难的人;三是身体残疾的人。

对此,他的解释是,对于有困难的人们,其他人都能照顾,作为我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啥就不能照顾呢?

不但如此,遇到有困难的人们,他也都积极伸出了援助之手,比如遇到腿脚不便的老人去镇子上看病,他都是让老伴用自家的电动三轮车拉着送过去,回家过晚的孩童,他也都亲自护送回家。

多年来,关于王显成所做的好人好事,那是数不胜数,按他的话说,这些实在都不值得一提,这是摆渡人的良心,更是上辈传下来的传统。

渡人就是渡己,乘客的生命大于自己的生命,乘客有困难,你去帮助解决了,你的困难,大家也会帮你解决。

和王显成的好人缘相比,更让人称赞的是他的摆渡生涯,据他介绍,当他从父亲手中接过双桨的那刻起,至今40年来,他就没怎么离开过渡口,曾经乘坐他船只过河上学的孩子,如今也成了中年人,但他却没有机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由于摆渡的特殊性,一般不能由其他人替代,所以,诸如亲朋好友聚会、赶集逛街、欢度节日等休闲活动,仿佛都与他无关,至于吃饭,很多时候都是在船上凑合。

按照王显成的话讲,虽然每天要面对很多人,但他过的其实是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不过他早已习惯了这种生活,反而不想离开了。

用灵魂摆渡的农村人,他的事业,早已融入了生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