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优秀的孩子在最青春的年华,在陌生的国度离开了人间
发生了什么
最近看到那位在国外去世的大一孩子的消息,我不胜唏嘘。孩子在学业上很优秀,可是他的生命却停止在了最青春的年华。有大好的未来在等他,可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大家议论纷纷,有谴责父亲不应该牺牲自己把自己的期望绑在孩子身上的,有媒体将事件定性为“父母放弃式自我教育”的结果。
对这个事件表达一个我的观点,在我们不了解完整信息的时候,如何能将事件作此定性?媒体发声有失偏颇,极其容易将舆论带向一个不好的猜测。
在写这篇文章时,我还尚未对作为在网络上颇负盛名的父亲有过了解,但基本上也可以猜得出来网友的争论会在三个方面去做发散,支持反对和中立,支持的无外乎是说对父亲的教育是成功的,反对的无外乎是拿结果来推翻前期的所有努力,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不想去对于这些争论去做一些评价,我想思考思考怎么样才能做得更好。
我的看法
第一点,不能漠视父亲的付出,这个孩子因为什么原因在国外出现了这个状况,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不能抹杀这位父亲的努力与成就,不能因为一个问题而把所有的谴责全都泼在这家庭本就不完美,为了孩子选择投入到子女教育事业当中的父亲身上。这种情况其实和全职妈妈也一样,全职妈妈全身心扑在孩子身上,这是否也会给孩子带来压力?
第二点,我觉得其实这也是教育在某些方面的缺失,挫折教育缺乏,寻找工具能力的缺失。
自我疏解与寻找他人帮助能力的匮乏,换个角度看也可以划在人格发展不健全一类上。
第三点,我反对把子女当成教育的产品,产品它是冷冰冰的毫无感情可言的,而孩子他是有自我思想,有自我见解的,怎么能把教育子女当做一个产品来发展?
不可否认这位含辛茹苦带孩子多年的爸爸,付出了真的太多太多,但是是否也正是因为这样,孩子错失了发展完整人格或者其他多种生存能力的机会?
家长以身作则
作为当家长来说,一定要有自己的追求,这也是给孩子塑造榜样。
这个追求不规定说你必须得要全职的工作,尤其对于全职妈妈来说,作为一个家长,可以有自己精神上的追求,而不只是追求孩子的学业好成绩好。更进一步,优秀的你可以有能够自由选择工作时间的事业,有自己奋斗的目标。
以自身的努力来教导孩子什么是奋斗,如何通过努力奋斗来追寻自己想要的东西,在遭遇挫折时,怎么样通过努力去翻越过、去战胜这些挫折。
这三件事我将来需要做
这个事情让我反思,究竟怎样才能教育出一个有强大灵魂,坚韧,遇到事情不会钻牛角尖的孩子。
或许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让他一点一点地接受挫折,磨练他的抗打击能力。
还要教会他在面对问题时怎么处理的办法,授之以渔而非直接把鱼送给他,从小事起,让他独立解决问题。
最后,想说回到之前我为什么会想让孩子学一门艺术或特长,这个除了让孩子在独处的时候能够找一个精神上的依托,更多的是让他能拥有一个排忧的工具,独处时候有可以对话的对象。
在孩子想独处却又想倾诉的时候,就需要找一个活生生的人去作为对话对象,能够有一个可以说话、可以发出声音的器具,来作为自己内心独白的出口,与自己对话的工具。这种不定时地疏解情绪的方式,也未尝不可。
总之,对这个世界我们不了解得有很多,所有事情在不了解方方面面信息的情况下无法下定论,仅就这么让人遗憾的一件事,也让我警醒,我们在注重知识教育的同时,一定一定不能忽略除知识之外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