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二代的一点思考
很久没有更新文章了,非常抱歉,一是太忙,二是不想发一些不是原创的或者不用心的文章,耽误大家的时间。所以一直没有更新,但是,老家豫南是我自媒体起步的地方,我不会放弃。
以后还是会更新,但是不会频繁,坚持原创和一些深沉次的文章。虽然现在大家不喜欢看太多文字,但我始终建信,能触及灵魂的还是动人的原创文字。现在开通留言功能了,大家可以交流哟,谢谢你们的不离不弃!
近来,陆续得到故乡亲友的一些信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谁谁在县城、市里或其他城市购房置业了,暂时没出手的也或多或少有此打算。一方面为亲友发家致富由衷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让我不由的思考我朝势不可挡的城市化、现代化,以及农一代,农二代在这个进程中扮演角色。
简单的讲,我朝开国以来六十多年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是建立在农村、农业和农民持续贡献输血的基础上的。不可否认,当代农民生活水准和温饱程度是历朝以来最好,但这和农民的付出是远不成正比的,现代社会发展成果我们只享受了很小一部分,更多的是充当现代化垫脚石的角色,这一过程到目前为止有三个阶段:
为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近30年,我国长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特别是针对粮棉油等主要农副产品,通过压低农产品价格,实行工农产品剪刀差,从农业和农民那里获取了巨额的积累。说白了,就是让农民便宜卖农产品,贵价钱买工业产品,一切物质优先保障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供应。比如59年粮食关饿死人只在农村听说过,没听说城市饿死人的。
而且这一时期城市对农村是完全隔绝的,农民变成市民比登天还难,而相反的流动则是大大敞开的,建国后历次运动的“分子”大部分被下放到农村,这一情况到“上山下乡”,知青下乡,达到了高潮。
城市剩余劳动力被敲锣打鼓的送到农村,抢占了农村原本有限的土地资源,使农民生活更加紧张,但我们善良的老乡还是以非常友好的态度接纳了他们,也没人敢歧视他们,总之他们是高贵的城里人,拍屁股走了之后还把自己经历搞成了知青文学,写书、拍影视……
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高歌猛进,支撑这一发展的两大重要因素是土地和人力资源,这些依然攫取于农村和农民。各地城市化起步,工业化加快,到处成立开发区,大片大片城市郊区农村土地以白菜价被征用,或用于工业或商业开发,很多农民土地征用前后土地的差价在几倍数十甚至几十倍。
而这一时期大发展的工业需要的廉价劳动力则以农民工的形式从农村流入城市,他们或北上或南下或东去,成就了城市大街小巷的繁华,成就了东南沿海飙升的GDP。
然而,他们远没得到当年以知青姿态流入农村市民的那般待遇,相反,他们坐火车没有敲锣打鼓,有各大火车站工作人员的棒喝,没有当年知青来了有房有粮食的待遇,有各路联防和城管的围追堵截,他们没有知青那么小资的称呼,他们被叫做“盲流”、“农民工”,最被市民鄙视的一群人……
这一时期,城市化进程进入了快车道,房地产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绝对支柱,很多中西部县市基本靠卖地卖房子吃饭,尤其是在经济转型远没见效的今天。
那么,这些房子谁最需要呢?城市居民再不济也有一个住处,最不济还有经适房和廉租房,他们是城市的土著,要么有老房子,要么以前单位分了,再碰上拆迁什么的,发财大发了。
当然是农二代!无论是靠求学如我辈在城市安生的学生党,还是一直在城市打工的打工仔,想在城市立足,只能买房,各路疯涨的房价,让苦逼的农二代以及农一代在城市挣下的血汗钱,再次轻松的被城市收割!农二代们以变成市民为代价,再次为我朝的现代化进程大大助推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