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源泉之一就是“有信念+守本分”
这次印度之行,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印度还存在的等级制度。
印度的等级制度十分严格,且历史悠久,他们把社会人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叫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从事文化教育和祭祀的人。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第三等级是吠舍,是从事商业、农业的自由平民。第四等级叫首陀罗,绝大多数是由被征服的土著居民构成,他们从事最底层的职业。
印度把文化教育放在第一等级,可见印度人民很重视文化和教育的,地位比军人和大官还高。
我最早知道印度的等级制度还是在电影《流浪者》里,电影中有一句话是:法官的儿子还是法官,贼的儿子还是贼。尽管男女主人公相爱,但是作为第四等级的拉兹仍然不能娶法官的女儿,因为不同等级之间不能通婚的,那个电影还有一首特别有名的插曲叫《拉兹之歌》,这次我们去印度,导游还特地为我们唱了这首曲子。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电影里看到的总归是在电影里,这次印度之行,我可是亲眼看见了生活在不同等级下的印度人民的生活状态,也可能这项制度从古至今太悠久了,印度人似乎很认可这种制度,他们会在在自己的等级里,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很守本分,没有想到要推翻这个制度,把骑在自己头上的老爷们拉下来打倒,再踏上亿万只脚,让他永辈子不得翻身。
这次印度之行,我一路在观察他们那些所谓下等人,从司机、行李员到除草工,再到修庙的匠人,他们在做这些粗活的时候,显得很踏实,很平静,很认真,而且在这行里一干就是憨憨地干上多少年,很少跳槽,他们认为这是神赐予我的一碗饭,我要感谢神,而不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总想着寻找风口,把猪吹得飞起来。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他们认定了自己是这个等级的人,而且是祖辈相传,没有跳龙门的机会,所以他们没有觉得自己做这个行业有多不光彩,虽有时候会流露出羡慕的目光,但少有非分之想,所以也就安心做好自己这个“级”里的事了。 把自己这个“级”里的事做到极致,也就是成功。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这使我想起一位哲人的话,在这个世界上追求公平实际上幼稚的幻想,真正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即使你用暴力推翻了你认为的这种不公平,但建立起来的新社会还会出现新的不公平。
悟出了这个道理,我们是不是应该也学习一下印度人民的这种精神,守好自己的本分,做好自己的事,让幻想就生存在幻想里。
中国有句话叫“温饱思淫欲”,只有踏踏实实过好日子,才能“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