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煎中药,再好的药材也白搭!快来学习中药的正确煎煮方法吧!
随着中药代煎服务的普及,基本各大医院、门诊机构都会为患者提供中药代煎服务。有了代煎,很多患者也乐得清闲,毕竟煎中药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件劳心伤神的麻烦事。
但是,不知道您注意过没有,很多中医师在交代患者服药事项时,还是会诚恳的提醒一句“药自己回家煎煮比较好”。
为什么呢?
因为自己煎的药,火候和药汤的浓度都会比医院大锅煎的更好,自然药的疗效会更出众。
所以,如果有条件的话,还是提倡患者自己回家煎药。
但是不会煎药怎么办?
关于煎药的疑问,健福堂一一为大家解答!
煎药器皿最好选用受热均匀,保温性能好,化学性质稳定的陶器(瓦罐、砂锅)、耐高温玻璃器皿或化学性质相对稳定的不锈钢器皿,忌用铁、铝、铜等金属器皿。
原因:使用铁器或者铜器对中药进行煎煮,药物中所含的鞣制、苷类物质可与铁及铜发生反应,生成鞣制盐类,使得药物的疗效降低,汤剂颜色变黑或变绿,甚至改变药性,服用后不但不能起到治疗效果,甚至可能加重病情。
药材不必清洗!
原因:现在使用的中药都是中药饮片,通常都是去除杂质后经加工、炮制、干燥后制成,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
如果觉得药材里面有些泥沙,可以用水迅速冲一下,切忌浸洗,因为水洗可使中药中的水溶性有效成分流失而降低药效。
另外如青黛粉、葶苈子等粉末状或细小颗粒状药材,水洗可能使这些药物流失,同时水洗可致部分药材辅料丢失。有的药材在炮制过程中加入蜜、酒、胆汁等辅料,这些辅料易溶于水,若用水冲洗,则导致部分辅料丢失。如炙甘草、胆南星、制大黄等。
药材可以浸泡!
原因:煎煮前用水浸泡一段时间,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有效成分的耗损、破坏过多。
一般药物可用冷水浸泡30分钟,并适当搅拌。以果实、种子为主的药可浸泡1小时。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可相应缩短,以免腐败变质。
煎煮中药一般会“头煎”“二煎”,意思是中药一般都会煎煮两次。一般一剂中药煎煮一次药材提取不完全,故以煎煮两遍为佳。对于药量较大的处方,可再煎第三遍,尤其是滋补药、材质较为坚实者。
“头煎” ; 煎煮中药第一遍时,把药物倒入药锅内摊平,加水浸透,轻压药材时水高出药平面2~3厘米(大约是轻压药材后,没过手的平面)。一般煎煮时间为30~60分钟。
“二煎” ; 第二遍煎煮中药用水量则少一些,加水至中药平面即可。如药材质地坚实,加水量可稍多;如煎煮时间较短,液面淹没药物即可。一般煎煮时间为30分钟左右。
中药煎煮完毕后应立即滤出,将药液合并均匀再分次服用。
中药的加水量受饮片的质地、剂量、搅拌次数、火候、煎药时间等影响。
一般药材的加水量参考头煎、二煎方法,头煎加水量高出药面 2~3 cm,第二煎加水量与药面齐平即可。
小儿内服的汤剂可适当减少用水量。
其他情况应根据药物性质及方剂类型灵活应用,如质轻体泡的药材加水量宜多,质重的饮片加水量宜少;煎煮时间长的矿物药、滋补类药物加水量宜多,煎煮时间短的解表剂加水量宜少。
中药的煎药时间根据药物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 一般药物,一煎先用武火煎煮,煮沸 5 min 后改用文火煎煮20~30 min,滤出药液后药渣加开水煮第二煎,二煎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煎 15~20 min 即可。
☑ 质地较轻或含芳香性成分较多,如解表药、清热药、芳香化湿药、行气药等药物,煎煮时间应适当缩短,头煎煮沸后再煎10~15min,二煎煮沸后5~10min即可。
☑ 补虚药、矿物药及根茎类等质地厚重坚实、不易挥发的药,则应延长煎煮时间。头煎煮沸后,再煎40~50min;二煎则再煎30~40min即可。
注意:煎煮时间从药液煮沸后开始计算。
同一处方中,部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的煎煮时间不同,处方中会写脚注标明以便配方时另包及煎煮时遵循,主要有以下几种:
对于煎干尚未煎糊的药物,重新加水适量,稍煮片刻,仍可服用。
但煎糊的药,一般不可以再煎。
药物的炮制品与生品的性味功能不同,临床应用也不同,有时需用生品,有时需用炒制品,有时需用炒炭品。如果将药煎糊,就等于把药物都进行了炒制或炒炭,从而减低或改变了药物的性能主治,不但不能得到应有的疗效,反而会损害人体。
如荆芥是解表药,煎糊以后变成了荆芥炭,失去了解表作用,反而产生了止血效能。故凡煎糊的药液,一般宜立即倒掉,洗净药锅,重新换新药加水煎煮。
☑ 服药的温度:根据病情及医嘱需要。
温服:汤剂大多需温服。特别是一些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的药物。
冷服:即将煎好的中药汤剂放凉后服用。一般来说,寒剂宜冷服,适用于热证。
热服:将煎好的中药汤剂趁热服下。一般而言,热剂宜热服,适用于寒证。比如外感风寒时一定要热服,服后盖好衣被,吃热粥,助出汗,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药效。
☑ 服药的剂量:具体根据病情及医嘱需要。
一般最后的煎液量成人为200~300毫升,
儿童为50~150毫升。
☑ 服药的次数:具体根据病情及医嘱需要
有的是分服(分次服用),有的是顿服(一次性服用)。
☑ 服药的时间:具体根据病情及医嘱需要。
一般饭前还是饭后服主要决定于病变部位和性质:
病在胸隔以上的(心、肺),如咽痛、感冒、头痛、眩晕等应在饭后服用。
病在胸腹以下,如胃、肝、肾等疾患,则要饭前服用,
某些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要在饭后服用,
滋补药要空腹服用,
安神催眠药应在睡前服用,
特殊方剂应遵医嘱。
中药建议煎一顿喝一顿,这样有利于汤药特性的最好发挥。
但出于方便,大多数人煎药一般是一次煎好两顿的,早晚各口服一次,一早一晚相隔8-10小时。为防药物变质,须将第二次服用的药汁置于冰箱中冷藏,服用前再加热;
夏季气温较高,煎煮一次后的药渣放置不久容易变质,再煎药则疗效大减或影响健康,这时,药渣要放在冰箱里冷藏才行,若没冰箱,宁愿选择一次煎好两顿的方法,因为药渣较药汁更容易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