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观察 | 关于智慧高速“一体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论智慧高速建设的多元思辨与转型创新
(三)

文 / 广阳君

近年来,“智慧高速”逐渐成为行业热点与跨界焦点——即所谓“聪明的路”,而刚刚过去的2020年被戏称为智慧高速与车路协同“元年”的声音也多见诸媒体。其实,交通行业从来不缺乏新概念、新词汇,但认真查新一下“智慧高速”(或“智慧公路”),至少8年前已有名词出现,7年前已有系统建设,6年前已有著作发表,5年前已有论坛举办,4年前已写入行业文件,3年前已开展全国示范工程,而近1-2年内已有多个“首条”智慧高速开工或通车的报道......但是,至今什么是“智慧高速”仍然没有形成行业内外的广泛共识。

诚如所言,“智慧高速”作为“智能交通”或“智慧交通”在高速公路领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已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是,如果我们将近十年以“云大物移”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行业应用情况梳理一下,还是能够清楚地看到,除了少量渗透相对传统的公路工程土木、装备、设施等建设与养护的技术革新之外(即所谓“基础设施数字化”),既往的“智慧高速”的成长史其实更多的还是高速公路信息化“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初级阶段”。或者说,当下的“智慧高速”仍处于“器与术”的探索试验阶段。正所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然,成就“智慧高速”之“道与法”依然需要深度的“扬弃”与“超越”,方可得智慧之“果”。

为此,本杂志特通过汇总相关专家、学者宝贵经验,融合了当下“智慧高速”的先进建设理念与观点,现就围绕当前“智慧高速”建设一些思路性问题、创新性问题进行沟通交流,仅供行业同仁参考。

“智慧高速”建设该不该一体化?笔者认为同样是必要的。

“智慧高速”的体系化设计与一体化建设是“一体两面”关系,体系化解决了“建设什么”的问题,一体化则要解决“怎样建设”的问题。同时,一体化还是有效防止“智慧高速”建设过度离散化、过度内卷化、过度市场化等问题的出现(注意是“过度”!),也是为了更好地紧扣公路行业创新发展要求与核心职责的一种积极方式。

2019-2020的高速公路撤站工程与应用,使得全世界最大规模的高速公路网实实在在地实现了“一张网”收费运营。至少在收费领域,看似简单“一进一出”收费站车道的栏杆控制,而ETC——作为一个“车路通信握手+自动抬杆放行”系统,面对服务16万公里的庞大高速公路网与2亿多用户,撤站后其量变到质变的演化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当前最大规模、最有成效的车路协同应用之一。这也是为什么作为一个普通用户,也会十分关心收费站ETC车道覆盖率,以及ETC使用率与交易成功率、计费准确率、传输及时率等控制性指标的原因,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多方用户的切身利益与对使用ETC服务的信任度。可以说,作为“智慧高速”建设的一项初级成果——撤站后的“一张网”收费运营是一体化建设“智慧高速”最生动、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成功撤站的工程与应用经验告诉我们,形成“智慧高速”建设的“中国方案”,需要进一步强化“智慧高速”顶层设计,营造支持创新、鼓励创造、宽松包容的建设环境;需要科学准确定位,统筹传统与新型、存量与增量、供给与需求的关系;需要循序渐进,分级分类把握建设时序、应用场景和重点任务;也需要典型引路,凝练经验逐步形成智慧高速的“一体化”建设方案。

为此,面向多层级的“智慧高速”云管理需求,必须要形成有力支撑高速公路设计、建设、管理、养护、运营等全过程管理,实现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在线化管理。同时,通过全力打造7*24小时“高速公路网运行指挥调度中心”, 实现高速公路全网运行大范围综合值守、数据采集、运行调度、应急指挥、许可执法、治超管理的“云管控”。并且,要形成有效支撑部-省-段(站)三级协同的信息收集、运行调度、拥堵治理、应急指挥、风险管控、路政执法、信用监管等全链条“网络化管理”的一体化方案。

此外,为了满足多元化的智慧高速“云服务”,必须要重点围绕便捷收费、出行信息、绿色节能、服务区等,打造一体化“云上路网服务平台”。从而,进一步强化升级新一代联网收费云服务体系,实现ETC发行、门架计费、车道收费、清分结算、联网稽核、电子发票、投诉处理等全链条“一条龙”在线式、互动式服务。同时,进一步增强高速公路云服务平台的有效性,强化提供高质量的出行信息服务,实现线上线下服务深度触达需求用户,逐步实现为公众提供全方位、立体化、伴随式的出行服务体验,使高速出行成为按需获取的一体化智慧服务,即高速公路“MaaS”服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