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取信息,您教过吗?

学界基于PISA和PIRLS测评理念构建本土化阅读测试框架,提出在不同的阅读情境中,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形成解释、整体感知和作出评价的能力。

提取信息,要求学生能够关注文本的具体内容,根据要求从文中找出明确陈述的一个或多个信息,并能通过简单的推论,找出文章中隐含的信息

形成解释,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利用从文本中提取的信息,联系自身经验,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关键细节、人物行为、事件、写作手法以及作者的感情和观点等进行充分、合理的解释

整体感知,要求学生能将文本作为一个整体,准确、完整、简洁地概括文章的内容、表达的情感或者写作的目的等

作出评价,要求学生能跳出文本客观地看待事物,文本的内容和形式进行鉴赏和评价,能利用文本信息或自身既有知识经验支持自己的观点。

提取信息,是阅读能力的基础和关键,能否形成周全的解释,作出中肯的评价,提取信息是否完整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作为基本的阅读能力,老师该如何教学?

提取信息的过程中,老师诚恳诚实地帮助学生了吗?

当我们要求学生在书上画出一个什么内容的时候,低年级的孩子是不是恨不得整篇文章都画了?

可老师分明要求他们画出贝壳的特点。

这一段写贝壳的特点:漂亮、珍贵,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

其中,漂亮、珍贵是显性信息。

随身携带,可以推导出轻、小等特点,是隐性信息

不容易损坏,可以推导出坚硬、耐磨等特点,也是隐性信息。

正是这些特点:珍贵、轻、小、坚硬、耐磨成就了贝壳成为流通钱币的可能。这几个特点一个都不能缺,信息提取周全了,对于贝作为钱币来流通就很好理解了。

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学生圈画的结果都不一样:

第一类,就是上图的表现,画句子

第二类:画的不完整,但是简洁(可惜教学现场的照片没有捕捉下来)

第三类:画的又完整又简洁

画完之后,基本上忙于赶进度,老师们的反馈会匆忙和粗糙,其实,如果把三种情况对比一下,引导孩子们周全地提取信息,对隐性信息做个简单推断,这个部分的随文识字理解漂亮、珍贵、饰品、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等就变得非常容易,把识字、理解字义和理解文本的意思统一在一个学习活动中,在反复比较中,既达成了知识本身的学习,也达成了方法的学习和操练。为将要到来的三年级大量阅读做积极准备。尽管在低段教学中,识字写字是重点教学内容,但是阅读是促进识字的基本条件。文本简单,提取简单的信息,也是低年级学生能够把握的内容。

所以,提取信息,怎么教?针对这个小文,和这节课,那就是呈现提取的过程,对比提取的结果,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最周全最简单的方法,不断回读,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提取

今天前门小学的孔燕燕老师上课的时候,能够大胆地呈现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暴露出过程中的问题,设计了有过程的学习,没有因为有人听课而进行掩饰。诚恳又诚实,非常让人敬佩。

其实,二年级的孩子,不就在问题暴露中成长吗?如果都掩饰了,那还有什么劲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