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与《淳化阁帖》
《淳化阁帖》
北宋淳化三年,即公元992年,在京城开封发生了一件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由宋太宗亲自决定,王著负责编次摹勒刻版的书法法帖《淳化阁帖》完成了。《淳化阁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丛帖,它汇集了自先秦至隋唐1000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各代帝王、大臣和著名书法家102人的420件书法作品,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淳化阁帖》完成于淳化年间,收藏在皇宫秘阁,所以又称《淳化秘阁法帖》,简称《阁帖》。
《淳化阁帖》的原版是刻在枣木版上,首拓用的是李廷珪墨拓印在澄心堂纸上,这都是非常讲究的。枣木版虽然容易开裂和变形,没有石版保存耐久,但能刻得非常细微逼真。李廷珪墨和澄心堂纸都是南唐宫廷用品,南唐的文化比较发达先进,国君李璟、李煜都非常喜爱诗词书画艺术,南唐制墨和造纸技术和工艺水平非常高。李廷珪墨取黄山松烟制成,坚如玉,纹如犀,香气袭人,磨成片能削木,坠水沟中经月不坏。澄心堂纸以肤卵如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著称。李廷珪墨和澄心堂纸被公认为中国制墨史和造纸史上最好的墨和纸(没有之一)。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灭南唐,尽掠南唐宫中宝物至开封,其中就包括李廷珪墨和澄心堂纸。到了宋仁宗时,这两种宝物已经非常稀少,比黄金还要贵重了。
《淳化阁帖》摹刻完成后,拓印装订成册,每套十卷。第一卷为历代帝王书,第二、三、四卷为历代名臣书,第六、七、八卷为王羲之书,第九、十卷为王献之书。《淳化阁帖》初拓本由宋太宗下诏赐予宗室及登二府的近臣各一套。所谓二府,东府即负责行政的“中书门下”,西府即负责军事的“枢密院”,能登二府的都是皇帝的亲信大臣,数量不多。从那以后再没有赐予臣下《淳化阁帖》,所以这种初拓本当时流传在世间的就很稀少,非常珍贵。经过1000多年历史硝烟的侵蚀淘汰,到了现在,没有发现任何人收藏有《淳化阁帖》的初拓本。
宋太宗其人
我国历史上最早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由宋太宗下诏完成,不是偶然的,我们来认识一下宋太宗这个人。
宋太宗赵炅(公元939~公元997年),是后周大将赵弘殷的第三子,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之弟。他初名赵匡义,赵匡胤当皇帝后,为避皇帝名讳,宋太祖赐他名光义,宋太祖死后,他当了皇帝,次年,即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8年),他自己改名为赵炅。
赵匡义从小就很聪明,他哥哥赵匡胤喜欢舞刀弄棒,他更喜欢读书习文。他父亲赵弘殷看到三儿子喜欢读书,也很高兴,从此他领兵打仗,攻破敌人州县,不是去抢夺财物,而是去寻求古书,把这些古书拿来交给三儿子,要求他好好学习。赵匡义没有辜负他父亲的期望,学习上很有长进,“工文业,多艺能”,成为一个能文能武、很有谋略的人。
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陈桥兵变”中,赵匡义是主谋人物,他和其他将领拥戴他哥哥赵匡胤当上了皇帝,开创了宋朝的基业。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宋太祖去世,赵光义继位当了皇帝,是为宋太宗。宋太宗继承宋太祖完成统一大业的遗志,在灭北汉、平定吴越等割据势力方面取得了胜利,但在与北方契丹族政权辽国的战争中屡次遭到失败。
宋太宗在军事斗争上没有成功,还在历史上留下了“烛影斧声”“强幸小周后”等千年之谜,令后人争论不休,使他当皇帝的合法性及人品都受到怀疑,但他在文化事业的成就却可圈可点。他在位期间,组织李昉、徐铉等多位学者修成《太平御览》和《太平广记》,下诏令徐铉等人完成了《说文解字》的校定。他喜好诗赋,在其身体力行的带动影响下,形成了宋初诗歌的兴盛局面。他喜好书法,擅长篆、隶、行、草、八分、飞白六种字体,宋朝货币“淳化通宝”就是宋太宗亲自书写的。
书法艺术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历代帝王也是如此。魏晋以来,历朝历代皇宫都有收藏优秀书法作品的传统,许多著名书法家的作品纷纷流入宫廷。但是这些作品锁在深宫,只有皇帝和极少数亲近大臣可以见到,一般百姓根本无法睹其芳姿。更有甚者如唐太宗李世民,他非常喜爱王羲之的《兰亭叙》,竟然让这件稀世珍宝当作殉葬品埋入他的坟墓,永远在人间消失。宋太宗不像这些自私的皇帝,他把皇宫收藏的珍贵书法作品摹勒刻版,拓印成册,公之于世,让普通人也能一睹其真容,欣赏、学习、研究。《淳化阁帖》的刊行开创了皇家摹勒书法法帖的先例,后代皇帝也进行仿效,这不能不说是宋太宗对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一个划时代的贡献。
侍书王著
说到《淳化阁帖》,还有一个不能不提的人,他就是王著。王著(公元?~公元992年),字知微,四川成都人。五代十国时在蜀国当小官,宋灭蜀后到京城开封,做了宋朝的小官。因为王著善书法,字写得很漂亮,出了名,得到升职。后来宋太宗召见了王著,任命他为翰林侍书与侍读,“更直于御书院”,就是到御书院上班,成了皇帝的近臣。
宋太宗喜爱书法,经常在皇宫里练习书法,他对自己的书法很自负。一次宋太宗让人拿着他写的书札给王著看,王著说:“未尽善也。”也就是说写得还不怎么好。宋太宗听说王著这样评价他的字,就更加勤奋地练习书法,临帖写字。过了不久,宋太宗又让人拿他的字给王著看,王著还是说:“未尽善也。”来人很奇怪,就问王著为什么敢于这样批评皇帝的书法,王著说,皇帝现在正在学习书法的阶段,如果现在就夸他写得好,他就会自满,以后就不会努力练习,不会进步了。于是宋太宗更下功夫练习,过了很久,再拿自己的书札给王著看,这次王著说:“功已至矣,非臣所能及。”就是说,皇帝的书法功夫已经练到家了,比我写得好多了。
王著以对书法艺术认真执著的态度批评宋太宗的书法,宋太宗不但没有怪罪,而且对他更加信任,让他主持《淳化阁帖》的整理、编辑和摹勒工作,这是一件非常繁重和复杂的任务。收藏在内廷的历代书法家的作品,数量庞大、水平参差不齐,许多作品上没有署名,要把这些作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整理和挑选,必须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和分析鉴别能力。王著没有辜负宋太宗的重托,较好地完成了这项任务。
《淳化阁帖》问世以后,后世的一些学者指出了其中的一些错误,如有的地方真伪杂糅、错乱失序,认为王著的鉴别水平不高、能力差。但正如前面所说,第一次有这么大的工程,谁也不能保证不出现错误,出现一些错误,也不能否定《淳化阁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崇高地位,不能否定王著的功劳。
《淳化阁帖》的历史地位
由于《淳化阁帖》集中展示了大量著名书法家的墨迹,而这些墨迹过去是普通人无法见到的,所以它的拓本一问世,就受到广泛关注,便有许多地方加以翻刻,多种刻本流传于世,这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宋仁宗年间,皇宫里面发生两次火灾,《淳化阁帖》原刻枣木版被焚毁,初拓本(又称祖本)成为绝版,弥加珍贵。宋徽宗大观年间,特出内府所藏真迹,命龙大渊改定编次,重摹上石。这次编的丛帖名为《大观帖》,因帖石藏在太清楼,又称《太清楼帖》。《大观帖》是仿照《淳化阁帖》的次序编的,也分为十卷,内容大部分一样,少有不同。《大观帖》纠正了《阁帖》的谬误,摹刻比较精良,拓印本墨色神采照人。虽然《大观帖》的编印质量高,但它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和价值还是远远无法和《淳化阁帖》相比。
上世纪末,得知美国古董商人安思远有几本《淳化阁帖》祖本待售,上海博物馆就和他联系购买。双方于2003年3月谈妥成交,上海博物馆以450万美元的价格,购得这4本《淳化阁帖》,其中第六、七、八卷号称祖本,第四卷为善本。后来经过文物专家的研究,这3本并不是初拓祖本,而是宋拓善本。对于这场交易,当时引起了文物界的一场争论,反对者认为这几本《淳化阁帖》根本不值这些钱,上海博物馆是冤大头;而上海博物馆则坚持认为这钱花得值,重要的是能使珍贵的文物回归中国。不管如何,《淳化阁帖》即使不是祖本,就是宋拓善本也非常珍贵,这是没有疑义的。
目前,《淳化阁帖》祖本没有发现,宋拓善本也只有少数几本收藏在个别博物馆中。但是,明清以后《淳化阁帖》的翻刻拓印本还有许多种。随着时代的进步,由于印刷技术的改进,一些完整的《淳化阁帖》影印本也由多家出版社出版,为广大读者欣赏、学习、研究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宋开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