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庐书屋·周纪合散文】走马都江堰
走马都江堰
原创/周纪合
4月8日,天气晴好,我们一家人驱车去都江堰游览。
都江堰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世界自然遗产、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五A 级旅游区。久仰其名,今日始得成行。
都江堰是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今都江堰市城西。它处于岷江从山区泻入成都平原的地方。在都江堰建成以前,岷江江水时常泛滥成灾。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修建了都江堰,锁住了涛涛的岷江,变水害为水利,引水灌溉成都平原,使之变为“天府之国”,这项工程至今还发挥着作用,被称为“活的水利博物馆”。
成都至都江堰的路况非常好,车子一路飞奔,很快到达目的地。我们从离堆公园进入都江堰景区。
离堆公园是都江堰景点之一。公园大门的对联是:“完神禹斧椎功,陆海无双,河渠大书秦守惠;揽全蜀山水秀,导江第一,名园生色华阳篇”。上联说誉称“陆海”的天府,盖世无双,归功于李冰太守,是他接过大禹的神斧仙椎,完成了伟大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下联说总揽蜀中名山秀水,都江堰第一,这离堆公园就是其中增色添彩的一处。
离堆公园内亭榭坐落有致,古木桩头,奇花异卉,水池喷泉,布局精巧,别具情趣。园中有紫薇花瓶、紫薇屏风,都是经二三百年培育而成,独具匠心。紫薇花瓶、紫薇屏风、和银杏古桩人称园中三宝。最让人称奇的是那株张松银杏,据说是三国时成都别驾张松所植,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树干、主枝、分枝上垂挂着许多白果笋,状如钟乳石。人们一般把银杏树称白果树。历经千年的白果树本来就稀少,何况还布满了白果笋。白果笋需在特殊的地理环境下在能形成,据调查大约10万株白果树才能有一株长笋。张松银杏树高6、3米,树围达5米。在2004年角逐“天府树王”时获得“十大名桩”的殊荣。民间传说张松银杏是猎人在打猎时一箭射中了白鹤的翅膀,翅膀折断落地生长成银杏。另一说是猎人射中白鹤的腿。千百年来,张松银杏亭亭玉立,枝叶繁茂,像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人称“白鹤仙”。托这里山水的灵气,托盛世的福气,从不结果的张松银杏在2000年喜得贵子,果实垂满枝头。
从离堆公园,我们进入都江堰景区。都江堰水利工程由鱼嘴、飞沙、宝瓶口三部分组成。首先观看了“鱼嘴”。“鱼嘴”是在岷江江心修建的分水堤坝,形似大鱼卧伏江心,弯月形的嘴巴正对岷江,它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排洪。内江是李冰率众开凿的河道,它把江水源源不断地送往成都平原进行灌溉。鱼嘴具有神奇的“四六分水”(六成水流入外江,四成水流入内江)和“二八排沙”(八成沙排入外江,两成沙进入内江)功效。站在鱼嘴上望,岷江涛涛泻来。因不是汛期,江水不是很大,但内江低于外江,保证了灌溉的需求。经过鱼嘴分流和排沙,进入内江的水蔚蓝清澈,江底的鹅卵石清晰可见,我们不由得为古人的奇妙构思而赞叹。
游览完鱼嘴,我们跨过“安澜桥”去参拜“二王庙”。二王庙前的安澜桥是我国著名的五大古桥之一(河北赵州桥、泉州洛阳桥、潮州广济桥、北京卢沟桥),横跨在内江和外江的分水处,是一座名播中外的古索桥。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何先德夫妇倡议修建竹索桥,以木板铺面,旁设栏杆,两岸行人可以安渡狂澜,故名“安澜桥”。民间为纪念何氏夫妇,又称之为“夫妻桥”。
岷江恶浪滔天,在没有修建索桥前,民谣有“走遍天下路,难过岷江渡”之说。清嘉庆八年五月十五,
渡口翻船,一百多人葬身鱼腹。如此惨状,令私塾先生何德夫妇坐卧不安。他俩查看地形,翻阅建桥史料,请教当地水工、木工和土著居民,报经官府,游说八方筹集资金,于清嘉庆九年五月带领四乡百姓动工修桥。桥尚未完工时,两个樵夫不顾劝阻,顶风过桥,落水身亡。渡口“把头”买通官府,诬陷何德草菅人命之罪,何德含恨九泉。何妻强压悲愤,继承夫志,完成了索桥的修建,然后举身投江而亡。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跨上安澜桥。桥上人来人往,照像留念者甚多,桥身随着行人的脚步微微摆动。我抓住两旁的绳索,安全地走到了二王庙前。
“二王庙”坐落于玉垒山麓,是古代人民为纪念李冰治水的功绩而修建。庙宇依山取势,层层而上,宏伟秀丽,古木浓郁,环境优美。大殿供奉二郎神像,后殿供奉李冰夫妇。传说李冰本无儿子,但因修建都江堰功劳甚大,人们不忍功臣无后,就把居于都江堰的二郎神作为李冰的儿子一同供奉。所谓都江堰为李冰父子修建,实际是父母官李冰带领子民修建。庙内有历代名人题刻,尤以李冰治水的口诀“深淘滩,低作堰”、“遇湾截角,逢正抽心”注目。我们一一记录了石刻内容,向李冰塑像虔诚致礼。
从安澜桥返回后,我们来到“飞沙堰”处游览。飞沙堰泄洪道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有三:一是枯水季节导水入堰,保证灌区用水需要;二是丰水季节排泄进入内江多余水量。内江流量越大,飞沙堰的泄洪作用也越大;三是排沙。鱼嘴分水后,岷江挟带的大量沙石排入外江,在飞沙堰对面凤栖窝段弯道处,因弯道环流引水原理,多余沙石经飞沙堰排出,进入宝瓶口的沙石量仅占岷江总量的8%左右。
顺着湍流的内江而下,我们来到“宝瓶口”。宝瓶口在玉垒山和离堆之间,为倒梯形引水口。底宽14、3米,顶宽28、9米,高18、8米,峡长36米,宝瓶口以下河床宽40—50米形似瓶口,是成都平原及川中平原丘陵的进水咽喉,故称“宝瓶口”,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重要工程之一。作用有三:一是引水。为下游提供灌溉、航运、城市生活用水。二是限制过量洪流进入灌区。三是排沙。内江流量超过每秒1000立方米时,离堆前的壅水现象使内江以下的底流流速显著降低,大量沙石不能继续前进,大部分由飞沙堰排出,一部分沉积在凤栖窝,待来年枯水季节清除。宝瓶口完全是依靠人工依山开凿,据说按照石匠一锤一錾的开凿速度,至少也得14年。我们的祖先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采用火烧水激的办法,大大提高了工程进程,只用了6年就完工。站在宝瓶口观景台上,可以看到江水汹涌涌入灌溉渠道的壮观态势,听到江水拍打山石发出的巨响,不由人心潮起伏。望着灌溉渠内平缓清澈的江水,似乎看到了成都平原上菜花金黄、稻谷飘香的丰收美景。
游览完都江堰的三大工程,坐在离堆公园内小歇。看着巍峨的玉垒山,听着公园内啾啾的鸟鸣,嗅闻着从山上、从树丛飘来的花香,民族自信之情、自豪之情悠然而生,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聪慧、我们的祖国是多么的伟大!都江堰,我还会再来,再来参拜李冰,再来细细品味离堆公园的人文历史,再来饱览伟大的水利工程,再来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
作者简介
周纪合,陕西省大荔县人,生于1955 年正月。自幼酷爱写作,怎奈水平不高,难成正果;后专攻医学,术不精而转从政。碌碌无为,一事无成,老来偷闲舞文弄墨以求自娱,如一丛路边小草,不为争妍芬芳,只为与世界添一抹绿意。
主编:李跃峰
本期小编:草庐居士
投稿邮箱:879101005@qq.com
图片来源:网络搜索
备注: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
敬
请
关
注
心灵圣地,芝兰之室。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