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散文】

作者简介

李跃峰,笔名(网名)山野俗人,陕西省大荔县人,生于1966年10月,酷爱文学。是江山文学网签约作家、江山之星。曾在国家各级报刊发表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多次。其中,中篇小说《梁燕妮》于2010年获得了首届全国“铜锣湾”杯“孝问苍生”孝文化征文大赛二等奖,栏目剧《咱们村的监委会》获得了2011年全国廉政短剧大赛铜奖,短篇小说《书怨》获得了2009陕西省首届“益秦”杯“与法同行”征文大赛优秀奖。著有长篇小说三部,中短篇小说数部,散文百篇,诗歌几百首。

原创/李跃峰

家是什么?许多人会说,家是吃饭睡觉的地方。其实不然。在外谋生的人谁没有吃饭睡觉的地方?饭馆酒店,宿舍宾馆,那里不能吃住?但没有一个人视之为家,还要在节假日天南海北地往家赶。因为只有在家里才能感到温暖,那怕家只是一间仅能遮风避雨的草屋。我是常年在外谋生的人,由于工作需要,往往得吃住在单位。虽然吃的不比家里赖,住的也不比家里差,但总是觉得心里空空地,连睡觉也不踏实。一旦到礼拜天能回家而不能回的时候便心不在焉,惶惶然不知所措。其实,到了家里,并不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时,甚至更多的时侯还要自己做饭,洗衣。即使这样,还觉得踏实,晚上一躺到床上便会沉沉地睡去,无比地舒适。

家是什么?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虽然人人都有,人人都向往,但并不见得人人都能说得明白。

小时候,家是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旦离开了母亲,便会感到不安和烦躁。小时候,不知是母亲生了弟弟还是其它什么原因,我被送到外婆家。白天还不觉得,有很多好玩的事打扰着。傍晚,玩了一天,累得一躺下就睡着了,也不觉得怎么想家。到了半夜,憋尿了,喊母亲点灯。结果是外婆的声音。我顿感恐惧,便大声嚎啕起来,任外婆、小姨怎么哄也不起作用。最后怎么样了?是送回了家还是依然呆在外婆家,我记不得了。但那种因离开了母亲而感到的恐惧却深深地刻在了脑海之中。几十年后,我当时的体验又在我儿子身上得到了重演。那是儿子一岁多的时候。单位组织旅游,我和妻都要去北京,便把儿子放在了丈人家,托丈母娘照管。第一天晚上,也是半夜,儿子哭闹着要找妈妈,要回家。任凭丈母娘和妻姐想尽了办法也无济于事。闹到天快亮时,才因累而自然入梦。

青年时期,家是灵魂的收容所。青年人最大的特点是爱幻想,一副老子天下第一无所不能无所不成的架势。似乎这天下将来一定是属于自己的,一味放任自己的灵魂和行为去创,去拼,去闹。结果,十个就有九个被现实击打得遍体鳞伤。这时,才渐渐想起了家的温暖,想起了父母的慈爱与宽容。于是,又急急忙忙地收拾起折戟残戈,拖着伤痕累累得身躯,回到家,去过无忧无虑的日子。

中年时期,家是温馨的港湾。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在单位,又掮着重负,生理心理压力都很大。在外疲惫紧张了一天,只有到了家里才能卸掉面具,扔掉重负,返归自然,怡情育子,享受生活。经过家的温情地培养,一天的疲惫与紧张便会消失殆尽,力量与智慧便会重归身体。第二天一早,又会以饱满的精神和自信的态度去面对工作。

老年时期,家便成了舒适的巢穴,里面储满了思念与牵挂。这个女儿在婆家生活得怎么样?两口子的关系怎么样?那个儿子在外工作得是否顺利?身体是否健康?孙子孙女听不听话?调皮不调皮?等等等等,始终是悬在老人心中的问号。只要电话铃一响,门外熟悉的脚步声一到,便兴奋异常。一股股温馨与快乐便会马上溢满家的角角落落,心的边边沿沿。

家是什么?这就是家。每一个人都无法离开的,都能从中获得温暖、安全、幸福的地方。

2010年1月7日于范家镇政府

往期文章推荐:自由:婚姻的蚁穴【哲理散文】

故乡的记忆三章【散文】

心灵圣地,芝兰之室。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特别声明: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